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巷口文學院 【巷口文學院】相約正負相抵之地 楊佳嫻 ╳ 白樵 ╳ 陳思宏

【巷口文學院】相約正負相抵之地 楊佳嫻 ╳ 白樵 ╳ 陳思宏

by 白樵

關於負面與文學,你會想到什麼?作家的生活是否必須很不正常,日夜顛倒,人生顛沛流離,才能夠淬鍊出最耀眼的結晶?刻意寫作悲傷、頹廢、黑暗,跟作品被斥政治不正確,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楊佳嫻和陳思宏在攤販散去的晨市裡,談他們不正統也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寫作、閱讀與生活。

楊佳嫻 
高雄人,定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少女維特》、《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與散文《貓修羅》、《小火山群》、《瑪德蓮》、《雲和》、《海風野火花》等。

白樵 
一九八五年台北生,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廣告學系畢業,巴黎索邦大學斯拉夫研究肄業。現從事翻譯,編舞等工作。曾獲時報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首獎。已出版小說集《末日儲藏室》。

陳思宏 
作家。

白樵(以下簡稱白) 當我們談論「負面的文學」,是否對位指涉某種「正統」?我們如何定義,看待人們眼中的正統文學生活與文學?

陳思宏(以下簡稱陳) 我想到大學時讀到美國教授 Harold Bloom 所著的《西方正典》。他以最傳統,最保守的方式討論文學,論述中心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保守派文學大家如他抨擊女性主義與時尚理論。我想從這點出發思考台灣文學的正統為何?現在或許未有定論?每年台文館皆編彙一本台灣文學年鑑,加上九歌每年出版的小說選,散文選等,若被收錄其中,是否就進入所謂的正統文學?

楊佳嫻(以下簡稱楊) 這是經典化的一環。我同意後代或年輕輩若對此領域不熟,想閱讀,從選集入手相對容易。但無論何種選集都牽涉主編的個人眼光。有時這不單指品味,還包括他的人際關係與總體環境影響。正統性可能與之相關。關於生活面,大家是否認為作家徹夜不眠?

可能想像如村上春樹,有生活品味,質感,與每天固定的寫作習慣。

我十點就睡了。寫書或從事文學相關活動,都得在安定狀態下,就算寫的是很不安定之事。應付房租水電瓦斯,過得顛沛流離,這些都將吞噬生活。理想狀態是不能太安逸,在安逸狀態下要描繪人類苦痛,我覺得有同理上的困難。中間值剛好,你為生活打拚,必須見世界,外出撞見許多人許多事,就有故事能量。經濟條件上有張桌子,買得起電腦,有餘裕休閒旅遊。正負間找到舒服的點,是進入創作最好的地方。

文學必須真實,無論悖德或不正確

創作生涯裡負能量最鉅之作為何?平時可有特殊的創作方式?

《鬼地方》下筆時就定調是則灰暗而悲傷的故事,可盡情揮灑自己黑暗面的故事。認真寫小說時,我九點半十點就寢,但凌晨四、五點小說會把我吵醒,裡頭的人物會逼我寫作。早上寫至九點歇筆,出門運動,煮飯,把剛剛所寫的內容先擱著。晚餐前後再回頭審視早上寫的可不可用。這個距離對我來說是好事。

〈退回洞穴〉裡寫妹妹自殺,不過文章是在事發數年後才能以文字描述。寫長篇小說與散文,詩歌稍不同。我個性上無法太專注,雙子座,做事喜歡同時開十個視窗。我寫幾句就想起身剷貓砂,還會為三隻貓的砂盆排序。做雜事可避免肩膀背脊痠疼,不讓自己陷在作品裡。我跟思宏的真實性格與作品有區隔。這時代的寫作者有好幾種表達自我的管道。這距離本身讓寫作者保有健康。更讓寫作本身帶有餘裕。

文學可否包容並諒解所有的惡?

現代社會對此有所批判嗎?不能寫太悖德的事?

