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從戲中戲之互文,共織表演的多重可能性:專訪《在車上》演員袁子芸

【當月精選】從戲中戲之互文,共織表演的多重可能性:專訪《在車上》演員袁子芸

by 蔡曉松

一位年輕的台灣女演員,來到廣島參加戲劇表演。在資深日本導演的指導下,與來自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演員們擦出表演上的火花─這段敘述不僅可以用來介紹日本電影《在車上》(Drive My Car)當中的角色珍妮絲,若改為介紹飾演珍妮絲的台灣女演員袁子芸本人,也能命中要旨。在戲裡戲外相互輝映的趣味裡,袁子芸投入名導演濱口竜介享譽國際的最新作品,飾演舞台劇演員珍妮絲,接受主角家福悠介指導,演出俄國文豪契訶夫劇作《凡尼亞舅舅》的多語言改編版本。戲裡,珍妮絲在家福嚴厲的指導中,逐漸產生表演方式的變化;戲外,袁子芸也透過濱口竜介的獨門方法,發展對表演藝術的探索。

袁子芸
演員。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畢業。曾參與《泡沫之夏》、《大唐女法醫》、《我的老闆是隻貓》、《一齣好戲》、《凌晨四點的上海》、《南方姑娘》等演出。二○二一年以濱口竜介導演作品《在車上》中的舞台劇女演員珍妮絲.張一角,受到各方矚目。

雙重角色詮釋與跨語言拍攝情境

提起進入《凡尼亞舅舅》與《在車上》的過程,袁子芸提到,一開始,濱口竜介會請演員書寫自己所飾演角色的背景小傳,做為功課。袁子芸以珍妮絲的角度出發,揣摩珍妮絲如何飾演葉蓮娜,卻被濱口竜介退回,請她改為直接思考如何飾演葉蓮娜。袁子芸事後回想,自己準備葉蓮娜的過程,也就直接進入珍妮絲在電影中的心境,以親身經驗的角度靠近角色。

閱讀契訶夫文本,袁子芸認為《凡尼亞舅舅》中的葉蓮娜對於如何「運用自己的魅力,去左右旁邊的人物」有相當程度的理解。瀏覽不同劇團對《凡尼亞舅舅》的演出之餘,袁子芸也參考法國名導演路易馬盧作品《42街的凡尼亞》(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該片以當代紐約的表演方式詮釋《凡尼亞舅舅》,並由茱莉安摩爾詮釋葉蓮娜。

在跨越多種語言的拍攝現場,袁子芸也回憶,當時在廣島的拍攝期大約三個禮拜,劇組主要用英文溝通。因為翻譯不是隨身陪同,導演鼓勵她與主要對戲的演員岡田將生,以近似劇中狀況的方式溝通,彼此盡可能交換對方能聽懂的有限語彙,她的日語並不熟練,岡田將生的英語狀況也相似,只能盡力讓對方理解彼此的意思,卻也切合《在車上》的語言情境。

濱口導演的讀本指導

《在車上》的主角家福悠介,對於指導演員有自己篤信的方法。袁子芸回憶,在進入劇組的準備過程,濱口竜介對「讀本」的要求,比起劇中的家福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先是一對一讀本,再兩兩讀本、小組讀本,有非常多次的讀本,劇中角色的讀本狀態,一定程度上已經是演員先經歷過的環節。」在讀本過程中,濱口竜介會要求演員不帶情緒且緩慢地讀,讀本過程不僅會在準備階段反覆進行,在每一場戲拍攝之前,也都會再進行一次讀本。袁子芸表示,自己曾經請教過這個方法的由來,濱口竜介回答這是來自義大利劇場的排演方法,但原版是快速閱讀,現在的版本則經過濱口調整。

讀本階段,濱口竜介會仔細地調校演員的狀態。「舉例來說,濱口導演不懂中文,但他會透過語調來判斷,他如果聽到兩次讀本的語調有所不同,會詢問演員原因,並且進一步討論要怎麼呈現對白。」袁子芸笑說,與電影中的珍妮絲相同,她與其他演員在準備階段也對這個方法感到困惑,濱口導演不會直接與演員討論劇本或角色的內涵。「譬如,當我向濱口導演請教一場戲當下角色的狀態時,他會反問我的想法?等到我提出一些想法,他就告訴我,妳已經有想法了,那就由妳來決定即可。」提供開放式的空間。

