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當月作家 【當月作家】最好不過日常,韓良憶:寫作的人,比較能面對無常

【當月作家】最好不過日常,韓良憶:寫作的人,比較能面對無常

by 李筱涵
攝影|小路

平常和人相處熱情洋溢的韓良憶,文章寫起來有點輕、有點淡,像她喜歡的沈從文、汪曾祺,小津安二郎和布列松,有很多空景,不炫技而安靜。像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霍普畫裡疏離,帶點寂寞和冷調陽光,以冷靜視線重新觀看日常。

人生無常,我們只擁有日常

Q 新書以食材與記憶點出季節,為何揀選雨水、芒種、寒露和小雪為題?副標「有時台北,有時他方」的空間和四季感與日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A 當時主編說,整本書雖然寫日常但也寫季節。的確,我無論寫飲食、散步或旅行,都在寫日常。這幾年旅遊,我會假裝自己在那裡生活,開始喜歡居遊。如果你有好好生活,不可能不注意自然變化。住在天母,你會發現欒樹變紅。去市場,也能看到食材隨季節轉換。年紀漸長使我關注日常,年輕人的生命還正在追尋,需要很多加法;可是中年後會開始排除一些東西。你開始了解,人沒有十全十美必須有所割捨。隨著心境變化,我慢慢放掉一些不重要的事。我想如果不過好日常生活你的人生就等於什麼都沒有了千禧年以來的小確幸我覺得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村上春樹以長跑培養紀律,他說在一場大汗淋漓的長跑之後,暢快喝下冰啤酒,那一刻,是真切的「小確幸」。日常總有些時刻讓人感覺幸福,覺得活著很好。希望這本書能讓人發現生活中那些俯拾皆是的美好。人生很無常,我們擁有的只有日常。主編說那你的意思是「最好不過日常」囉?這就成了書名。我同意可是要加上有時台北有時他方」;因為我在「他方」也尋求日常。主編後來用意象選定四個節氣,我覺得特別好玩,我跟媽媽生在「雨水」,爸爸生在「寒種」,「寒露」就是我姊的名字,又是二姊出生的節氣,大姊正巧是「小雪」前生的。剛好都和家人連上線,連主編都不知道呢。

Q 全書開篇以家傳料理「十香菜」談姊姊韓良露的病況,後面幾篇寫母親癌症、過度勞累的父親和智能遲緩的二姊,彷彿書寫食物記憶都脫不開疾病,這是這本書才特有的情況嗎?
 從母親無預警過世那刻起,我進入了哀樂中年。之前我從沒感覺自己是中年人,還停留在自在隨性,父母健在的女兒狀態。母親離世,我體會到失去至親的慟。我一直很遺憾有很多話沒機會說,我們真的要及時把握。九年之後,爸爸心臟病發送醫被救回,我當時住在荷蘭,後來每次回來兩個月都陪在爸爸身邊。有次回來,爸爸交代很多事,後來那年例行檢查,突然接到來電,我在海外聽到消息,一想到這樣生命力旺盛的人走了,非常難過。後來上海大姊所生的外甥女告訴我,外公那天狀況不好,醫生說要導尿。我爸說,如果人要這樣活著,沒有意思。結果他入睡兩小時後就走了。聽外甥女這樣說,原來是我爸爸想走了。我覺得他很有福氣。對我打擊最大的是姊姊。近幾年我住荷蘭,姊住台灣,我們碰面談家裡的事,很少討論創作,卻不約而同寫了節氣。我在想,是不是人生走到秋季了。生命最燦爛成熟的時期,但隱然有悵惘,曉得冬天即將來臨。生命走到這個階段,是收穫也是反思;原來這一生我們擁有的就是現在我們共同歷經父母過世對死亡都有準備。姊說她很放心我,因為寫作的人比較能面對無常。我們聊很多事,體悟人生無常,更要珍惜日常。她靜靜在家人的陪伴下離去,我也重整過去的人生。這十六年來,我有強烈的哀樂中年感,我姊走的時候只有五十六歲,還有很多事沒機會做,我感觸很深。幸好姊姊在世的時候有好好生活。回台灣定居最初不在計劃內,直到先生說 why not,我才搬回來。沒想到回台灣這幾年親人陸續離世,最遺憾的就是姊姊最後想吃卻無法嚥下十香菜的那一刻,我強烈感覺她要離開。那篇對我意義重大,以前寫十香菜是頌揚家族關係的愉悅情感;但每年做十香菜看得出家族人口逐漸凋零,上一代慢慢不在了,同代的訃聞也越收越多,生命的無常感也越來越強。

