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

喜歡讀書

  • 假如,在政治正確上面,在文化挪用上面,在意識型態上面,跟中國唱反調,會不會被中國「懲戒」呢?有可能會的。年初,國際文壇傳出匡靈秀的《巴別塔學院》疑似被中國因素介入,遭科幻文學最高榮譽之一的雨 …

  • 作為記憶與過往的未盡與延續,謝瑜真的《可能性之海》不僅書寫了「夢境」作為療癒與自省的可能,同時也是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前的,遲來的告別。 Q 「夢」作為全書集結的錨點,起初的動機是什麼?想請你 …

  • 隨著文字,讀者彷彿一起跨坐上了檔車後座,跟著左耀元《夢幻病》來場環島冒險,他的題材充滿著他熱愛的那些:檔車、底片相機、釣魚、甚至是蓋一棟木屋的魔幻想法,他要與你分享,告訴你,人生有多麼難得、 …

  • 閱讀游朝凱的書,總是格外有共鳴。他是一名專業編劇,也是一名台裔美籍移民二代。不管從身分與職業,他都必須永遠面對:「我是誰」的認同焦慮。編劇是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與表現欲的創作者,同時又是淹沒在 …

  • 同樣帶著台灣詩人罕見的史詩企圖,吳懷晨《神熵之島》有別於前一本詩集《渴飲光流》處理島國歷史,白色恐怖的熾熱激越、拳拳致敬,而更朝向島嶼核心,因而也更加深沉、安靜──神話、部落、山風海雨,如從 …

  • 原文刊載於2013年4月號/第342期聯文講堂 《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是為其中壓卷之作。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所展 …

  • 表現出厭世代無所適從,與複雜認同的痛苦,林佑霖的第一本詩集《哀仔》以四輯面目殊異的詩作,描繪出一位斜槓青年的流離與追求。以成熟的詩藝,讀者被詩人攜帶在手眼之間,聽見了新世界的,美與疼痛的哀歌 …

  • 從同名詩作讀起,是「我」和「哀傷的女人」因愛而生的對位關係。詩中的絡石背離根源生長、人們套上鞋奔向遠方,關於「我」的一切卻如「鏽壞的釘子」被全盤毀棄,整首詩結束在「我住在母親一生漫長漫長的傷 …

  • 難以歸類、無法界定成為《山獸與雜魚》的魅力所在,書中開展出山海世界的遼闊縱深。駁雜難辨的物種面貌恰恰體現「雜」的生命力,透過龐雜的物種呈現,使讀者能夠深入自然的紋理,清晰島嶼的生態群像。 Q …

  • 在自序中陳雪提到,這些短篇是十年的積累,於是在書成之前,它首先是回憶。如果我們回想《神譜》中脫胎自女兒繆思的記憶女神,或《追憶似水年華》中根源自遺忘的回憶,便會知曉,回憶從來不是時序羅列的過 …

  • 臺北是一座很多人來、也很多人離開的城市,移工和你我皆同,或許滿懷希望的以為能來此換取更好的生活,或許咬著牙也想在流沙般的大都會站穩,也或許終究只能孤獨地負傷離開,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