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旅遊文學書寫中,多數以男性視角做為主要的敘事體驗,隱而未顯的女性聲腔,在這本詩集《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裡雖然並未被刻意放大和書寫,但是在性別上的模糊化是否是另一種女性特質的當代演現? …
喜歡讀書
-
-
曾有作家說,「好看是小說的基本倫理」。我完全同意這點。《大港的女兒》厚厚一大本,我一打開閱讀,就停不下來,一頁頁翻過去,期待前幾頁埋下的伏筆可以看到答案揭曉。我就這麼坐了一下,不停的看下去。 …
-
「蘇炳坤的不甘與不滿,固然是刑求與冤屈所帶來的恥辱,但我總以為體制的噤聲不語,才是讓他困在循環的哀傷與憤怒裡的主因……這就像房間裡明明有隻大象,龐大到讓人無法否認、忽視它就在那兒,但就是沒人 …
-
若給《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一個適當的書籤,應該倒寫本書一翻開就迎目而上的問句。這本揉雜近三十年臺灣(與廣義中國)豐富淋漓次文化元素的短篇小說練習簿,並非《愛麗絲漫遊奇境》那位「裂嘴出鐮刀 …
-
我們缺少(也需要)一個名稱,來代表讓人感受到「過渡」的那些所在–從已知的地景,過渡到巴洛所謂的「月亮遠端」,到哈德森的「新鄉野」,到貝瑞的「另一個世界」,到我們「以相當不同的方式 …
-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當電影《返校》迴盪在眾人耳裡的那句話猶未散去,黃春明努力「清倉」的三十年前腹稿,誕生問世。無論電影名稱抑或黃春明的新書名,似乎都青春洋溢,然而,情節人物同樣因 …
-
如果你曾經被《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裡火車站那黑色皮箱的交運者是誰所誘惑,那你就不得不佩服《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只用一個謊言和一個未寫的故事,就把讀者你步步懸釣,既沒有看著編輯阿基和小說家莉卡 …
-
在陳宗暉這部《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散文中,高度凝鍊類詩,印象寫意暈染。他模糊聚焦皮肉下血淋淋的部分,反倒試著轉頭指向另一種記憶點,例如漸進式停藥後,睡與醒的不固定周期,能分配的時間如此有限。 …
-
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原住民文學觀點分析的董恕明評:「要放在一只名為『原住民文學』的簍筺裏『ㄙㄡˊ年ㄙㄡˊ去』,在他書頁中那種種細碎的、游離的、閃爍的、萌萌的……花花草草醒醒醉醉,都還 …
-
張郅忻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海市》,其虛構之蕊更加突顯各種「缺席意義」。這份「缺席」不僅以即將停業的消費地景啟幕,透過敘事鏡頭追攝流行物件敲鑿出時間的縫隙;也在於家庭結構下關係的晾在一旁,人事物 …
-
《尖叫連線》書分兩部,吸納東、西方恐怖片精華,上部以鬼片元素統攝,主要包含《咒怨》與《七夜怪談》;下部以異形特徵輻射,重點挪用《異形》、《異種》與《異形奇花》。同時,亦見《半夜鬼上床》、《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