攝影|小路

寫作的人,比較能面對無常

Q 本書在每一小節最後說了一個像深夜食堂的故事。始於遠方,終於故鄉,好像和整本書有對話關係。為什麼想說一個「遠方酒館」的故事?是離家遠居和家人離世的感觸嗎?
 那幾年《深夜食堂》剛出版,我覺得很有趣。我喜歡在小酒館,喝點酒配小菜。歐洲這樣的地方很多,朋友常叫我開店,我就幻想如果有間店,有中式和西式的食物,可以喝點咖啡和酒,好像很不錯。剛好有邀稿,我就從「遠方的小酒館」寫起。這些人物是虛構的,但有真實經驗。有個北京朋友,吃了台灣炸醬不以為然,我才發現中國北方和台灣的炸醬不太一樣;像我寫〈一個炸醬,各自表述〉,我爸說這個炸醬沒豆乾、沒毛豆,有什麼好吃?我心裡偷笑,想說爸爸的炸醬聽起來就是上海八寶辣醬吧。後來才發現,其實所有虛構的東西,到頭來都是人生投射,有我的遺憾在裡面。母親和我緣分很緊,她在農曆生日當天生下我,而在她臨終當時,正好輪到我一人守在病房照顧她。父親則是我在海外時過世的,事後再看,可能我潛意識把遺憾寫進去了吧。我覺得可以創作只要有一部分人和你有共鳴這就是福氣冥冥之中都是受到上蒼眷顧的人

Q 你在書裡寫道,最初引發你下廚興趣的是電影,為何最後轉向了飲食書寫?和作家姊姊良露有關連嗎?
 國二那年,跟著我姊去放映室。她當年大一,在放映室辦她的個人影展,賣藝術電影票。那時我以為未來會當個電影青年,卻發現我看完費里尼的《羅馬》之後,去做了自製義大利麵;後來看《教父》續集,整部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麥可•柯里昂吃柳橙的畫面。我看藝術電影最關注飲食,多年以後,看到《教父》電影,當中做義大利麵的場景教會我做正統的美式義大利麵。我們受媽媽影響喜歡閱讀,小時候最常看到媽媽讀《皇冠》。那時除了瓊瑤,還有張愛玲。她會讓我們去書店選書,從來不干涉我們看雜書,才陰錯陽差走上創作之路。我後來讀一些作家作品,是文昌君賞飯吃,像盧慧心的小說充滿生活細節,黃麗群則是犀利,看到日常的荒謬無度,下筆精準。我很容易放過自己覺得沒志氣也沒關係人生短短一輩子每個人價值不一樣這是生命情調的不同。我三十歲開始寫作,文字敏感度也不像天縱英才的作家,但我能把情感真實寫出來。當時我做記者,報紙副刊主編羅智成推薦我寫文章,結果飲食情報寫一寫變成談姊弟情感的飲食散文。那時候一九九三到一九九四年,飲食文學有逯耀東和唐魯孫寫憶舊典故,林文月老師還沒寫《飲膳札記》。對趨勢敏銳的羅智成說,前輩多寫中菜,較少觸及暴露在美國影集、西方飲食次文化成長的世代,五年級剛好是美軍顧問團在台灣的時候,楊澤就鼓勵我往這方面寫。人生很妙,之後我採訪愛樂電台台長夏迪,他希望能做不太嚴肅的跨界古典音樂節目。我分享了下廚經驗,比如布拉姆斯的音樂是慢火醞釀到某個時刻,情感才湧現,適合搭配紅酒燉牛肉,要醞釀到滋味成熟,在最好的狀態整個端出來。夏迪覺得音樂加美食的點子不錯,就邀我主持節目。後來寫成報紙專欄,一九九八年出了我第一本書《羅西尼的音樂廚房》。愛亞姐評論它是跨界的創意書,但我並不喜歡太多村上春樹式的倒裝句,後來重出為《韓良憶的音樂廚房》,我把語序改了,保留感性。現在來看來真是少女強說愁但我必須誠實面對那時的我我憑什麼去改二十年前我真實的感覺

