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新人新書 【新人新書】掌下,反覆試探的人間 ── 劉子新《白腳底黑貓》

【新人新書】掌下,反覆試探的人間 ── 劉子新《白腳底黑貓》

by 黃博英

二〇二四年台積電文學獎,十八歲的劉子新橫掃小說、新詩、散文獎項,被朱宥勳稱之為「怪物級新人」。時隔一年出版的《白腳底黑貓》,記錄她自高中到大學間,如何以貓般的目光向人間伸掌,凝視選擇背後的缺口,踩踏每一寸猶疑與情感。

Q 你在十八歲獲獎、十九歲拿到出版合約、二十歲出書,好奇你如何思考「成為作家」這件事?

A 一開始寫作對我的意義是記錄生活,但當私人的抒發轉向,開始與眾人分享,便有點變質。現階段我正在思考「投稿頻率」的問題——我想要安靜地寫想寫的東西,且戰且走,也去慢慢摸索「非文學獎」類型的道路。但我是個說一齣是一齣的人,也有可能明天就又開始決定要投文學獎(笑)。

Q 〈白腳底黑貓〉的技巧完熟老練,創作當下你正是十八歲的高三生,這更凸顯「天才」這個標籤。你當初如何構想這篇作品的雛形及核心?

A 最初的構想源自我對網路上輿論的觀察,很多人站在居高臨下的俯視姿態,抨擊年輕人看似衝動莽撞的選擇,但我認為大部分的人在做決定時,仍然保有理性,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所能做的最好的選擇,這些選擇也反映出這背後巨大的情感缺口。我想藉由還不太懂世界的貓和女孩,呈現出這些掙扎與思考的瞬間。

Q 作品中的情感控制常是寫作最艱難的一環,若嘗試流露過多的情感,便容易變得「灑狗血」。你是否有思考過如何驅動讀者的閱讀感受?

A 我對作品的「目的」有強烈的寫作意識。如果已經決定這篇文章是為了文學獎的戰場,我便會去研究決審紀錄及得獎作品,看作品之間被誇獎、被批評的原因是什麼,以此用過往的框架去修改投稿稿件,讓情節不那麼「狗血」。

Q 透過《白腳底黑貓》的風格與體裁,你希望讀者怎麼認識你?

A 在出書之前,我大多數的作品是為文學獎而寫,《白腳底黑貓》是在摸索文學獎之外可能的過程。在近一年內寫的幾篇,比如〈瑪莉〉和〈短尾鳥〉,明顯帶著更多任性,我慢慢在思考不為競賽而寫的可能。這本書呈現對「我能寫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應,呈現出這個世代年輕人的模樣,記錄下我們正在經歷的思考與掙扎。

劉子新《白腳底黑貓》

聯合文學(2025.05)

二〇〇五年生,嘉義人。現就讀台師大國文系,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等。喜歡雲朵和彈簧床,討厭烏鴉。是覺得幸福會想哭的那種人。

採訪|編輯部

整理|黃博英

一九九九年生,嘉義縣民。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畢業,清大中文所在讀。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等,作品散見社群媒體與刊物。

攝影|ioauue

喜歡我們的 內容 嗎?

記得 訂閱 !支持我們!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