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鄉愁流過詩與字——justfont總監林霞 × 詩人吳緯婷對談

【焦點人物】鄉愁流過詩與字——justfont總監林霞 × 詩人吳緯婷對談

by 董柏廷

兩位宜蘭人,一位造字、一位寫字。justfont設計總監林霞設計全新字體「蘭陽明體」,邀請詩人吳緯婷為宜蘭做詩,九月出版的第二本詩集《白T》輯三「宜蘭孩子」,便使用蘭陽明體設計排版,展現充滿詩意的水鄉之情。吳緯婷在〈溪畔浣衣〉寫道「從我的故事/流到你的故事」,造字人與寫字人的故事,是如何被名為鄉愁的水流,繫在一起?

林霞

宜蘭人,justfont 字型總監。三十餘年設計經驗,催生「金萱」、「金萱那提」字型系列,並在「凝書體」、「激燃體」與「台灣道路體」創作過程中擔任總顧問。

吳緯婷

宜蘭人,師大國文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藝術行政與文化政策碩士。曾任職於劇場及美術館。著有詩集《白T》、《一次性人生》,散文集《行路女子:記每個將永恆的瞬間》。

Q:對你們而言,故鄉宜蘭在你們心中最特有的印象是什麼?有什麼是都市中缺乏的部分,教你們最想念呢?

林霞(以下簡稱「林」):第一個印象是清新與空曠,還有溫情。那是宜蘭之於我生命中無法抽離的部分,留在血液的成分。我是高中以後北上,仍然維持一個月回去一、兩次的習慣。宜蘭雖然改變很多,但對我而言,仍然是一個自由與奔放、沒有拘束的環境。

吳緯婷(以下簡稱「吳」):宜蘭是小家碧玉的。長大之後曾去花蓮、台東,看到寬闊的街道、大大的山水,相較之下,宜蘭顯得秀麗與細緻,是一個可以深看的地方。同時,宜蘭也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無論你身處何方,都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山邊或海邊,而且北有溫泉南有冷泉。食材也好,海鮮河鮮俱足,更得利於泉水的水質,蔬菜也非常鮮甜,譬如三星蔥、空心菜都很有名。此外,不僅只鄉間地區,城市的個性也很安靜、乾淨。

林:確實是一個小宇宙,每回返鄉看到那些精巧的小東西,我就會感到興奮,那是故鄉的味道。除了食物之外,人也很不一樣。剛上台北時比較沒辦法適應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應對也要特別小心、留意。我講話直接,但都市人反而覺得我不夠圓融,那讓我很受傷,因為我從來不知道我的說話方式是不行的,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跟台北人之間有道鴻溝,感覺很辛苦。宜蘭人彼此相處起來比較沒有距離,就算面對陌生人也會展現熱情,任何問題都會試著幫忙解決。

吳:宜蘭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四季分明,生活其中能發現更多細節。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田,宜蘭因潮濕多雨的氣候,每年只能一穫。因此只要看田的狀態就能知四季,譬如,春天會有小小的稻苗、夏天是豐盛的垂稻、秋天是收割季節甚至會開始燒稻草、冬天則蓄滿了水。而且竹林也多,早晨從我家出來,都能聞到空氣裡散發的濕冷氣息,山邊有山嵐,生活其間,各種未知的細節在你眼前慢慢展露,會與心中某些情緒或意念相互呼應,非常能感受人跟萬物之間的共鳴與和諧。居住城市中,就少了這樣的體驗,人與事物之間,經常是斷裂的。

《白T》輯三「宜蘭孩子」使用蘭陽明體排版設計

Q:吳緯婷從宜蘭、台北、到倫敦盆地也潮濕多雨,其它城市的雨跟宜蘭的雨有什麼相同或不同呢?新書《白T》以宜蘭的水為創作對象,用意為何?

吳:選擇哪一個地方居住或讀書並非刻意,卻都湊巧是比較潮濕與有霧氣、多雨的空間。在不同的城市遇到下雨的時候,的確會想念宜蘭。我覺得宜蘭人無論男女,都像水。宜蘭人似乎沒有鮮明的個性,如水般柔軟、無色無味。但水又是最堅硬的東西,可以切割萬物,因此,在柔軟的底下,宜蘭人還是很硬氣,會在認定的事物上顯得固執。我的詩作〈涉水〉寫到:「因為你還沒看過那樣的雨水/彌天蓋地/一次又一次/漫長的雨季/在我的血液裡/生生不息」。水,就在我的血液裡循環,改變了我的脾性。

