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沙林傑搬到科尼什鎮隱居,鮮少接受訪問,不再發表作品,他最後的數十年有如一團迷霧,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持續寫作、如何渡過餘生。在此,我們透過筆訪其子麥特.沙林傑(Matt Salinger) …
當月精選
-
-
-
雄踞在台灣島上超過三千公尺的二百多座高山,在明清時代只有一個總稱:番山。幾座特別的高山,如玉山、雪山、熬酒桶山(大霸尖山)、北大武山,天晴時,遠從台灣海峽或西部平原,人人都可以看到,文人雅士 …
-
退休後的詹偉雄開始重拾年輕時中斷的爬山興趣,能多親近山就多親近,他說自己是喜歡重複爬同一座山的人,總是找各種機會待在山裡,雪山就去了八次。今年的攀登目標是丹大東郡橫斷,也替年輕一代登山家張元 …
-
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的聖母峰,新銳小說家連明偉也愛好登山,曾攀登過海拔四千多公尺的祕魯印加古道,世界級岳者遇上山的好學者,儼然有點向前輩請教的意味了。對山的渴望或許無分高下,但總有某些體會,是 …
-
蔓生的植物重新覆蓋荒毀多時的布拉旦步道,右下方不遠處潺潺瀅瀅的三棧南溪,是溯溪玩家趨之若鶩的秘境。鬆軟濕滑的土石隱藏在交錯糾纏的蕨葉下,構築成阻礙步伐的陷阱,吳明益熟練地以略沉的番刀於草叢劈 …
-
-
這是一部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山海經》通俗讀本。縱觀山海,提筆畫神,繪者杉澤在讀《山海經》的過程中積累靈感,查閱《中國神怪大辭典》、《淮南子》等大量書籍,花費三年時間構思並繪製數百幅絕美異獸 …
-
「糧食就靠在迷宮裡自給自足!迷宮裡到處有魔物,也就是說,裡面有個生態系。」──《迷宮飯》第一回 《山海經》不但記載山川礦藏、神祇異人,其實也收錄了可以煎煮炒炸,內服外用的靈獸食材,就像電影《 …
-
《山海經》一書的性質一直不明,學者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此書或有搜神志怪的性質,有的以為此書屬地理類、小說類、巫書,相同的是,早期受正統儒家思想影響的學者對此書的評價都不高。有意思的是,一般人 …
-
從讀者到作者,從《山海經》到《大話山海經》,身兼編劇、作家的郭箏以中國先秦博物誌從《山海經》為靈感來源,創作出七大冊《大話山海經》,由人、妖、神組成的豪快故事系列,究竟如何誕生?過程又融合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