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紐約文學之旅|從爵士俱樂部到民謠咖啡廳

【當月精選】紐約文學之旅|從爵士俱樂部到民謠咖啡廳

by 瓦瓦

前鋒村俱樂部大概是這世上少數還殘留著那年代氣味的場域。不僅傳奇大師常來登門演奏,《在路上》出版的那年,傑克.凱魯亞克穿著正式,出現在前鋒村俱樂部,他在爵士樂優雅點綴之下,親自朗讀了作品。

來紐約聽爵士樂

紐約並非爵士樂的原產地,但從 1930 年代的大樂團搖擺時代、1940 年代的咆勃(Bebop)誕生至今,最強的樂手幾乎都在此出沒,各大流派百花齊放,早已成為樂迷心目中的爵士聖地。

戰後,搖擺時代的大樂團逐漸開始衰退,編制規模較小、聽起來更狂的咆勃在紐約生根。垮派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小說《地下人》(The Subterraneans)之中,即用所謂「hipster」指稱當時喜歡咆勃的樂迷。他們除了出沒於哈林區(Harlem)的明頓俱樂部(Minton’s Playhouse),還有被尊稱為「搖擺街」(Swing Street)的第 52 大街。

沒錯,那條被瑟隆尼厄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獻上爵士標準曲目〈52nd Street Theme〉的第 52 大街,全盛時期的俱樂部包含重拍爵士俱樂部(Downbeat Jazz Club)、三顆骰子俱樂部(Three Deuces)、瑪瑙俱樂部(Onyx Club)等,還有鄰近的鳥園(Birdland),每晚傳來忽快忽慢的即興樂音,呼應紐約大都會的脈動,可惜到了 1960 年代後期,全因都市更新計畫陸續搬遷或消失。

那麼現代的「hipster」還能去哪流連呢?幸好還有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可以鬼混,除了世界知名的藍音符爵士俱樂部(Blue Note),更別忘了從 1935 年屹立至今的前鋒村俱樂部(Village Vanguard)。

 Bill Evans – 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雖然前鋒村俱樂部在爵士樂界的盛名。但,早年可是沒有那麼「純」,許多詩人、藝術家或是民謠歌手也出沒於此,高談闊論、吟詩作對,欣賞鉛肚皮(Lead Belly)或伍迪.葛斯利(Woody Guthrie)拿著吉他,演唱最古老的美國民謠歌曲。直至老闆麥斯.高登(Max Gordon)在 1957 年才決定轉型成爵士俱樂部。

 前鋒村俱樂部大概是這世上少數還殘留著那年代氣味的場域,從史坦.蓋茲(Stan Getz)、桑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迪吉.葛拉斯比(Dizzy Gillespie)及亞特.派伯(Art Pepper)⋯⋯等,至少誕生超過百張現場專輯。 不僅傳奇大師常來登門演奏,《在路上》(On The Road)出版的那年,傑克.凱魯亞克穿著正式,出現在前鋒村俱樂部,他在爵士樂優雅點綴之下,親自朗讀了作品,文字的聲音立刻鮮活起來,幻化成即興樂句。


當然聊到前鋒村俱樂部,樂迷會直覺聯想到爵士鋼琴大師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除了最唯美浪漫的《給黛比的華爾滋》(Waltz for Debby),另一名作《前鋒村俱樂部週日現場》(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也於此地孕育而出,無可挑剔的錄音水準,可以聽見他與貝斯手史考特.拉法羅(Scott LaFaro)、鼓手保羅.摩遜(Paul Motian),所組成爵士史上最經典的三重奏,如何透過手上的樂器,展開一場超越語言的精彩對話,見證 三位樂手的黃金時期。

但,別為了錯過這些歷史現場而感到惋惜,研究一下前鋒村俱樂部近期的演出,除了擁有半個世紀歷史的前鋒村爵士大樂團(Vanguard Jazz Orchestra)駐場,還有比爾.伏立索(Bill Frisell)、 約翰.佐恩(John Zorn)及維傑.艾爾(Vijay Iyer),不同世代的優秀爵士樂手,每個晚上仍在此地放肆拚場。

前鋒村爵士大樂團

前鋒村俱樂部 Village Vanguard
地址|178 7th Ave S, New York, NY 10014 USA
營業時間|每天19:30-02:00
官方網站|https://www.villagevanguard.com/

