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流浪第十七回:「聲音不見」,讓沉默者自由放聲

流浪第十七回:「聲音不見」,讓沉默者自由放聲

by 編輯部


每年秋天一度的音樂盛事「流浪之歌音樂節」,今年以「聲音不見 Hidden Voices」為題,在 9 月 27 日至 29 日連續三天的週末日,邀請 6 國 8 組不同世代、語言,承載著不同議題與故事的樂人,透過「音樂現場」、「說故事」、「論壇」及「工作坊」等節目,讓台灣音樂愛好者們聽見台灣屏東排灣族將失傳的古謠、加拿大民謠新聲、柬埔寨新世代實驗聲響、越南抗議之聲、西班牙傳承非洲之古樂再生及離根的伊朗傳統擊樂……在看見被權力隱藏的聲音、被主流埋沒的思維之時,透過「不見」的主軸,尋回被遺漏的故事,讓被迫沉默者自由放聲。

越南當代前衛異議音樂場景

9 月 27 日,在正式演出前夕,兩位越南當前最基進、最敢於創新實驗的異議樂人 Mai Khoi(杜阮玫瑰)及 Ngoc Dai(厄戴)將以論壇講座,為音樂節掀開序幕。原為越南流行音樂圈大明星的 Mai Khoi,以音樂進行政治、社會與人權運動,用歌謠鼓舞著社會為言論自由及公民權力發聲。而前越戰軍人 Ngoc Dai,在退出共產黨後開始投入音樂創作,融合宗教、文學與超現實元素,成為越南當代實驗音樂的先鋒。兩位樂人因敢於批評一黨專政的越南政府而屢遭打壓、刁難甚至拘留。然而他們無所畏懼,與一眾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們越戰越勇,不斷啟發著年輕世代,勢必掀起一場名為「自由」的風暴。

越南異議唱作人 Mai Khoi 杜阮玫瑰

從極地到南島的原住民唱和,再到湄公河域的南方新聲

9月28日,音樂現場將距離拉至1萬5千公里外的北方極地。來自加拿大努納福特省 (Nunavut)的因紐特族少女 Aasiva(阿希瓦),以其母語因紐特語(Inuktitut)吟唱出世代被英語巨浪吞噬的邊陲故事。抹去距離的刻度,我們回到屏東三地門青山部落,聽桑梅絹以即將消逝的排灣古謠,喚醒台灣島嶼上最古老的的記憶,呼應來自北方的族群敘事。晚間,我們隨著時間流動到湄南河域,聽柬埔寨一度背負著赤柬記憶而重生的新世代聲響。當前柬埔寨知名度與藝術性極高的法爾劇團(Phare)作曲家、音樂家 Ly Vanthan(李萬潭),將與音樂夥伴 Ly Sothea以器樂呈現迸發自草根、極具生命力的柬式聲響。同場,也將會是重量級越南異議唱作人 Mai Khoi 及 Ngoc Dai 首場公開/海外的演出。

柬埔寨新世代樂人 Ly Vanthan 李萬潭

離岸之根,異地接枝新芽

每年的音樂節重頭戲「流浪計畫」(MMF Collaboration),促成不少台灣與國外樂人合作。當不同類型、風格的音樂相互碰撞,跨越邊界的音樂組合,打開聽者的耳朵,以實驗性的、令人耳目一新、意想不到的樂音重組,帶著樂迷們遊憩於無國界的音樂時空。9 月 29 日下午,來自伊朗的樂手 Mona Kaveh Ahangari(蒙納),將和西班牙台灣雙人組合Yerko Lorca & Kuan Yin(約羅卡與冠螢)首次合作。Lorca是西非豎琴/里拉琴演奏家,以獨特的原創曲風巡迴多國,更是全世界第一位作曲並演奏目前已失傳的伊比利半島三千年歷史的傳統樂器塔特西里拉琴(Tartessian Lyre)。歌者兼塔兒鼓演奏者冠螢,則擅長用音樂說故事。當這兩人組合遇上操動著古老波斯節奏的達夫鼓(Daf)樂手 Mona,勢必讓古樂器激發出全新的生命火花。

流浪計畫 MMF Collaboration:YK 樂團 及 Mona Kaveh Ahangari

為人權與自由放聲唱

音樂節尾聲,我們向為人權與自由挺身而出的人們致敬。晚間,加拿大創作歌手 Michael McCulloch (馬孟凱),和加拿大男高音 Michael Carty 及美國小提琴家 Cristina Cox 一同演出,以溫暖的民謠述說自由、性別平權及移民故事。而節目壓軸,將會是越南異議樂人 Mai Khoi 的個人演出,演唱她遭政府封殺的專輯《異議》(Dissent)中的作品,透過 Mai Khoi的歌唱,共同複習民主道路上的記憶,也以此謹記:藝術、音樂與創作永遠是在面對壓迫者之際,刀槍也難敵的利器。

2019 流浪之歌音樂節 17th Migration Music Festival【聲音不見 Hidden Voices】
時間:2019.09.27 (Fri.) -29 (Sun.)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售票資訊:兩廳院售票系統
網站:www.mmf2019.com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