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出头便开始成为各文学奖项的提名常客,妮可.克劳斯的第四本小说《乌有》以两名背景迥异,内心世界却仿佛殊途同归的角色,细细铺陈出他/她们在面临已知/未知的失去及转变时,如何应对或不应对,如(阅读更多)
联文选书
-
-
大江健三郎最厚重的一本小说《空翻》繁体中译版,除经过英日版的编修外,也将原先简体中译的漏文补上(或许小说中攻击核电厂的段落过于敏感之故),为本来就难读的大江清除阅读障碍(即使仍然有困难)。 (阅读更多)
-
如何用阅读培养核心素养、启动自学能力? 宋怡慧老师为你量身打造,用书为生命「脱鲁」的三面二十力。 阅读搭起「带着走」的素养能力 有人说,新课纲来临,如何让学生能成为终身学习者?我想,无论是(阅读更多)
-
作为第一本,亦是最后一本遗产之书,作者刘宸君透过文字所彰显的,除了易于辨识的地域旅行、攀缘手札、随行笔记等范畴之外,更可细腻看出,一位创作者/创造者丰沛的情感冲突、书写意图,以及倾向内在的激(阅读更多)
-
「如果你不想起我们,我们就无法和你在一起。」——东山彰良《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 这部小说,是寒冬中的盛夏烈阳。 小说开头,身为律师的叙事者,顶着底特律的寒风,前往探视他的当事人。对方是他的儿(阅读更多)
-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然而,翻开台湾的 History 可以发现,从戒严到解严,女性平权运动其实不满百年:1985 年前,台湾民法规定妻冠夫姓、妻之婚后所有财产均归夫所有,父母对子女亲权之行(阅读更多)
-
持续朝向一种追索的路途。吴明益的书写在自然与人世两者共享的苦难之间,尝试追索出一套无法排遣的忧郁:包含忧郁的形貌、源头、未来,以及它存在的意义。 在当代的台湾,书写自然要写得好的第一道门槛,(阅读更多)
-
只读书名的第一眼,想到剧作家尤金.欧尼尔写的台词: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只有积累的过去不断在当下重现。复沓吗?但反复注目著什么,何尝不可能酿出另一种凝视? 例如读著《永无止境的现在》期间,翻(阅读更多)
-
这本书谈了很多「时间」。 一寸灰,在李商隐原句,本是爱情的痕迹;但最终,又必然是时间的痕迹。火烧过而留灰,灰,是剩下的东西,暗示著曾经存在,这本书,收了好多这样的文章。像是「树叶枝头动/那是(阅读更多)
-
对于心怀秘密的人而言,阿兹海默症是一种凌迟。 时时刻刻都被身体提醒,迟早会迎来一切都将忘却的命运,秘密也终将失去它的效力,就像是取消了它自身的存在——不是意义消失了,而是坚守秘密的人连自己坚(阅读更多)
-
这系列书写大约始自二○一四年,一篇〈妖女阿丹〉勾起同样在青春期走过九〇年代的我辈无限回响:「是啊,她呢?后来呢?」我们早已不经心也没认真想过这位曾占据媒体版面、后来却如丑闻如丑角般被定论的异(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