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長篇始動:國藝會與新十年小說】小說青年培養皿:文學約會後記花絮

【長篇始動:國藝會與新十年小說】小說青年培養皿:文學約會後記花絮

by 編輯部
攝影|安比

結束文學約會後,聯合文學雜誌編輯部特別整理了採訪花絮與參與者的心得,希望透過不同視角,讓大家看看下個世代的小說青年,與小說家朱國珍的真實互動,同時,在此謝謝當日所有的參與者們:「因為有點喜歡文學,相信我們的生活,必定能變得不一樣。」

第一站:大安森林公園

大樹下的露天階梯式座位,高中生圍繞著作家朱國珍,她一邊說著日常生活的運動,對台北城市的觀察,還拿出自己正就讀高中的兒子的帥照分享。

第二站:聖家堂

朱國珍介紹教堂內部的建築美學,並指著教堂門口的聖誕樹佈置直說很美,簡略聊過馬槽嬰孩的故事,又自揭祈禱室跟神父淚眼相對的過往秘密。

第三站:學校咖啡館

朱國珍點了一份學校早午餐跟熱美式咖啡,學生坐在她身旁,大夥一邊吃起餐點,聊著食物的美味還有近期閱讀的書。

國藝會-討論-5290-01
4-01

學生後記

2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林奕安

當天地之間找不到一個容身之地時,我們可以將身心靈寄託在創作中。新詩創作不一定非要吊書袋,比起使用艱澀的詞語,用孩童的角度詮釋新詩,不僅讓讀者有了想像空間,也讓文字更加活躍;小說創作需要平時生活的經驗累積,想像可以豐富小說內容,生活也是。行程中,老師帶我們走到聖家堂,面對不熟悉天主教,此時卻感到格外的放鬆。同時對於文學創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感謝國珍老師,感謝國藝會的安排,這是一個多好的日子。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許哲御

因為這場活動,讓我對小說創作多了更新一層的認識。

與作家說話應該會充斥著滿滿的文學氣息,應該會讓人感到艱澀難懂,這個小小的預設讓我有點畏懼。但與朱國珍老師一席訪談後,原來作家如此平易近人,在有趣的談話中,時間如流水很快過去,不顯枯燥。朱國珍老師教授許多寫作技巧,分享創作心境,特別是「問答行程」使我更堅定自己創作小說的信心,這是一趟收穫滿滿的訪談,能有這樣的經驗讓我非常開心!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林禹嫻

這次的活動,令我印象深刻卻又像極一個平淡的周末。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見到一名專業作家,心裡自然有些緊張,但當我見到老師開朗溫暖的笑容,那些緊張也不自覺地消退了,跟著老師走過公園那一段,天氣很好,陽光暖暖的配著風,很舒服,公園裡很多人很熱鬧,但是幸運的我走的離老師很近,不會聽不清楚老師說的話。

走進那間教堂,很安靜,很寬敞,空間很大很大卻不會讓人不安,天花板、窗戶、牆壁,上面的裝飾不會很華麗,但很美麗,很好看,走出教堂在教堂門口陰影處坐著時,我離老師很近,看的到,老師在談到自己小孩時總是笑著,眼睛很亮,談到信仰時,眼中不只閃著光還很堅定,很認真,雖然笑容沒有在公園時那般燦爛,卻看得出老師對於信仰的堅持。對我來說,我這次參與活動主要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習寫作,還有為了聽到老師親口分享自己的故事,國珍老師是我生命中幾乎沒有機會遇見和相處的存在,這次特別的機會,我覺得比起學到的寫作技巧,更珍貴的是能聽見國珍老師的故事。看網路上的訪談根本不夠,我去之前還以為國珍老師會是冰山美人的類型,怎知國珍老師是一個如此溫暖的人,而國珍老師開朗的笑成了我對這次活動最難忘的部分。

