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不變的心靈堡壘 書店成疫情時代的溫暖依歸

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不變的心靈堡壘 書店成疫情時代的溫暖依歸

by 編輯部

光的空間書店位於吳中路愛琴海購物公園 7 樓,建築面積約為 515 坪。書店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建築之美為依託,用獨特的蛋型建築與 8 樓的明珠美術館相連接,打造出以閱讀為靈魂的綜合文化藝術空間。書店有 4 萬 5 千個品種,18 萬冊圖書,以人文社科、文學、建築、藝術、生活、設計為主。每週末都會舉辦 2-3 場閱讀分享會。以「堅守閱讀、始終引領」為主旨,為讀者提供更純粹的閱讀空間。

COVID-19 疫情對上海實體書店的影響不小。疫情蔓延初期,新華書店曾閉店一段時間,重新開店後來客量依然低迷,一是大家防疫意識強烈,非必要不出門,二來為避免群聚,原本排定要舉辦的活動也都取消了。加上文化非生活必需品,大眾的支出比例明顯下降,同時出版社為因應這波衝擊,更在線上商城祭出低價優惠,這都對實體書店造成很大的影響。幸好當時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為各書店提供線上營運的幫助,包括邀請線上媒體分享相關經驗等,才讓新華書店漸漸開始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

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嘗試走上線的第一步,是開設書店專屬的讀者群組,讓大家一同推薦相關書籍、分享閱讀心得,也舉辦寫書評贏優惠券線上活動,延續疫情前的閱讀風氣。而讀者群組營運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定期舉辦直播活動,為大家推薦近期好書,同時也搭配相關優惠、促銷活動,加強書市買氣。除了在線上市場下功夫,實體書店的選書也因應疫情演變而有所不同,初期宅家時期,我們推薦一些如何與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書籍,舒緩緊張、焦慮的情緒,中期鼓勵大家不群聚,我們推薦一些戶外踏青或園藝等適合獨立完成的活動之書籍,提供大家更多消磨時間的選擇,疫情爆發至今一年,我們則推出一系列關於疫情紀錄、病毒科普的書單,幫助讀者回顧這一年,提供深度思考的機會。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在疫情期間,不只向外拓展業務,也強化書店體驗,在衝擊之下脫胎換骨。

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歷經疫情衝擊後重生,問起這段時間最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重新開幕的那段時光。一開始開幕,來客數依然低迷,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逐漸願意走入公共空間,當時讀者剛走進來時都顯得陌生而緊張,然而當大家拿著書坐下後,就會自然地進入平靜的狀態,彷彿疫情不曾發生過一般,可見書店之於讀者,依然是一個無可取代的空間,我們雖然戴著口罩,各自看著書,卻有種無比溫暖的感受,那種獨處又與同伴相聚的體驗,只有實體書店能夠給予。

看到熟面孔一一現身書店,感動之情難以言喻,而那失而復得的放鬆,難能可貴。近年來,上海開了許多新的書店,有大企業開立,也有定位明晰的獨立書店,而我認為書店終究需要回歸並服務於社區,當然上述辦活動、開直播等都是伴我們走過衝擊的好方法,但追根究底,一間書店仍奠基於那些能經常光顧的讀者,如何與周邊社區建立友好的關係,並讓常客圈建立起規律閱讀的習慣,是實體書店需要繼續探索的道路。

受訪|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 陳旖韻
採訪|上海外文圖書有限公司、臺北上海書店
撰文|陳渝柔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