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重點書評 【重點書評】失落的符號|探索過去永不退潮──丹.布朗的徒子徒孫

【重點書評】失落的符號|探索過去永不退潮──丹.布朗的徒子徒孫

by 譚光磊

自從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走紅之後,書市便掀起了一股「歷史懸疑」熱潮,有的挖掘基督教謎團、挑戰宗教禁忌,有的拿其他歷史名人如但丁、莎士比亞和林布蘭為主角,有的則改由女主角挑大樑演出。出版社屢屢砸下重金,希望能發掘「下一個丹.布朗」。

然而書市的法則告訴我們:成功可以模仿、但永遠無法複製。即便後繼者無數,除非能另闢蹊徑,否則無法再創高峰。J.K.羅琳的《哈利波特》熱賣後,書市充斥各種少年巫師、魔法學校,可是下一波的青少年小說高峰,卻要等到史蒂芬妮.梅爾的吸血鬼羅曼史《暮光之城》才算出現。

丹.布朗成功結合歷史、宗教和藝術謎團,用現代驚悚小說筆法呈現,其實是師承了 80 年代叱吒風雲的勞勃.勒德倫(Robert Ludlum)。勒德倫是間諜驚悚小說的一代宗師,開創了「小人物遇上大陰謀」的公式,陰謀可能是神祕的跨國組織,超越冷戰的美蘇對立,可能是納粹的遺族捲土重來,也可能是美國的絕密情報組織。他筆下的主角往往莫名被捲入陰謀,遭到無情追殺,展開天涯海角的殊死戰,最後則以扳倒陰謀組織作結。

至於《達文西密碼》中的歷史、宗教和藝術謎團,也並非首創。西方素有悠久的歷史小說傳統,在歐洲尤其興盛。德國偏好格局恢弘、卷帙浩繁的大部頭作品,例如唐娜.伍佛.柯羅思(Donna Woolfolk Cross)的《女教皇》(Pope  Joan,高寶)和肯.弗雷特(Ken Follett)的《上帝之柱》(The Pillars of the Earth,漫遊者,舊譯《聖殿春秋》)。西班牙則由於其天主教傳統,在歷史懸疑類型一直有大量而且高水準的產出,因而成為《達文西密碼》熱潮下的受益者。

丹.布朗的個人網站上列出他最愛的十本書,包括勞勃.勒德倫的代表作《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皇冠)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大致可說明他在「驚悚」節奏的探索過去永不退潮──丹.布朗的徒子徒孫譚光磊掌握和「歷史」題材的處理兩方面的書寫淵源。也正因為如此成功的「混搭」,產生了《達文西密碼》這樣的新種小說,進而引領近五年來的書市風騷。

在《達文西密碼》之後六年,丹.布朗的新作遲遲沒有推出。這固然可歸因為巨大的期待和壓力,也有人傳聞他江郎才盡,成功只是偶然。然而畢竟他是個大眾小說家,以美國市場來說,每年一本新書是通俗作家的「基本要求」。有新作問世,才能霸佔媒體視聽,持續吸引新讀者,同時也凝聚舊讀者的期待。沒有新書,等於把舞台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供他們盡情揮灑。

當然,丹.布朗還是丹.布朗,當他的新書《失落的符號》終於在 2009 年 9 月姍姍來遲的時候,那種首印六百五十萬冊的氣勢無人能擋,然而這本書能否賣出《達文西密碼》那樣的驚人成績,恐怕要打個大問號。甚至有人戲稱,他在書中想講的東西,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早就演完了,而且還更好看。

在這批「後繼者」中,鋒頭最健的當屬美國的詹姆士.羅林斯(James Rollins)和史帝夫.貝利(Steve Berry)。

羅林斯是個愛冒險的獸醫,本名詹姆士.查 考 斯 基(James Czajkowski)。出道之初,他寫的是克里夫.庫斯勒(Clive Cussler)路線的冒險小說,以各種艱險的極限地形為背景,如沙漠、深海、極地和原始叢林。除此之外,他還用詹姆士.克萊蒙斯(James Clemens)的筆名寫奇幻小說,五年間總共寫了十本小說,創作力旺盛。

