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中影公司龔弘經理大膽起用一批年輕導演拍攝電影,侯孝賢、楊德昌、萬仁等這幾位年輕人後來成為臺灣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作者」,新電影也成為世界影壇看到臺灣本土影像的重要媒介。七○年代臺灣正 …
當月精選
-
-
記憶從黃春明的捲髮開始。季季拿出一疊老照片,逐一指認文友的名字。談起黃春明,正如她二○○三年在〈黃春明九彎十八拐〉所述:「春明的捲髮,捲髮之下的頭腦,頭腦之下的腳,腳下的生命道路,其實也一直 …
-
調配料理與創作的三原色玄關進門,約莫移動一步,便能看見黃春明老師家的飯桌。一張看來十分堅實的深咖橢圓形木桌,配合著幾張木椅。桌上有幾盤備料,蔬菜已片好。一鍋美音師母擔心來訪的我們會挨餓,已經 …
-
波赫士的作品,正如他創作裡的元素:鏡子、迷宮、圖書館、面具、老虎……,常讓讀者掉入五里霧中,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他也習於在作品裡寫序言或跋,解釋自己寫作的理由和文中可能的靈感和訊息來源。這個 …
-
阿根廷(Argentina)國名取自拉丁文「argentum」,係白銀之意,這個詞最早出現於一六○二年的一部史詩《阿根廷與征服拉布拉塔河》(La Argentina y conquista …
-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的文學以詩、散文和短篇故事為主。尤其是後者,在世界文壇、知識圈所引起的波瀾,至今仍然激盪。他的作品影響了許多人,而他也受到許多 …
-
-
「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要把他抓住……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不成熟的人想為理念而壯烈犧牲,成熟的人會為理念卑微存活。」——沙林傑,《麥田捕手》 「若能像……沙林傑那樣,奉獻 …
-
To J.D.SALINGER: 很多年之後,我在北京一家書店看到《麥田捕手》這本書,作者沙林傑,台灣版。我當然猜到這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塞林格先生。我想起一九八五年在蘇州市溶劑廠, …
-
親愛的沙林傑: 你認識木心嗎?他也在紐約。 你應該不認識。他到紐約的時候,你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首都。你生來就在中心而嚮往邊緣,他來到中心而成為雙重邊緣,直到好久好久以後,才在邊緣又回到中心。 …
-
青春,無比憂慮而純真的Q:《麥田捕手》深刻描繪一位青少年的三日生活,成為後世談到青少年形象、惶惑的青春期之時,很難迴避的文本。讀了這部小說,許多人回想起青春期,想起自己曾經作為一名青少年,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