謝謝國藝會辦的這個活動,從公園到餐廳的這個過程看起來有點普通,但我不僅得到了不普通的著名作家對於創作的分享,還多聽到了另一個特別的生命故事,我打從心底感到喜悅與感謝。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莊婕蓁

因為小說青年培養皿的緣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儕們出遊。過程中,朱國珍老師以她的生活習慣帶領我們看見不同的生活面貌。記得老師說,寫小說要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而,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

經過一天的洗禮,在人來人往的大安森林公園中,可以透過早上到公園做早操的老年人,或者是下午到遊樂場遊玩的小朋友,還有傍晚到公園運動的人,去觀察其中有趣的部分。老師說,當我們因分手心情不愉悅時,散心時看到正在戀愛中的情侶,他們與我之間就產生了強烈對比,我們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來寫作。

最後,認識了不同學校的同學,跟他們聊了各自不同的寫作風格和閱讀習慣,一起討論切磋,真是獲益良多。謝謝當天陪伴我們的各位老師們,謝謝你們的付出。

師大附中:駱凱原

很慶幸的,經過了多日的霏霏霪雨,迎來了久違的風和日麗。相較於以往參與的訪談,這次驚喜的是以散步漫遊的方式,將以往看似嚴肅的事情以一種清新愉悅的方式呈現。沁人心脾的風佐以和煦暖陽,加上如摯友般的生活化對談,這一切看來多麽自然且又可愛。初見國珍老師,一襲洋裝搭配墨鏡,給人一種輕鬆的氛圍。

在往後的對談,也深深體會到老師是一個享受、並認真生活的人。在富有盎然綠意的公園,我們談到了生活,談到了文學,談到了家庭,談到了彼此間的時代差距。在隻字片語中也漸漸發現喜愛文學的人之間有種微妙的連結,即使昨日還陌不相識,今日即能相談甚歡,徜徉在一起架構出的小小世界中。雖不到相見恨晚,但卻頗有一見如故之感。踏著緩慢而抒情的步伐,漸漸來到了教堂,談天的話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深入到靈性的層面。

教堂神聖且莊嚴的氣息令人肅然起敬,國珍老師也和我們分享許多關於宗教的生活經驗與自身看法。儘管在宗教上有差異,不過對於宗教的寄託與寬慰之情卻是互相流通的,在生活各個方面,國珍老師同樣帶給我許多心靈上的感觸與啟發。最後,溫暖的咖啡廳為我們劃下這趟旅程的休止符。

我們又談到了文學。小說的人物塑造,散文的安排,詩的歧異性……談天的愜意混合著菜餚的香氣流淌在每個人之間,彼此的心也都緊密地靠在一起了。縱使明日隔山嶽,今日歡樂的時光片段,也飛上了我們的心頭,久久不散。

新竹高中:張綜祐

在與作家朱國珍一日的台北城市漫遊,最觸動我心;最撥開我心裡迷霧,是作家的軟弱。作家帶我們走在她如常行走的街道,到了聖家堂,她說,這是她平時禱告,尋求心靈慰藉的地方。

我好奇了起來,作家的心靈寄託是什麼?是和尋常人一樣從宗教中得到力量嗎?作家說,年幼時便已受洗,曾有一度,大概在二十歲遇到挫折時,想進入教堂禱告,卻等了好久都沒有開門,便覺得被主拋棄了,轉而去龍山寺,但輾轉最後還是重回主的懷抱。我問作家,在遭遇挫折的時候,能將心靈寄託於宗教信仰,我想那一定是心裡相當堅強,才能把自己寄託給神吧。在遭遇挫折時,我也曾嘗試擁有自己的信仰,帶給我心靈的慰藉,但我從來沒成功過。

