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吵架沒關係,生氣也可以,劇場本應如此:專訪《非常上訴》演員于聲國、吳志維

【焦點人物】吵架沒關係,生氣也可以,劇場本應如此:專訪《非常上訴》演員于聲國、吳志維

by 郝妮爾

2022 年 10 月 19 日國家兩廳院的官方臉書發表一篇動態,引發超乎預期的廣大迴響。該影片訪談二位白色恐怖政治犯——楊碧川(演員稱其為川伯)以及陳欽生(演員稱其為生哥),本意是為傳達其秋天藝術節的最新作品《非常上訴》,卻使各方有心無意之人在留言底下打起政治口水戰。

 

「發現留言吵成一坨的時候,一開始嚇了一跳。」劇中的演員吳志維接著說:「但後來想想,能這樣是好的,這就是劇場該做的事。我們帶出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討論,即便那討論可能是情緒性的,也很值得。」另一主要演員于聲國同意,道「而且劇場所帶出來的,還是能夠突破時空的討論。」

相遇以後,發現彼此都平凡

《非常上訴》的二位主演——于聲國、吳志維——是政治犯的「代理演員」。

代理者,顧名思義,他們有明確的角色原型:于聲國代理楊碧川,而吳志維則是代理陳欽生。站在臺上,他們時而成為楊、陳二人的影子、思想、靈魂,有時候又是以他們自己的面貌現身,感受這個時代加諸在己身的重擔。

擔任代理,演員在臺上與本尊時有交流,排練前期消化資料的時候也坦言心裡很沈重,彷彿自己要扛下的是曾被歷史摧毀過的心靈,懷疑真的有辦法完美詮釋嗎?直到實際接觸,問及二位演員對於楊、陳的想法。

于聲國眼珠子轉了一圈,微笑說:「我覺得川伯的手很小很溫暖。」

——怎麼談起了手?

是這樣的,這是導演廖俊凱在某次排練前做的暖身活動,本尊與代理人手心交疊,如鏡像移動。于聲國回憶,經過那次練習,兩人之間的共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好像加深默契了。那次的互動,我們沒有因為對方的行動而縮小自己,互為彼此的領導著。」

吳志維也說,如是幾次排練下來,代理與本尊之間的關係會不斷地加深,其中一例,如眼神的接觸,「戲裡有一段我們兩個要一面走一面注視對方,眼神必須好好抓住這個人。生哥一開始會躲避那個眼神,後來就不躲了,直直地看著我。」

手心的接觸、眼神的交會,兩者給予兩人最大的發現是,所謂「政治犯」云云,那標籤背後果不其然就是一個平凡人,遇到好笑的事情也開懷大笑,疲倦的時候嘟嘟嚷嚷,站上臺前也會瑟瑟緊張。總而言之,「生哥幽默正面,又喜歡攀談。川伯其實是一位很慈藹和祥的爺爺。」這是兩位共同的結論,不是勇敢或者激進,而是可親可愛。

此般共識,卻反而更讓人駭怕——原來時代的暴力真如一團無差別的烈火,那麼在火中湮滅的,到底還有多少如此般、本應平靜度日的平凡人,被時代的大火吞噬?

代理演員的日常交換

「這齣戲三年前剛開始演的時候,其實我們有討論過到底什麼是『代理人』。」吳志維說:「當時就在思考,我們要模仿本尊嗎?要留一樣的髮型、講話有一樣的口音嗎?」

這個問題最後回到劇中,楊碧川及于聲國之間的一場談話:「我們怎麼可能真正完全代理別人?我們永遠沒辦法說『我真的了解你的痛苦』」

是的,無法理解,更無法取代。

吳志維和于聲國雖為代理演員,然而廣義來說,他們代理的不僅只是陳欽生與楊碧川的思想,同時還是自己生而為人的個體,以及集體時代中的總和。能做到這點,二人誇讚編劇沈琬婷功不可沒。

編劇特別與兩位演員約線上會議,長談深聊;吳志維說:「編劇之前訪問我們的時候,我都會想說要擠出一點相關的生活經驗,像是我作為香港人,感受到什麼類似的經驗啊⋯⋯結果後來那些事情都沒有用上,用到的都是一些看似無關的經驗。」

看似無關的經驗,例如吳志維分享:「小時候我很容易暈車,要開長途之前,爸媽就會放一隻草蜢在瓶子裡面,叫我盯著草蜢吃草,轉移注意力,比較不容易暈車。」

以為無關,沒想到切身相關的例子,則如于聲國談到自己作為外省後代的心情:「因為演出《非常上訴》,我自己跟家人開啟這齣戲的討論,才發現我爺爺也經歷過白色恐怖,只是過去大家都避而不談,覺得事情都過去了沒什麼好講。」

重新選擇歷史的視角

兩位演員藉由本戲似乎重新定義了一次表演的價值,所謂「演得好」,有時不在於磨繡花針似,追求分分鐘的細緻,也不是疊加的修辭、看誰在臺上使出最多花招。

至少在本戲當中,吳志維致力於純粹的還原,而于聲國努力著誠實地吐露。那是因為演得越多,他們越明白故事的重點或許根本不在憤怒、甚至還沒辦法走向和解,而他倆站在舞臺上的使命主要在於「被看見」。看見以後,你是哭是笑,都應該自己決定。

換句話說,或許買票的觀眾,應不必像走進教室的乖學生那樣,對於臺上一切照單全收。眼下不再是教科書上被選擇過後的文字遺跡,而是生猛的現實。他們歡迎張牙舞爪的恨、或者滿心不捨的苦。苦恨過後,或許吧,還有機會在情緒的空隙中,重新品味手中握有的自由,因而油然生出一種複雜的喜悅。

那時,我們會明白,歷史不該總是使用過去式的文法,此刻他們現身傾吐,張眼凝視,使我們終究無法撇開眼神,如凝視一張鏡子那樣看著自己家國的記憶,歷史重新轉動,一場遲來太久的「非常上訴」,於焉開展。

狂想劇場《非常上訴》
2022.11.11 —— 11.13 國家戲劇院

購票請洽OPENTIX

採訪撰文|郝妮爾
宜蘭人,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向予書苑」負責人。出版散文集《我家,或隔壁》、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創作範疇橫跨散文、小說、劇本、童話;同時耕耘評論與採訪寫作。

攝影|邱志翔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