活在台灣,成為「知食份子」

Q 壓軸的「知食」,依台灣史從荷蘭、中國到日本,勾勒了台灣味的前世今生,以一鍋澎湃的台式火鍋收尾。是否暗示「他方」終歸要回故鄉?
 希望這本書能收爬梳台菜的文章,我想成為一個「知食份子」,食物永遠不只是口腹之慾。前面已經寫了很多家族情感,最後希望讓大家認識「台菜」不只是菜脯蛋和佛跳牆。蒼蠅頭、紅燒牛肉麵其實是廣義的台菜,但你不知道。台灣作為一個多族群混合體,一方水土一方人和一地的飲食相連,我們活在台灣,飲食的歷史從荷蘭時代就開始。這當然和我先生是荷蘭人有關,我搬去荷蘭之後才對台菜產生更多興趣。歐菜也能看到歷史痕跡,比如西班牙菜會有北非的影子,是因為摩爾人的關係。我想,從台灣飲食應該也能看到台灣的歷史啊。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的稻米、耕牛、蕃茄和高麗菜都是荷蘭人引進的。我在二○○六年「三少四壯集」裡寫過,搬到荷蘭,我發現高麗菜荷蘭語叫「Kool」,這是菜名的由來。清朝一度讓羅漢腳來台灣,他們常需要一頓吃飽,所以湯湯水水的菜色較多。我相信飲食口味會藏在幾代基因中,所以台菜繼承羹湯夾雜主食,一頓吃飽的型態。如果你看台灣傳統米食是在來米做的,它一定是日本時代之前,明鄭、清朝先民從潮汕帶來的。很多人把台菜想成閩菜,我覺得不只這樣,日本時代最大的影響,就是蓬萊米的改良和料亭烹調的方式;庶民會模仿上層精緻飲食,創造和漢料理。酒家菜同時也連結日本和漢人社會的歷史與經濟,形成台菜重要源流。我家餐桌的江浙菜,都已經是台化的;一九四九年之後,母親身為教員,我們住在類軍眷村的公教人員村,會去湖南媽媽家吃到豆豉,四川媽媽家有花椒麻辣味,廣東媽媽有很多蒸鹹魚、鹹蛋肉餅和腐乳雞;我的外省爸爸愛吃西餐館又會做上海江浙菜,府城阿嬤愛吃日本料理,又會大啖烏魚子做台灣菜。現在的台菜都不一樣了,我寫台灣義大利麵,對先生說我們來吃義大利式肉羹麵,這說不定將變成台菜一支。這本書雖然是飲食散文,但我最後希望讓大家知道台菜是怎麼回事。台灣人四季都吃火鍋,弄一道台式火鍋,兩個人也能擺上一桌,因為台菜就要澎湃!

攝影|小路
最好不過日常》,韓良憶,皇冠出版

烤栗子的香氣,讓韓良憶記起季節和童年的往事。她關注日常連起四季,更重要在記憶世上有過親密的家人,一起感受食物滋味的美好,並未隨死亡而消失的愛。每輯文末連綴起「遠方小酒館」的故事,是在他方尋求日常。在無常的日子裡,生活才是尋常幸福。

文|李筱涵
寫散文的人,偶爾也寫點詩。現就讀於台灣大學中文博士班。在各種生活夾縫中成為文字打工仔。詩、散文與人物專訪散見《聯合報》、《人間福報》、中時副刊、《幼獅文藝》、《聯合文學》、《文訊》等雜誌與鏡文學。

文|小路

場地協力|黑豆坊咖啡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