林:對!宜蘭人乍看沒什麼脾氣,彷彿很隨和,但骨子裡卻有著不服輸的底氣,想做什麼事,就會硬氣走下去。

吳:《白T》分六輯,描繪山、水、繪畫、表演、電影相關題材,整體是跨界概念。如何由外物或不同領域創作進入別人的故事,這樣充滿實驗性跟碰撞的嘗試,是我所在意的,並且期待之後會長出什麼不同的東西。前兩天我發現兩個巧合,到目前為止我總共出版三本作品——一本散文兩本詩集——第一個,我的生活受到自然事物或是時序變化的吸引愈來愈強烈,會很本能想接近山水、觀察四季與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因而創作中有滿多與自然界相關的意象,對我而言,這些是很純粹且沒有什麼雜質且貼近本質的事物。第二個巧合,三本書裡面都會有一個專輯留給宜蘭,「初回宜蘭」、「忘遠近」、「宜蘭孩子」,並非有意為之,回頭看得到的發現,我覺得滿開心的。至於為何是充滿「水」?第一次與justfont合作,與霞姊討論時,聽到蘭陽明體是以蘭陽地景山石水流等景象啟發,也因此更常多到山海邊走走,在詩作中也就帶到水的不同樣態。同時我也保留跨界的脈絡,找了宜蘭藝術家的畫作,一個是王攀元〈海的那一邊〉,另一是藍蔭鼎的畫作〈溪畔浣衣〉,我就在我的作品中將意象傳承下來。

《白T》,吳緯婷,時報出版

這本詩集與不同藝術型態交會碰撞,打破原本的慣性風格,跳脫熟悉意象,中斷既有語言的習慣性,創造新的語彙和文字節奏,讓詩的語境與流域更廣。這過程讓詩人彷彿穿上他人的衣服,經歷磨合、擦損、碰撞,直到它們與自身融合成為新的形狀。穿上或脫下這襲詩的白T,讀者也在文字間自由穿梭呼吸,長出自己詩意的樣貌。

Q:「蘭陽明體」選擇以故鄉命名,故鄉在林霞的造字上有沒有什麼不可磨滅的連結或啟發?

林:宜蘭已經是我生命裡的一部份,不用刻意想像有什麼連結,因為表現出來的基底就是故鄉。小時候家住溪邊、故鄉長年下雨,生命經驗有許多時刻與水連結,也就很自然融進生命本質。研發字體時,自然便呈現出柔中帶剛的特性,我將明體較為平穩、方正的特性加以調整,透過「流動」意象讓律動跟韻味跳出來,但是難度就在於要如何克服排版,達到我要的效果,可說是我造字以來面臨最大的挑戰。我是一個字一個字創作,當成品達到我期望的完美度時,是非常開心的。

Q:請問吳緯婷初次看到「蘭陽明體」的感受是什麼?

吳:我滿喜歡的!初期看到草稿的第一印象是「嶔崎磊落」,很像山中的石頭,國文系背景的我直覺想到「風骨」二字。字體既有韌性、也有個性,不走甜美路線,反而更有深度,也更加吸引人。我很喜歡幾個單字如「雨」:四個點是左上到右下,很有雨正在下的感覺。第二個是「茶」,字的重心滿高,很是高挺,像一個玉樹臨風的瀟灑男性。第三個是,「海」,「氵」的「提」勾得很細,很尖銳,姿態很美。第四個是,「紫」,像一位帶有媚態、腰束得細卻又堅毅的女性。第五個是,「冬」,下方第二個點拉得很長,筆畫粗細變化,結構穩重,很雅。蘭陽明體的確可以花時間深看與品味,這些細節與靈光跟創作詩很像,也是它們之所以勾人的原因。

蘭陽明體

Q:請問林霞,《白T》中哪一首作品最打動你?為什麼?

林:緯婷的詩很厲害,連我身為醫生的兒子都是她的詩迷,有一次還發現他在包包裡放了她的詩集,讚她寫得很好。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溪畔浣衣〉,詩人真的很會描述,即便她沒有經歷那樣的場景,卻可以將我小時候的情景描寫出來,一讀到那一首詩,馬上想到以前跟著媽媽到溪邊洗衣,在勞苦的身影下,鄰居們聊聊八卦、吐吐苦水,共同抒發生活中的不快,最後總是嘻嘻笑笑的。緯婷描述得很深入而且生動,畫面感鮮明,讓我愈讀愈激動!

吳:〈溪畔浣衣〉寫的就是小村個性,宜蘭小但什麼都有。幾戶人家在溪邊洗衣,溪水由上游流到下游,整個是流通的,我想像所有人的故事隨著水流環繞,將所有人事物連結起來,平凡的日子卻也血脈相通,於是我寫下「從我的故事/流到你的故事」。這也是一個隱喻,我們透過不同的形式創作,被同一條水流繫在一起。不同形式的創作者,就是當中的一個水滴。

蘭陽明體

汲取書寫情感,結字成詩

採訪撰文|董柏廷
一九八六年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肄。曾任《自由時報副刊》。

照片提供|justfont
特別感謝|時報出版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