羅林斯的冒險小說原本故事各自獨立,但老是有讀者追問書中角色「後來如何」,於是他開始構思一個全新的系列,這就是直屬美國國防部的最高機密組織「西格瑪中隊」(The Sigma Force),由一批擁有超凡智商的菁英組成,他們既是身經百戰的特種部隊,又精通物理、化學、地理、考古、人類學、電機、微生物學等領域的訓練。簡而言之,就是文武雙全、萬中選一的「殺手科學家」。「西格瑪中隊」具有丹.布朗式的歷史/宗教謎團,又加入了煞有介事的科學理論,以及影集式的團隊作戰,令人耳目一新。羅林斯的經紀人相準機會,替他談下百萬美金的書約,讓他從此躋身一線暢銷作家之林。「西格瑪中隊」的首部曲《聖骨拼圖》(Map of Bones,尖端)還有比較明顯的《達文西密碼》影子,劇情圍繞著聖王骨骸所隱藏的祕密,消失的亞歷山大大帝陵寢,還有在天主教典籍裡被完全抹煞的多馬福音、聖彼得之墓、神祕的古老鍊金術士組織之間的關連。

到了續集《黑色密令》(Black  Order,尖端),羅林斯就完全跳脫了丹.布朗陰影,寫出他獨特的風格:達爾文的家族聖經、南非的食人怪獸、西藏的瘋狂喇嘛,還有納粹的完美人類實驗。此後的《猶大基因》(The Judas Strain)寫馬可波羅遊記隱藏的祕密和潛伏百萬年的致命病毒, 《最終神諭》(The Last  Oracle)寫有心人士從高功能自閉症的孩童中尋找救世主,藉此統治全世界,均精采好看。

史帝夫.貝利的出道過程十分坎坷,他本來是事業有成的律師,後來開始創作,卻在 12 年間歷經 85 次退稿。貝利的第一部作品《琥珀室》(The Amber  Room)與《達文西密碼》同年出版,但他始終能維持每年一本的速度,陸續推出《羅曼諾夫預言書》(The Romanov Prophecy)和《第三祕密》(The  Third Secret,時報)等書,銷量不斷成長。 《第三祕密》的出版時間,正好碰上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羅馬登基,也使得這部描寫梵諦岡祕史的作品風行一時。

從第四本小說《聖殿騎士遺產》(The Templar Legacy,時報)開始,他仿效丹.布朗筆下的羅伯.蘭登,創造出從情報機關退役的卡騰.馬隆,由他擔任系列主角。之後貝利又陸續發表《亞歷山卓連線》(The Alexandria Link)、《威尼斯背叛》(The Venetian Betrayal)、《查理曼追緝》(The Charlemagne Pursuit)和最新的《巴黎恩仇錄》(The Paris Vendetta),成為暢銷全球的驚悚小說家。

羅林斯與貝利均是在《達文西密碼》之前便開始寫作,而且原本就是暢銷作者,不過他們之所以能夠乘勢而起,在短短幾年間躍登排行榜首,除了丹.布朗的推波助瀾,靠的還是紮實的寫作功力和穩定的產量。

丹.布朗讓達文西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之後的小說家也把目光投向其他歷史名人,穿鑿附會、探詢其背後的種種謎團,書市於是到處可見非常許多「公式化」的書名,例如《米開朗基羅筆記本》(Michelangelo’s  Notebook)、《莎士比亞疑雲》(The Shakespeare Secret)或者《但丁俱樂部》 (The Dante Club,時報) 。

在這批「名人」之中,最受作家青睞的,應該算是義大利的詩人但丁。美國作家馬修.珀爾(Matthew Pearl)的《但丁俱樂部》首開先例,還獲得丹.布朗的推薦加持,文學、通俗兩面討好。歐洲人不願讓他專美於前,義大利的朱利歐.萊奧尼(Giulio Leoni)便讓詩人變成偵探,寫了一系列的「但丁探案」,包括《馬賽克拼圖謀殺案》(I DELITTI DEL MOSAICO,大塊文化)、《光的謀殺案》(I DELITTI DELLA LUCE)與《黑暗的十字軍》(LA CROCIATA DELLE TENEBRE),風靡全球三十餘國。

法國的新銳作家阿爾諾.德拉隆德(Arnaud Delalande)以十八世紀的威尼斯為背景,敘述一連串與《神曲》有關的血腥凶案,寫出《地獄神曲》(Le  Piège de Dante,皇冠文化,法文原名《但丁陷阱》)。西班牙亦有哈維爾.亞利拔斯(Javier Arribas)的《但丁圓圈》(Los circulos  de Dante),想像倒楣的詩人遭到放逐,又被綁架到佛羅倫斯,原來有人依照《神曲》連續殺人,大家都懷疑他是真凶,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他只好查出凶手。