來紐約聽民謠

1950 年代末期,爵士像是走火入魔地進入自由爵士(Free Jazz)階段,全美各地的實驗樂手落腳在下東城(Lower East Side)。

格林威治村的前鋒村俱樂部,雖轉型專做爵士場子,但還有煤氣燈咖啡廳(The Gaslight Cafe)、啥咖啡廳(Wha Cafe)、傑德民謠城(Gerde’s Folk City)、阿哥哥咖啡廳(Cafe au Go Go)、奇異咖啡廳(Cafe Bizarre)及民俗中心(Folklore Center)⋯⋯等,滿懷理想的民謠歌手仍穿梭其中,靠著賣唱賺取微薄收入。

例如尚未成名的巴布.狄倫(Bob Dylan),從遙遠的明尼蘇達到紐約打拼。首張同名專輯之中,除了改編民謠,唯二的兩首創作,一首獻給偶像的〈獻給伍迪的歌〉(Song To Woody);另一首即是關於早年紐約生活的〈話說紐約〉(Talkn’ New York):

背著一把老吉他
跳上地鐵的車廂
路途一路顛簸
我抵達市中心
格林威治村

走著走著停在
其中一間咖啡館
舞台上又彈又唱
男人跟我說:
「改天再來吧,
你活像個鄉巴佬,
我們需要的是民謠歌手」

巴布.狄倫 – 話說紐約

究竟要踏遍多少咖啡廳才能成名?看過電影《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應該可以體會答案在風中飄的苦悶感受,主角原型戴夫.范.朗克(Dave Van Ronk)是狄倫眼中地位崇高的「街頭之王」,他沒有像小老弟得到諾貝爾獎文學獎的肯定,反倒是更貼近民謠歌曲裡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悲劇人物。

當時爵士與民謠的場景相當緊密,狄倫也愛去俱樂部聽爵士樂,自傳《搖滾記》(Chronicles: Volume One)之中曾提到一段趣事:「某個午後,我去那裡聽孟克彈琴──我告訴他我在同一條街上演唱民謠音樂,他說:『我們都是搞民謠的。』」

民謠歌手使用的音樂技巧與配置相對陽春,一柄木吉他搭配口琴,然後將對於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直接訴諸成歌詞唱出,旋律可能來自於傳統民謠/藍調。

最重要的咖啡廳是位於麥杜格街 116 號地下室的煤氣燈咖啡廳,演出的民謠歌手除了戴夫.范.朗克,還有菲爾.奧克斯(Phil Ochs)、湯姆.帕克(Tom Paxton)、傑克.艾略特(Ramblin’ Jack Elliott)及歐蒂塔(Odetta)⋯⋯等,店裡總是人山人海。那時什麼場子都得跑的狄倫,最後在戴夫.范.朗克的牽線之下,達成在煤氣燈咖啡廳固定演出的夢想,週薪是60美元。

原只在樂迷之間流傳的私人錄音,直至2005年才正式發行的《1962 年煤氣燈現場》(Live at The Gaslight 1962)收錄了狄倫最早期版本的名作〈暴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別再多想,一切安好〉(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可以聽見當時狄倫略顯羞澀,又刻意裝老成的歌聲,以及台下樂迷的合唱聲。

巴布.狄倫 – 別再多想,一切安好

可惜時代永遠在改變,狄倫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的歌曲〈在風中消逝〉(Blowin’ in the Wind)讓他一夕爆紅,許多人開始爭相模仿,所有人都在追求商業名利。狄倫不久將吉他接上電源,逐漸往搖滾樂靠攏,咖啡館飄出的咖啡香與民謠也隨著風消逝。

煤氣燈咖啡廳則於 1971 年正式歇業。但,今年將有一部相關電影上映,英文片名就是當年煤氣燈原址,故事圍繞在創辦人約翰.米契爾(John Mitchell)身上,多虧他守護著這裡的民謠歌手與垮派作家,不受到警察、黑手黨,甚至是政府的干擾。

煤氣燈咖啡廳

煤氣燈咖啡廳The Gaslight Cafe
地址|116 Macdougal St, New York, NY 10012 USA
營業時間|已歇業

瓦瓦
音樂文字工作者,從唱片行店員到音樂編輯,退伍後的工作皆跟音樂有關。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