或是另類審查,如政治正確。

之前寫〈動物園二帖〉,後來貼在臉書,有朋友於底下留言,說動物園是剝削之地不應遊覽。但個人童年經驗,已在文章開頭結尾有所反省,難道因此作者要修改記憶?作家暴露個人經驗,如凡夫,在某些情況會做出錯誤反應,會浮現有問題的想念。經驗被呈現於文學裡,意義有所轉變,但有些讀者看不懂中間的距離。

新小說《樓上的好人》裡的主角是女生。回國後幾次訪談都被問到「身為男同志可以書寫女性經驗」嗎?美國作者 Amanda Gorman 要求自己在拜登就職典禮的致詞詩〈The Hill We Climb〉在別國翻譯時得由黑人執筆一事,帶給我極大驚嚇。文學上我認為某種跨越是可允許的。

關於跨越,必然想到文化挪用。美國白人作家 Jeanine Cummins 的《American Dirt》被抨擊挪用墨西哥移民文化。一般漢人作者有辦法敘述原住民故事嗎?此舉會是文學再現上的二次剝奪?

我認為即使書寫最浮面的意向都是種真實,很難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以前遇到一件事,利格拉樂・阿(女烏)的演講現場,有漢人學生問老師他可否參加原住民文學獎,若所談內容相關?阿(女烏)說不行,漢人寫原住民題材,這麼多獎除了原住民文學獎都可參加。她的態度清楚。

這好難,像西方職場女性保留名額。

也是 discrimination positive。法文裡的正向歧視。

特定種族或性別要不要被強調,還是要看情況。文學的重點不是找規則。文學與藝術越細緻越複雜越好。我們批判差異化的根源,呈現社會真實樣貌。

作家暴露個人經驗,如凡夫,在某些情況會做出錯誤反應,會浮現有問題的想念。

癱瘓心靈的閱讀:你讀過最負面的文學是?

十九世紀俄國岡查洛夫所著《Oblomov》,寫第一代躺平族,全書從未離開客廳沙發,從未站起身的虛無主義男主角。閱讀中,有印象深刻的非典型負面形象?

張愛玲小說裡經常描寫現實當中沒有開拓新道路,毫無反抗能量之人。〈茉莉香片〉男主角從小遭父親毒打,雙親吸食鴉片,他常幻想父母若是接受新文化教育,曾於國外留學,那他該多有作為。但男主角沒任何行動。張愛玲小說裡頭的人物似乎心靈癱瘓,沒有開闢新道路的勇氣。

文藝養成期,總會有本著作徹底顛覆,粉碎當時的價值觀。當年帶來無比衝擊之書為何?
陳很年輕時讀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與《笑忘書》。無論寫性,身體或人性荒謬,對我這一輩受正向黨國教育的台灣高中生而言相當震撼。當時讀亨利・米勒也是。

小學時讀未刪節版《金瓶梅》,但透過極高的文學手法,內容當年對我並不震撼。二十歲讀《人間失格》,主角自言度過羞恥的一生,最後變成自覺骯髒的搞笑藝人。看完這本書會覺得人間如地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也給我相同感受。

若欲填寫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負面文學清單,會列舉哪些作品?

賴香吟《文青之死》裡的〈靜到突然〉,用很安靜的方式寫一個人如果掉到谷底的狀態。郭松棻早期的短篇也很負面。看〈雪盲〉與〈草〉,會覺得人生沒有出路。〈草〉我視為極隱晦的同志小說,流動的詩意文字,討論哲學與家鄉,無法徹底搞清楚兩位主角間的事。

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郭強生《尋琴者》裡充斥滿滿遺憾,沒有出口,作者也沒有說破。《何不認真來悲傷》很直白,坦承家庭裡許多很殘忍的地方。讀完這本,會覺得自己是名幸運的男同志。

文學與藝術越細緻越複雜越好。我們批判差異化的根源,呈現社會真實樣貌。

採訪撰文|白樵
攝影|YJ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