西班牙素有歷史懸疑小說的傳統,而這一傳統在後丹.布朗時期更是蓬勃興盛。早在《達文西密碼》之前,西班牙的國民作家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Arturo Porez-Reverte)便在《聖堂密令》(La piel del tambor)中拿教會開刀。知名的西班牙記者哈維爾.西耶拉(Javier Sierra)也在潛心鑽研多年後寫成《祕密晚餐》(La cena secreta,大塊文化),剛好與《達文西密碼》同時推出,結果受到全球出版社追捧,以五十萬美金天價賣出美國版權,更成為近年來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成績最好的西語小說。同為記者的胡安.戈梅茲—胡拉多(Juan Gomez-Jurado)則以梵諦岡的連環謀殺案醜聞為主題,發表《上帝的間諜》(Espías de Dios),迅速在歐洲賣出一百萬冊。

西班牙的歷史小說天后馬蒂德.亞珊西(Matilde Asensi)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了進軍英語文壇的機會。她早年寫過《琥珀宮》  (El salón de ámbar)和《聖堂末日》(Iacobus),分別以俄國遺失的建築奇觀與聖堂武士為主題(巧合的是,史帝夫.貝利的《琥珀室》和《聖殿騎士遺產》也是講這兩件事)。但她真正大放異彩的是第三本小說《最後的加圖》(El  ultimo caton),故事從一位古文字學者奧莉薇亞修女接受委託,要解開一位衣索比亞死者身上的奇異刺青展開,七個希臘字母、七個十字架,屍體旁邊還有來路不明的木塊。有人認為碎木來自釘死耶穌的十字架。她開始調查世界各地基督教聖物失蹤之謎,足跡遍歷羅馬、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亞歷山卓,還牽扯出隱藏在但丁《神曲》中的七死罪和七謎題。 《最後的加圖》在西班牙大賣五十萬冊,也是亞珊西首部被譯成英文的著作。

另一位西班牙女作家茱莉亞.娜瓦洛(Julia Navarro)則更幸運,她的第一本小說《沉默同盟》(The  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hroud,皇冠文化)探索耶穌裹屍布之謎,正好接收《達文西密碼》的熱潮,甫推出就在西班牙大賣,累積五十萬冊銷量後進軍國際,也被翻譯成英文。

2007 年,兩個作家搭檔艾斯特班.馬丁(Esteban Martin)和安德瑞屋.卡蘭薩(Andreu Carranza)攜手合作,把焦點鎖定在傳奇建築師高第身上,從他的死因之謎追溯到一個埋藏數世紀的宗教禁忌謎團,推出《高第密碼》(LA CLAVE GAUDI,時報,原書名《高第的祕密》),可說是標準的《達文西密碼》跟風之作,但由於高第的名氣響亮,這種「在地化」的改良品依舊獲得西班牙大出版集團的青睞,投注大筆資金宣傳,出書時兩位作家乾脆在聖家堂舉辦發表會,還親自擔任導遊,帶著大批媒體記者進入教堂,一一指出書中謎團的「證據」,噱頭十足。這股熱潮甚至反攻國外,讓《高第密碼》成為賣出二十五國版權的國際暢銷書。

老是挖掘基督教的祕密,久了難免流於炒冷飯,於是各種五花八門的宣傳說詞和手法紛紛出籠,例如凱瑟琳.馬格溫(Kathleen McGowan)自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後裔,自費出版《聖戒謎》(The Expected One,笛藤)三部曲,結果被經紀人相中,用百萬美金賣給大出版社;美國資深廣播人羅納德.柯特勒(Ronald Cutler)寫成《祕密捲軸》(The Secret Scroll),找出版社合作出版,自掏腰包大力宣傳,居然也賣了十幾國版權;至於泰塔妮亞.哈迪(Titania Hardie)本身就是英國知名的白女巫和通靈者,寫過二十餘本與魔法和占星相關的書,小說《玫瑰迷宮》(The  Rose Labyrinth,遠流)還附贈「女巫加持過」的拼圖卡。

《達文西密碼》出版至今已經六年,丹.布朗的新作也終於問世。這股歷史/宗教懸疑的熱潮或許有所消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探索人類過去的謎團,加上驚險刺激的懸疑劇情,肯定是永遠不會落伍的組合。身為讀者的我們,在下一波席捲全球的新種文學誕生之前,至少還有許多同類型的好書可看。這些作者當年或許跟隨丹.布朗的腳步出發,但都已經走出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寬廣。

◆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第303期。


譚光磊
筆名灰鷹,台大外文系畢業,資深奇幻文學評論者和版權經紀人,曾引進《追風箏的孩子》、《風之影》、《我在雨中等你》、《失控的邏輯課》和《神祕森林》等話題暢銷書。2008 年創辦光磊國際版權公司。部落格「灰鷹巢城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