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群島既視|林佑軒:麵攤與理髮院——化身千萬,永劫回歸 by 林佑軒 胡晴舫的新書《群島》以臺北作為背景,呈現島嶼的世代鴻溝與人心異境。然生活在島嶼上的人們,又是如何閱讀《群島》?因此編輯部邀請五位年輕作家挑選《群島》中的地點、物品、行為、事件…&(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7】胡晴舫 ╳ 童偉格:生而地球人,這是我們對幸福的看法 by 編輯部 晴舫午安: 倏忽就到了道別的時刻,這次,我好好坐在電腦前,一字一字,敲下這最後的一封信。道別信不宜冗長,不是為了想將空泛念想,寄託在沉默裡,而僅是,面對在此次開始通信前,我早就知道的期限,我(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6】胡晴舫 ╳ 童偉格:活在當下,盡量不要相信明天 by 編輯部 晴舫午安: 在《群島》裡,當李憲宏去山上的養老院探視母親時,他「著實被母親的衰敗模樣嚇了一大跳」,「覺得悲傷,更覺慚愧」;因此,想起了深澤七郎的著名小說〈楢山節考〉。也許,在台灣比較鮮為人知(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5】胡晴舫 ╳ 童偉格:致我們的朋友們,一切非如此不可 by 編輯部 晴舫好: 謝謝晴朗的街頭,讚歎更完備詮釋「媚俗」論述的你!的確如你的分析,昆德拉的批判涵攝範圍更廣,而我猜想在當下看來,仍具有先見之明。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政治權力的取得(或在類民主政體中「得到(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4】胡晴舫 ╳ 童偉格:善良的群眾,媚俗的影子 by 編輯部 晴舫早安: 謝謝你的祝福,我的感冒消失了。你的記憶無誤喔,我們只見過一面,是兩年前,在香港文學季的座談場合上。同時見面的,還有香港作家鄧小樺和李智良。對了,前信提到的,我的唯一一次紐約行,就(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3】胡晴舫 ╳ 童偉格:霍頓、莉蓮與阿傑 by 編輯部 晴舫好: 逆旅辛苦,祝已得充分好眠。我剛剛查了克服時差的小撇步,發現其中一個建議,是「避免去想什麼時候要回家」。這十分佛系,善哉偉哉。我只去過紐約一次,待了三天,在時差或鄉愁追及之前,人就又(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2】胡晴舫 ╳ 童偉格:你們知道紐約市的周長多少嗎? by 編輯部 晴舫早安: 我感冒了,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夏天裡面,住了一個冬天。有個颱風,名叫「丹娜絲」(Danas,菲律賓命名),上週,她掠過台島東緣,帶走了一切可能的雲層。警報解除當日,我去到花蓮的東華大(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1】胡晴舫 ╳ 童偉格:當虛構的網路成為真實 by 編輯部 胡晴舫的新書《群島》以臉書時代的當代台灣為背景,直指網路的匱乏與親密。聯文編輯部由此延伸,企劃【往復書簡】單元。邀請兩位小說家:胡晴舫、童偉格任選一種通訊軟件,以一周為單位,一刀未剪登出兩位(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在民主社會崎嶇不平的地表上,建築共存:專訪胡晴舫《群島》 by 周項萱 這部小說在完成後,本來是要被推下斷崖的。 三年前,胡晴舫回到香港任職光華新聞中心主任,時隔許久再次貼近台灣的職場與人倫情理,同時在雜誌專欄上連載以台灣當代社會為背景的《群島》,在網路使用習慣(閱讀更多)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八月駐站作家——胡晴舫 by 編輯部 穿過許多窄路、巷弄,在七月午後,聯文編輯部與胡晴舫一同前往台北邊界,凝視廢墟裡的新與舊。目光所及之處,一如她的寫作,無論殘垣斷壁多麼荒蕪灰敗,在島與島、人與人的微小片刻中,總能看見花火。 八(閱讀更多)
2019駐站作家王聰威 逼供|快問快答王聰威:18歲很悲慘沒關係,總有一天你會長大 by 編輯部 如果平常有關注王聰威,不難發現他總愛虧自己難搞、嚴格與愛生氣。因此在進行六月駐站作家企劃時,編輯部決定好好探究王聰威的成長歷程,以 10 個快問快答,逼供他的私密過去,了解機車聰威的 #Bo(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