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魔魅海味 魚市夜未眠

【鹽分地帶文學】魔魅海味 魚市夜未眠

by 張卉君

運河如一匹綴縫著青潤珍珠的黑毯沿著街道向海迤邐,默默吞吐著城市的聲息——從白日清晨的悠緩,到午後湧入觀光人潮的名店排隊人龍,直到深夜十點後興奮張揚的遊客們一波波退潮,這個歷史悠久又廣受喜愛的安平城區才進入了夜的沉默。

我們在冷冽的冬夜騎巡,引擎聲迴盪於灰磚蚵寮、溜過低矮房舍前戒備森嚴的劍獅目光,繞經並排而眠、好夢方酣的船塢閥艇,如秉燭夜遊身藏暗號的探險者,與時間逆向而行。辛勤的路口號誌持續工作,遇紅燈阻攔時,同行夥伴揭開霧氣朦朧的安全帽前罩回頭確認:「到底在哪裡啊,魚市場?真的有人嗎?」伴隨著一臉狐疑的猶豫。我指著前方昏黃路燈下那一個闃黑彎道,彷彿《神隱少女》中千尋穿越的隧道入口,告訴她:「那裡,便是黑暗的盡頭。」

要刻意尋找才會注意到的港區一角,敞開著的大門口一柱磁磚貼皮泥牆上,高懸著「南市區漁會魚市場」幾個大字,自民國八十一年底正式啟用迄今,逾三十年以臺南最大漁獲集散地之姿,忠實且低調地在每個日夜交替的凌晨時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生鮮漁獲與魚販商行。帶有幫浦設備的大小貨車魚貫排隊,因為疫情影響而多了道查核小黃卡及填報實名制的通關手續——這夜開始限制散客出入,連沒打過二劑疫苗的魚販都被擋在門外,因而平日順暢無阻的載魚車輛也只得轟轟冒氣地等待著。

電動刮鱗處理石斑魚的漁人
正在檢核魚肉脂肪色澤的魚販

我和同行夥伴以相機和文字為通行密語,遂得以鑽溜進到早已停滿車輛人聲鼎沸的魚市場,如黑夜裡飛蛾被通天光亮的燈火吸引,瞬間遁入熱鬧、忙碌又琳瑯滿目的漁產世界裡。佔地上百坪的長型空地上井然有序地分出了走道與攤位的界線,地面溼滑倒映棚頂數百盞電光,成簍成箱的各種魚隻分級分類並排放著;而更多的是大尾又絢麗的深海碩魚,序列排放在鋪有綠色帆布墊的攤地上,身上貼著標示重量的紙條,等待著識貨的買主來採購。
 
「呦~借過一下喔!」佇足攤前看漁獲入神之際,身後猛然傳來不客氣的高喊,一回頭迎面而來的是拖拉著集貨車的代購運輸人員,正忙著來回逡巡於各個魚攤前報價和提貨,一箱箱裝填好的保麗龍盒堆疊而上,快速地與魚販攤主確認價格和數量,亦有散裝成簍的魚蝦上車;他們便如此一趟趟來回巡買採購後,運送到場外停靠在市場周圍的漁行貨車上,整夜往返不停。

仔細觀察著整個魚市場的運作,看似人潮洶湧嘈雜忙碌,但在場內的所有人卻都各司其職,分工細緻且熟絡如織地運作著,可說真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根據資料記載(註),臺南魚市的歷史在清代便有文獻描述,直至日治時期更在臺南各區開設諸多「魚菜市場」,並建立落實了魚市場的「拍賣制度」,大正十一年(1922)頒布「市場管理規範」更進一步對魚市場的組織管理與經營方式予以統一規定,包含分貨、批發、販售、經營等各個層面都有其規範;到了戰後,為防止投機人士擅組魚行牟利,魚市場體制和管理更趨完善。而臺南市批發魚市場原本設有兩處:一處位於市區運河南街、一處位於安平港附近,隨著時間推衍、城市規劃與橋墩興築變革之後,在一九八六年兩處魚市場合併為一,演化成現在位於安平港區的這處魚市場,傍海運行迄今。

