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喜歡讀書

喜歡讀書

  • 以七位小說人物為引,《前往濱海的路上》啟動了追索死亡及其內涵的眾生面貌。七個篇章可視為獨立的小說作品,卻又強烈地勾連彼此,洛駽以植物嫁接、地方選舉、宗教信仰諸多看似無關的元素,進行同一母題的 …

  • 閱讀《虎靈寓言》像是翻閱一本剪貼簿,故意剪碎我們熟悉的傳說故事。虎姑婆不是吃小孩手指的怪物,西遊記變成電視機盒裡跳動的怪動畫,就跟大海另一端的臺灣島嶼一樣陌生。不管是蛇、鳥、山巒,還是藏在某 …

  • 讀黃岡的詩集《女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可以發覺難以直視的自剖是因為自我評判地檢視,短序開頭提及厭惡,自身探索從被動的方式進入的混淆與掩蔽,然後再次回到自身原初的理解,我想這本詩集應當也是如此的 …

  • 二〇二四年台積電文學獎,十八歲的劉子新橫掃小說、新詩、散文獎項,被朱宥勳稱之為「怪物級新人」。時隔一年出版的《白腳底黑貓》,記錄她自高中到大學間,如何以貓般的目光向人間伸掌,凝視選擇背後的缺 …

  • 「火是野的,燃燒是痛苦的,餘燼是悲傷的。」郭強生在導讀中如此寫道。范亦昕在《倒退走在餘暉裡》中透過書寫梳理成長過程中,家庭與個人生命的碎光與微塵。魔法和火焰揉雜著殘忍與溫柔,悄然登場。 Q  …

  • 《雪的練習生》是多和田葉子自二〇一〇年起,於雜誌《新潮》十月號至十二月號連載的作品,於隔年一月由新潮社出版,更榮獲第六十四屆野間文藝賞的殊榮。以敏銳的觀察力、卓越的語言天分、銳利筆鋒與文情並 …

  • 作為臺灣第一本以競技啦啦隊為主軸的運動青春小說,《降落練習》不談隊員們勝利的瞬間,反而以輕盈穩定的筆調,托起大學啦啦隊員們的日常練習。口號、動作,磨損、再造,青春書寫也可以同時是反青春的。舞 …

  • 有時候我們會想問,世界為何要如此殘忍?要折下弱葉去滋養能成為商品的切花,要人放棄家族世代照料的花田。林榮三小說首獎得主陳二源的第一本小說《最後的劍蘭》以花卉產銷班為舞台,收錄八部短篇小說對照 …

  • 甫獲一一三年後山文學新人獎得主的曾稔育,以歉意為名,散文為形式,展演家庭紛爭、自我焦慮以及職場經驗的切面。深剖「我」的角色、歉的來源,密林的土與根,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反思。 Q 你在後記裡 …

  • 張惠菁上一次出《比霧更深的地方》是二〇一九年,睽違六年後出版《與我平行的時間》,同時復刻二〇〇五年《步行書》,《步行書》與《與我平行的時間》並陳,閱讀張惠菁橫跨二十年的散文書寫生涯,不難發現 …

  • 「千災萬禍尚能倖存,異樣眼光卻能殺人。」趙鴻祐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烏鴉與猛獁》封底上,編輯如此簡介。以八篇小說挖掘社會困境中的破洞,並嘗試藉此與讀者溝通:當生命只餘餘燼,活下去是為了什麼?又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