fbpx
Home 新鮮推薦編輯室報告 八月編輯室報告|會發出聲音的橋

八月編輯室報告|會發出聲音的橋

by 王聰威

我所喜歡的是歷史與小說兩者彼此的滲浸、補充、偏見與詮釋,最佳的樂趣是,能在小說裡發現一些基本的歷史錯誤或別人不在乎的細節,或是在讀歷史作品時,能對照出我曾讀過的某本小說所引發的情感。

徐蚌會戰發生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間,(中共稱「淮海戰役」)戰事遍及中國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各省,是國共內戰的三大決戰之一,雙方動員超過兩百萬士兵在酷寒的黃淮平原上追逐、包圍、死鬥,也就是這一戰國民黨政府最後,也是最精銳的主力部隊完全覆滅,共軍隨後渡過長江天險,勢如破竹地將蔣介石趕到台灣來。但我想徐蚌會戰什麼的,一般讀者大概沒什麼興趣,以現在的政治時空、閱讀傾向或旅遊喜好來說,讀讀台灣日治時期或日本戰國歷史小說,應該更有樂趣一些,呃,這方面我本人也讀很多就是了,我可是連長宗我部元親與村上海賊都有涉獵的戰國宅好嘛!

只是我也剛好喜歡讀國共內戰史,真假難辨、立論各自偏頗、歌功頌德的雙方史料、戰役地圖、人物傳記與歷史小說都讀過不少,我知道無論是歷史本身或歷史小說,特別是雙方政府仍處於對立狀況時,會有政治上詮譯權爭奪的問題,不過我個人身為小說讀者,(當然不是嚴肅的歷史研究者)在閱讀過程裡,其實沒那麼在乎哪些是「真實的」歷史,或者哪些是「虛構的」小說,以這個範疇來說,有些塞滿所謂「歷史圖片」、「紀實的」國共內戰史,讀起來就跟電視上的歷史神劇一樣,充滿了「虛構的」想像。我所喜歡的是歷史與小說兩者彼此的滲浸、補充、偏見與詮釋,最佳的樂趣是,能在小說裡發現一些基本的歷史錯誤或別人不在乎的細節,或是在讀歷史作品時,能對照出我曾讀過的某本小說所引發的情感。如果能培養這樣雙向閱讀的習慣,即使讀架空歷史小說,也會獲得更深度的樂趣,例如讀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腦中一定會浮現拿破崙戰爭時代的諸將與戰術。

似乎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歷史宅的徐蚌會戰好了。一本號稱「紀實文學」的《大決戰》(江深、陳道闊,風雲時代出版,1992)裡有個小片段這麼寫:國民黨黃維將軍與十二兵團被包圍在一個叫雙堆集的地方,有一天他們打算突圍,為了順利開走坦克車,他們需要架橋渡河,工兵們設法挖土在河裡填成一座橋,但天寒地凍,挖不了多少土可用,只好將大量死屍碼進橋裡,當中不免混雜了只是喪失行動能力的傷兵,他們被碼入橋時還呼喊著:「老兄,我還沒死啊!」但工兵們不管了,為了盡快達成任務,先全部碼進去再說,於是一座混合了死人、活人與凍土的橋建好了。

慌忙撤退的坦克車一輛一輛開過那座橋,那橋起先仍然不夠夯實,坦克車開過去時,還會感到有些快塌陷似的,如肚皮軟柔的觸感,一旁士兵會聽見那橋發出此起彼落的聲音,那些被碼在橋裡的未死傷兵唉呀唉呀的哀嚎與呼救:「啊……我還沒死啊,拉我出去……」等到了最後一輛坦克車駛離,那橋已經變得堅實好走,也不再發出聲音了。

讀到這樣的片段,不管是歷史或小說什麼都好,我都覺得非常哀傷,令人絕望到不可思議,也有這樣的時候。

■ 2020八月號|430期  ■

歷史與小說,多少人試圖在其中找尋虛實之間的平衡,假使身為不熟悉歷史的讀者,該如何閱讀歷史小說?

本期從中國、歐美、日本、台灣歷史小說的觀點重構時間的形廓,而當我們也談及架空歷史的時候,小說家建立的世界樣貌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對照又是如何?欲知詳情,下頁分曉。

【實體雜誌訂購】

▶ 博客來
 聯 經
誠 品
讀 冊

【本期雜誌介紹】

《聯合文學雜誌》NO.430:歷史小說257本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