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處/既無疼痛,亦無恐懼/ 聲音、愛與記憶/也都逐漸模糊」 片末,主題曲〈Luminance〉響起, 愛上了人類的白鷺獨自立於台上,紙花四散,碎光斑斕。 那之中的喜久雄是否快樂呢? 未能知曉答案的我 …
-
《蒙馬特遺書》英譯本於二〇一四年出版時,收錄了譯者韓瑞寫下的後記,其中鉅細彌遺地介紹邱妙津的生平與創作,更爬梳台灣的歷史脈絡,讓英語讀者能更容易找到閱讀的座標。在十一年後,我們選擇摘錄後記中關於《蒙馬 …
-
許多台灣讀者也許都知道《蒙馬特遺書》和《鱷魚手記》早已有英文譯本,但不見得留意過美國的出版社與編輯,如何決定小說的翻譯、出版及市場定位。目前任職於紐約書評出版社的編輯楊君磊,正是小說英譯版的幕後推手。 …
-
從臺灣到德國,從歷史到日常,我們邀請長年定居臺灣的德國小說家施益堅,與曾旅居德國的臺灣作家吳億偉,展開一場跨文化的對談。他們交換各自的異地生活經驗,談語言的陌生與熟悉、文化記憶的斷裂與縫合,也談在不同 …
-
為了更貼近臺灣這個長居超過十五年的第二家鄉,德國小說家施益堅花了數年時間構思、探索歷史素材,耗時三年才完成這部縱貫日治到民國,橫跨家族祖孫四代生命記憶的歷史小說《梅雨》。 歷史與情感的醞釀 「要理解現 …
-
小說虛構,歷史真實,兩者交錯之處,往往最令人震動。《梅雨》中人物的命運被嵌進一段段看似日常的描寫,那些語句背後,其實指向臺灣歷史上曾經真實發生的時刻。我們邀請你閱讀小說中節錄的片段,試著猜猜看:這位角 …
-
「住在這裡幾十年了,第一次遇到那麼嚴重的颱風」這句話幾乎可以從每一位鹽分地帶居民的口中聽見類似的版本,這群昔日於風颱、海潮與鹽地中頑強拚搏的人們,對老天的變化無常早已習以為常,但回想起丹娜絲風災發生的 …
-
當葉石濤小說遇上漫畫,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槍聲與紅鞋子》正是一場有趣的轉譯實驗。由奇異果文創、編劇 Miyako 與漫畫家葉澄合作,以少女漫畫語言重新編織葉老作品,將白色恐怖的沉重情感轉化為年輕世代可 …
-
我第一次到葉老位在左營勝利路的住家拜訪他時,他剛滿五十歲,不知道為什麼就稱他「葉老」。一樓分成四片的鐵捲門沒有裝設馬達,要用人力推拉開關。大概是時間久了,開關都很費力,至少白天、中間那片鐵捲門是不降下 …
-
秋日,是感官最豐盛的季節。 當涼風輕拂,當光線變得溫柔,我們與忠泰樂生活攜手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品味計畫——【樂秋集】。 這不只是一次商場與文學雜誌的合作,更是一場關於「味道」的詩意探索。我們邀請 …
-
礁溪老爺酒店2025年度特別企劃,與《聯合文學》雜誌合作,邀請12位作家,展開12場以文學為名的生活慢旅。從今年4月開始,我們將邀請您一同透過閱讀、行走、品味與感知,在宜蘭放緩腳步、沉澱心靈。從山林・ …
-
在2024年歲末,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推出「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精選橫跨半世紀、近70組/件作品,涵蓋繪畫、拼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