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 小津日和|跟著小津安⼆郎的人生、物語散步去

小津日和|跟著小津安⼆郎的人生、物語散步去

by 田家綾
蒲田攝影所

蒲田攝影所

1920 年,以美國環球影城為藍圖的蒲田攝影所成立。 1923 年, 20 歲的小津進入松竹旗下的蒲田攝影所擔任助⼿,同年東京經歷了關東大地震,小津位於深川的家付之⼀炬,西側的蒲田成為公司同仁避難之地。⼀直到 1936 年攝影所移轉到⼤船之前,小津在此度過電影人生涯的早期歲月。除了在此拍攝棚內場景之外,蒲田車站周邊也成了⼀些外景片段拍攝之處。《日式歡喜冤家》即隨主角漫步蒲田,想像京濱工業地帶的現代化。現址為太田區民會館。

兔屋

兔屋

上野是東京的⽂化中⼼。在《⽗親在世時》裡,⽗親向兒⼦說,「去上野的博物館吧!」《晚春》的紀⼦和⽗親友⼈小野寺去了上野的美術館。《麥秋》裡,周吉夫婦也曾造訪上野的國立博物館。上野是藝⽂的殿堂,對當時的⽇本⼈來說,上野給⼈的印象便是如此。私底下, 1913 年創業於上野的「兔屋」是小津喜愛的和菓⼦店。散步時順便帶⼀些甜點回家,是小津的上野散策⽇課之⼀。

東京復活大聖堂

《麥秋》裡,原節⼦在喫茶店等待⼆本柳寬時,望出去可⾒⼀旁的尼可萊聖堂。為了這⼀鏡,小津劇組⼤費周章。第⼀次拍攝時是陰天,剪輯時小津對於成像不甚滿意。⾝為助導的厚田雄春再度前往,完全按照小津的構圖拍攝,但小津沒有點頭。「他絕不會說不好,只是邊看邊發出『嗯』的思索聲,最後還是⾃⼰重拍了。」厚田道。奇蹟似倖免於⼤地震及空襲,這座⼤聖堂現被⾼度成長期的⾼樓淹沒,倒影可窺⾒當年風範。

本鄉的藥局

秋⽇和》裡原節⼦所飾演的秋⼦年輕時曾是本鄉三丁⽬附近藥局的招牌(美女)店員,在丈夫逝世七週年的法事和舊識重逢。先⽣的同窗田⼝熱⼼為秋⼦的女兒介紹對象,他⾸先想到妻⼦所熟識,畢業於東⼤建築系的青年。回家向妻⼦提及此事時,被她揶揄是在彌補年輕時對秋⼦的迷戀。年輕時他以買藥為由,藉故接近秋⼦。
如今本鄉藥局・東⼤⾚⾨新舊對望,⽔道橋⼀帶甚⾄出現以電影中虛構藥為名的咖啡店。

蓬萊屋

如果《東京物語》是年邁⽗⺟來到東京探望離鄉背井⼦女在下町苦⾾的⼀⾯,那麼《秋⽇和》呈現的就是繁華東京的富裕飲食圖像。蓬萊屋也出現在電影台詞中:「你也很常去松坂屋後⾯那家炸豬排店啊。」洋食也代表摩登,象徵著東京的現代化。後來在《秋刀魚之味》⼜再度登場,佐田啓⼆和吉田輝雄品嚐炸豬排的場景就是仿造蓬萊屋⼆樓榻榻米座席搭建⽽成的。蓬萊屋也頻繁出現在小津的⽇記中,早在 1933 年 11 ⽉ 23 ⽇即有記載。

伊勢廣

小津曾留下⼀篇名為〈丸之內點景〉的散⽂,內容洋溢著戰爭前⾝為年輕⼈的玩⼼。春天的夜晚,跟著⼈群從帝國劇場經過丸之內的⼀隅來到銀座,混凝⼟建築物背後的小路飄蕩著料理店通風⼝洩出的各種滋味。「伊勢廣」位在小津電影裡上班族辦公室舞台背景巷弄內,是他經常光顧的雞⾁串燒老店。 1952 年,小津曾和⺟親在此會⾯。「他喜歡坐在最裡⾯的榻榻米上,他們靜靜地吃完,默默地離開。」店主如此回憶道。

石川台站

石川台站

小津最後的作品《秋刀魚之味》(1962),那令⼈印象深刻的⽉台場景就是在當時的池上線⽯川台站拍攝。從洗⾜池站穿出丘陵地,通過吞川的堤防來到雪⾕⼤塚站,觀眾可以推論出夾在這兩站中間的⽉台正是⽯川台站。 60 年代清晰可⾒的台地、⼭丘及⾕底和田地,如今已被延綿不絕的平房和公寓所掩蓋。另外⼀部戰前的無聲電影《我出⽣了,但……》也是以池上線作為舞台,若比較這兩部電影和現今鐵路沿線的風景,可以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明治屋

明治屋

小津常在⽇本橋⼀帶調度電影所需的小道具及服裝,當時這裡可以找到較多且⿑全的舶來品,其中包括位於京橋的老舖「明治屋」。明治屋直營的「中央亭」也是小津時常光顧的⻄餐廳,他來明治屋採購的時候,常在這裡吃完飯才離去。明治屋位於⼟地再開發的區塊,曾經⼀度暫時歇業,已於 2015 年重新開始營業,餐廳也改名為「京橋Mortier」

昌平坂

小津病危,住進東京醫科⿒科⼤學附屬醫院。「他病逝那天萬里無雲,對我們電影⼈來說是個再適合出外景不過的⽇⼦。」厚田雄春如此回憶。小津劇組在他癌症⼿術後⼆度入院時,留宿在附近同仁清⽔富⼆的家中等待。雖知道情況不樂觀,⼤夥卻和平時拍片外宿旅館時⼀般飲酒笑談。「那天早上醒來,我從湯島的昌平坂往下眺看,東京是⼀望無際的⼤晴天。」厚田道。今⽇仍可從坂上窺⾒尼可萊聖堂圓頂。

鎌倉的海岸

鎌倉的海岸

許多小津作品中的海景取材於他所熟悉的,以鎌倉為中⼼的湘南海岸。《麥秋》的開頭就從由比之濱開始,《晚春》裡原節⼦和宇佐美淳兩⼈騎腳踏⾞的場景設定為七⾥之濱,實際上是在茅崎海岸所拍攝。 1939 年從戰地歸來的小津曾以茅崎館「第⼆間房間」作為⼯作室,寫下包括上述兩部鎌倉電影及《東京物語》等多部作品。 1952 年⼤船攝影所遭遇火災,小津攜其⺟遷居北鎌倉,為其最終棲所。北鎌倉⾞站前的稻⽲壽司「光泉」是小津愛嚐的滋味,也常是鎌倉拍片現場的便當,⽬前仍在營業。小津逝世後,與⺟親同葬於北鎌倉的圓覺寺。

◆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第403期。

撰文、攝影|田家綾
1982 年生。台大社會系畢,UCLA建築、東京大學文學雙碩士。現旅居莫斯科‧東京兩地,偶爾也在台北城出沒。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