魚攤老闆紀錄著每一筆交易
熟練分解黃鰭鮪的魚獲處理人
養殖區幫浦水池裡的各種魚群

隨著夜越深,魚市場的燈光便越熱烈燦亮。我走向碼頭回望整座運轉不息的魚市,如一座川流不息的港濱皇宮,也像是整座城市的心臟命脈——在夜深人靜的凌晨時分,從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空運而來的大馬加魚與澎湖海域捕捉到的肥美土魠分區並排;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等地的冷凍白蝦一盒盒疊箱代售;而沿海養殖的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石斑則在打著氣泡的水池裡張皇失措地搧動胸鰭;還有來自周遭海域剛進港的拖網船隻卸貨,船燈下滿艙的白帶魚、紅蝦與蟹,眾人靠過來幫忙接力,一簍簍自漁船直送到漁會紀錄員前秤重、計價、再分發至各魚販攤位展售。而早早來巡貨、等待的魚行或餐廳業者則睜著晶亮的雙眼,透過魚身紋理、肉質脂肪與色澤的估量,成箱成尾地採買上車。魚市廣場兩端貨位配置是養殖魚區,白熾光下亦有埋首以電動刨鱗機在大石斑魚身上滾動的刮鱗人,魚鱗片似指甲般透明完整,噴濺如雨堆疊成雪。

許是魚行與魚販皆透過代購拉貨人講價議量,早有一套運作模式與默契,在這個大型集貨的深夜魚市場,有別於周邊鄉鎮如將軍港、青山港的漁市場,未見有喊價拍賣的糶手,也就沒有買家競價、萬頭鑽動的圍觀景象;但就在人群川流、拉車忙碌的來往瞬間,多少採買交易快速而熱烈地進行著,沒有一刻耽擱徘徊,便成箱進到趕著天明前買辦運送的魚行貨車上,一批又一批往返集散,像細微的血管密佈至全身那樣稠密繁複。隔天清晨,當日頭甦醒,各地早市迎向天光開賣的時刻,這些夜裡恍惚中見過的魚隻們,早已重新整隊裝排在另一地的魚攤枱上,被某位尋思著餐桌菜色的掌廚人翻揀、挑選,準備結束牠們由海洋至肚腹裡的漫長旅程。

徘徊至凌晨三點,魚市場仍生猛蒸騰,而我們的提籃空空、記憶卡滿載,在逆行的生理時鐘催促下,戀戀不捨地離開滿室輝煌,踏出「南市區漁會魚市場」的大門,排隊等待著進場的車流依舊;我回頭再望向那座不眠抖擻、光照如晝的魚市場,在夜裡充滿著魔魅瞬間的不凡引力,卻是勞動緊密、勤懇工作的庶民生活日常,不禁為這循環不息、運作縝密的強韌生命力,感到肅然起敬了。

越夜越熱鬧的魚市場

註:陳桂蘭《臺南府城市場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17..07)

撰文、圖片提供|張卉君
來自山城埔里,而後愛上海洋。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現為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海上鯨豚解說員。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美濃愛鄉協進會研究員、莫拉克災後獨立報導人;曾獲葉紅全球華人女性詩獎、花蓮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鳳凰樹文學獎等,並著有《女子山海》(劉崇鳳合著)、《黑潮島航》(吳明益等合著)、《黑潮洶湧》、《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等書。

■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 97 期|一夜臺南 ■

夜晚之所以迷人,是來自於萬物遇上日光消退,被蒙上了一層不明朗的狀態,正是這樣隱晦不清、似夢非夢的感覺,反而讓清晰的念頭被釋放出來,讓人學會品嘗夜晚的時間。有人勞動,有人品嘗食物,還有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生活練習:文學創作、甜點烘焙、生態觀察……這些深夜時刻被緊密壓縮成一夜臺南,在黑暗的盡頭透著光芒。

【實體雜誌訂購】

博客來
聯 經
誠 品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