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菁上一次出《比霧更深的地方》是二〇一九年,睽違六年後出版《與我平行的時間》,同時復刻二〇〇五年《步行書》,《步行書》與《與我平行的時間》並陳,閱讀張惠菁橫跨二十年的散文書寫生涯,不難發現 …
聯文選書
-
-
在林俊頴的書寫裡,火是個明確而醒目的存在,它不一定是主題,卻以溫度、氛圍、旁敲側擊的意象等型態,高強度地存在於他的小說之中。還以為《七月爍爁》會火光炎炎,實際上,小說卻聚焦於光照之下的幽深。 …
-
人的記憶真是不可靠。我以為是先看了《夏日悄悄話》(改編克萊爾.吉根中篇小說Foster),然後才去圖書館借了《南極》。但後來爬自己的臉書發文才發現順序是相反的。這記憶的誤差,剛好呼應了《夏日 …
-
初讀赫爾曼的短篇小說是在退伍之後,那時我酷愛閱讀外國的短篇小說選集,按照人名去搜索那些作者的同代作家(其實是上個世紀)並開始認識各國文學;對於德國文學,選集普遍以葛拉斯和伯爾為主,其寫作的方 …
-
繼「客途三部曲」《織》、《海市》、《山鏡》,這三本分別關於人前往異國、都市、山林謀生,帶有「出外」性質的移動故事,張郅忻最新的長篇小說《秀梅》講述一名日治後期出生的客家女性秀梅從童年到老年的 …
-
米蘭昆德拉提出了「人物密碼」的概念。他自己剖析創造小說人物的方式是,每個角色身上分別擁有幾組關鍵詞彙。由關鍵詞彙構成人物性格,也是因為這些詞彙的對立與矛盾,激化了衝突,從而凸顯小說概念。我們 …
-
一九〇一年,正值義和團之亂,鄂圖曼帝國蘇丹在德國壓力下,以穆斯林至尊之名,遣特使從伊斯坦堡航向天津,試圖勸阻回民:別跟洋人開戰!然而,出發沒多久,航線附近(虛構)的明格里亞島,蘇丹御用藥師遭 …
-
有素的讀者除私相傳閱《深深》(2012),該也曾耳聞《小寧》、《野狗與青空》(2019)原自同一批詩稿輯出。那麼,甫獲楊牧詩獎的《第一事物》(2024),可謂楊智傑的第三部詩集。既然第四本書 …
-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我們總不斷回憶年少時光的甜美,卻必須隔著一段時空距離,才能淡然處理青春的傷與痛。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陳昇一九九四年唱〈二十歲的眼淚〉,得要用四十歲的心情,方可笑自己一人走出 …
-
假如,在政治正確上面,在文化挪用上面,在意識型態上面,跟中國唱反調,會不會被中國「懲戒」呢?有可能會的。年初,國際文壇傳出匡靈秀的《巴別塔學院》疑似被中國因素介入,遭科幻文學最高榮譽之一的雨 …
-
閱讀游朝凱的書,總是格外有共鳴。他是一名專業編劇,也是一名台裔美籍移民二代。不管從身分與職業,他都必須永遠面對:「我是誰」的認同焦慮。編劇是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與表現欲的創作者,同時又是淹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