在嚴格要求與自由發揮之間,袁子芸認為濱口竜介最大的特色是「對於文本的重視」,電影拍攝的過程,幾乎都照著最初劇本上呈現的方式進行,袁子芸也表示,觀眾最後看到的《在車上》成片,其實與原初劇本的樣貌相差不多,這也顯示濱口竜介以劇本為重心的電影風格。

發掘表演的「珍珠」

電影中後段,劇團導演家福將演員們帶出戶外,讓珍妮絲與同場演出的韓國演員李允兒在公園進行排演。回憶濱口竜介對於空間的調度,袁子芸提及,導演會先在排練室當中依照劇本節奏,安排演員走位的流動與靜止,實際到拍攝現場之後,濱口竜介還會再依據現場環境狀況進行微幅修正,比方說,兩位演員在樹下的互動,就是現場機動增加的元素。

「在排練的當下,導演對於走位安排非常嚴格。但是,一旦到了演出現場,他又會提供自由度,讓我們自由運用空間。」袁子芸提到,當時的對手演員拿起一片楓葉與她進行互動,這是原本在排練室裡沒有的環節,基於對方以環境中的物件自由發揮,她當下也以有機的方式做出互動與回應,而這些過程,最後都被保留在電影的呈現中。

電影中,當珍妮絲與對手演員李允兒完成表演,劇團導演家福評價兩位演員之間已經發生變化。談起這場戲,袁子芸也表示,對演員來說,這就像是在表演裡發現「珍珠」的過程。「珍珠沒辦法主動尋找,只能透過活在當下去發現。」袁子芸說,她無法直接解釋劇中角色家福的意見,但這是她對當時兩個角色發生「變化」的理解。

表演與真實:難解的流動與分野

實際參與演出之外,袁子芸亦透過許多表演課程充實對表演方法多層面的理解。她提到美國表演指導巨擎桑佛德邁斯納(Sanford Meisner)影響她甚鉅。「表演是在想像的情境下產生真實的反應。」對於表演如何與真實的生活互相組織與影響,袁子芸也仍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表演方法。

在探索表演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需要把一部分的自己投入角色的心智狀態。閱讀契訶夫文本的過程,袁子芸也體察到劇中角色的精神狀態,有時候會讓自己產生抗拒。演員畢竟不是完人,也會有情緒與狀態的好壞差異。「表演與許多創作藝術是一樣的,需要投入想像力與情感,有時候很療癒、有時候很消耗。」袁子芸自承,自己的角色在《在車上》雖沒有經歷太大的情緒轉折,但在拍攝完畢的幾個月後,卻也被旁人點醒自己並沒有好好地放下角色。

「有時候,反而是我們實際的生活沒辦法像角色那樣完整、那樣美好,它可能會影響你,讓你捨不得與它分開。」袁子芸笑說,自己偶爾也會好奇,是否有可能在學習到厲害的方法之後,就可以不需要「每一次都拿出自己」,去承受可能的傷害,但回首自己目前的表演體悟,仍然覺得拿出真心的表演,效果會比較好。

演出之中、演出之外,不僅要把自己放入角色,也需要接受角色的經驗影響自己往後的真實人生。如何在結束之後,重新面對與角色產生連結的自己,也是表演之路未來的長遠課題。

採訪撰文|蔡曉松
從事影視相關評論、採訪與影展文字工作。曾任二○二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評審,與第二屆金馬國際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攝影|YJ
圖片提供|東昊影業

■ 2022 三月號|449 期  ■

人的日常與表演,訴說與聆聽,向來是濱口作品裡的母題之一,本期特別以近六十頁的龐大篇幅,探究這位導演的電影語言與影史定位,劇中劇《凡尼亞舅舅》讀法,《在車上》的語言與角色分析,專訪該片台灣演員袁子芸,更特邀日本作家柴崎友香談及對作品改編的想法,並延伸探討《偶然與想像》、《歡樂時光》等過往作品。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