因為軟弱,作家說。

未必是堅強的人才會有信仰,或許是因為心靈軟弱,才更需要在信仰中有所寄託。那是關於軟弱,當身處於迷茫困惑的迷霧中,找到自身的軟弱,好好對待他,給予那樣的自己撫慰及支撐。可能是依靠宗教,可能是親人的陪伴,當經過那樣的自己,自己變新生了力量,不論方法為何,當回頭看那些都已經過去了,因為面對自己的軟弱而得到力量,再回頭望,那些生命中所來的困惑、迷霧,已飄然散去。

復興高中:邱羿涵

在 11 月 30 日的這一天,我參與了一項活動,而這項活動令我獲益良多,不只是在想法、思考的方向,又或者是體悟,都有了不一樣感受。而這項活動,便是與作家一日遊,由作家引領我和不同學校的學生,一同進入作家的世界。這位作家,便是在林榮三文學獎獲得新詩、散文雙項首獎的得主,並在散文、小說、詩、劇本等領域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的——朱國珍老師。在活動進行時,我們進入了第一站,大安森林公園,老師帶領著我們,並在一旁講述著她的一些創作靈感,以及她觀察的人、事、物,以及他們的心情起伏、故事。在老師說話的這期間,我慢慢的深入其中,開始觀察周遭的人,雖然平時也會觀察著他人,我卻不會細緻入微的去觀察,有些時候更是匆匆一瞥,一掃而過。

老師的話語,仿佛是位嚮導,帶領我去一個又一個的地方。像是那邊獨自站著的人,眺望著遠方,與周圍歡快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那他又會有什麼心情,什麼故事呢?而這邊的人,和家人在一旁的歡聲笑語,追逐嬉戲,有的更是圍在一起吃著食物,顯得特別的溫馨,他們的心裡,應該都各有不同的風采吧!慢慢的我們走了出來,前往下一站,天主教聖家堂。在這個地方,即便不是我所信仰的宗教,但依然在一進去時,感受到教堂莊重、肅穆的氛圍。心靈得到了舒暢、放鬆,還有虔誠、尊敬。老師帶領著我們參觀著教堂,伴隨著老師的講述,漸漸地我仿若感覺到老師話語中的召喚,一步一步地去身入其境,感受著周遭的事物,在這裡仿佛是得到了昇華,和平時的感受不一樣。老師的聲音、話語,仿若是位引路人般,引導著我,進入那一階比一階還要高的境界。那種感覺似是感同身受,卻又不似,感覺比它還要高一階級。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及體悟,不限制於身體,自己精神世界的邊界,也更加開闊了。

漸漸到了尾聲,我們來到了學校咖啡館用餐、訪談,來為今日的活動作結尾。在那裡我們坐定了位置,幸運的是,我坐在老師的旁邊,令我特別的激動。因為在今日和老師的相處中,老師特別幽默,我也有很多的問題想向老師討教。在問問題期間,老師一一回答我,老師的答案和我之前的想法,擦撞出了火花,火光褪盡,剩餘的不是灰燼,而是發出淡淡的且不同光芒的寶石,這是我今日獲得最多的寶藏了吧!我覺得我的想法、心境,得到了活泉的灌注,不再靜止,反而產生一陣又一陣的漣漪。今天一天下來,我收穫很多,思考出更多的想法,以及體悟。還有讓我學習到觀察中,更深的感受,他人心境的轉折,以及自己的心。

【長篇小說專題資料庫簡介】

2018年,國藝會透過「專題資料庫研究計畫-長篇小說專題」,以專案作品為核心,擴及常態補助之長篇小說作品,進行資料調查徵集、統計分析、研究撰文、影像觀察,追蹤補助作品後續發展和影響,並與國內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合作,共同創造補助成果延伸運用價值。2019年完成「長篇小說專題資料庫」建置。

👉👉👉更多資料,可點擊前往點擊前往:【長篇小說專題資料庫

對話整理|楊隸亞
1984 年 10 月生,台北人。東海大學中文系,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碩士畢,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等若干獎項。作品散見各報副刊、《印刻文學生活誌》、鏡傳媒等。出版散文集《女子漢》。

攝影|安比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