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文學原力】讓大家像我一樣,看懂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

【文學原力】讓大家像我一樣,看懂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

by 陳姿樺

走進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陳列區擺設著外觀別緻的擴香瓶與文創商品,另一側似乎還有包裝精巧的精釀啤酒,然而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是雲林特產醬油,讓人一時之間難以將視線所及與過往雲林給人的感覺連結起來。

 

說起雲林,許多人可能會想到農業重鎮、人口外移,甚至是「文化沙漠」。對於這些刻板印象,雲林縣文觀處長陳璧君倒也不急著全盤否認,而是期待用人人都願意閱讀的出版品,訴說真正屬於雲林的故事。

局外人,一雙看懂雲林的眼睛

翻開陳璧君的經歷,時尚總監、媒體副總編輯、節目製作人⋯⋯,看起來總覺得與公部門有些距離。「我一個好像違和感很重的人,在這個地方怎麼不違和?」於政府體系,過去活躍於時尚和媒體界的她是個新鮮人;於雲林這塊土地,雖在此出生,長期生活於台北的她也顯得扞格。陳璧君坦言,接下這個職位時確實調適了一番,但這個外來者身分,同時也是讓她以不同視角重新看待雲林的重要契機。

「雲林資源確實比較少,尤其常常被說是文化沙漠。」但沒有美術館、博物館,難道就沒有文化可言了嗎?事實上,雲林除了是台灣布袋戲的重要發源地;就文學領域來看,也有如宋澤萊、季季、鍾文音等重要作家出身於此。更不用說北港進香,是許多人是一生必定參加一次的宗教盛事,這樣的盛況看在陳璧君眼裡,就像是她再熟悉不過的時裝週——「它就像是一個朝聖,時尚的朝聖。」

如果時裝週能夠帶動一個城市的發展,那麼北港進香沒有理由做不到。

因著這樣的心念,陳璧君將設計品味與美學觀點帶進雲林、融入政府體系,重新組合與昇華在地元素。針對雲林的宗教朝聖,設計「與神同行」的旅遊路線;縣內建設不夠方便的事實,則成了旅客能夠窺探雲林秘境的契機。雲林不乏它獨有的美麗,而陳璧君除了以一雙新鮮的眼睛一一發現,還想邀請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我們不需要也不急著改變雲林,而是要想辦法如何讓更多人跟我一樣看懂它。」

《雲林 500 千客萬來》,2022。
《神工傳藝 Beigang 傳統工藝職人套書》,2020。

待出版品如精品

同樣的思維,也體現在雲林這幾年出版的刊物中——既然要出書,那就出一本自己喜歡,且讓人想要買回家的書,一本就算只是擺著也很美的書。「用做精品的精神,讓民眾看到這本書時,也看到雲林的價值。」這是陳璧君對出版刊物的期許。

「我覺得所有出版品都是在為自己說故事、讓別人認識你。」從得獎的《北港進香》專書與《神工傳藝 Beigang:雲林北港/傳統工藝職人》套書,到今年出版的《雲林 500,千客萬來》觀光套書,都是雲林透過出版,重新訴說自己文化技藝與旅遊地景的最佳詮釋。

「而且單一活動結束就沒有了,但出版品它就是擺在你的眼前。」耗時的田調與整理不會白費,當內容被出版成冊,那些論述與脈絡也就永遠留下來了;出版品能讓大家看懂雲林,也能讓未來更深而遠的推廣有所依據,陳璧君是這麼相信的。

整個雲林,都是你的圖書館

不僅出版書籍分享雲林,如何培養雲林在地民眾的閱讀習慣,也是文觀處的課題之一,即使雲林二十個鄉鎮市共有二十四座圖書館,卻因為交通不便,使得圖書館的可及性普遍不足。文觀處因而推出行動圖書車,也搭配雲林閱讀品牌「微冊角落」計畫,結合雲林特色店家與便利商店擺設選書。今年文觀處更推出「聚書成林」的嶄新 CIS 識別標誌,讓雲林公共圖書館藉由新的 LOGO 重新出發,結合雲林的「林」及書籍形象,襯托出雲林豐富文化底蘊,建立深具品牌識別度的雲林公共圖書館形象。

「閱讀是不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我們不知道,但閱讀絕對可以讓人累積知識,建構不同的觀點與視野。」陳璧君說,也因此文觀處對於如何拉近書籍與民眾的距離始終不遺餘力

推廣閱讀,也致力於提升雲林的可閱讀性。陳璧君上任兩年多時間,我們已經在《北港進香》中,看見盛況背後的人文底蘊與文化資產、《神工傳藝》裡發掘技藝之美與匠人心思、《雲林 500,千客萬來》中一窺雲東、雲中及雲西各自的風貌與特色。我們或許可以期待,這些本就存在雲林的美,能夠在書頁翻動之間,被更多人看見、並且看懂。

採訪撰文|陳姿樺
政大傳播所就讀中,耳草人內容工作室文字編輯。不太確定未來能不能以文字養活自己,但當前目標是不要失去寫字的能力(論文和採訪都是)。

人像攝影|郝御翔
書籍攝影|Eliot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