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當期聯文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敘事的轉生:從東野圭吾到吉田修一的日本影視改編現象

【當月精選】敘事的轉生:從東野圭吾到吉田修一的日本影視改編現象

by 重點就在括號裡

當影視改編成為主流

在聊吉田修一前,我想先從東野圭吾開始說起。

小說家東野圭吾在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曾回顧過自己的寫作歷程。一九九九年,對他來說是個關鍵轉捩年,因為那年出現兩件大事:前一年推出的《秘密》大賣,並得到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總算終止東野先生持續多年的文學獎落選紀錄;與此同時,TBS電視台出資改編《秘密》為真人電影,並且找來當紅女星廣末涼子主演。

有趣的是,比起終於拿到文學獎,東野圭吾對於居然改編成功這件事感到更驚訝,「這次提案居然連人氣女星的檔期都搞定了,」他打趣道:「多虧這部電影,向完全不看小說的人自我介紹時,就能說『我是廣末涼子主演的《秘密》原著作者』了」。

一九九九年,在文學領域裡,《秘密》是繼出道作《放學後》之後,東野圭吾再度受到業界矚目的關鍵作品,在文學圈外,《秘密》也是東野圭吾開始在影視圈逐漸擁有名氣的起點——許多人未必會去讀那年的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得獎作,但很有可能在假日跟朋友家人一起去看當紅青春偶像廣末涼子主演的熱門電影《秘密》,以防跟不上隔天與同學或同事討論廣末涼子怎麼演出中年女性神情的話題。

當然,跨媒體製作(メディアミックス)在日本娛樂產業行之有年。八〇年代前後,日本電影大片式微,從出版社起家的「角川映畫」透過從小說原著、主演偶像、主題曲、真人電影通通一條龍,跨足影視、出版、音樂各媒體產業。《人間的証明》、《水手服與機關槍》、《穿越時空的少女》 等作品大受歡迎,也連帶影響後世許多影視製作,捧紅許多歌曲與偶像明星。

但千禧年後,日本影視圈版塊大幅變動,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分野越來越模糊,像角川那樣以小說為源頭來主導影視創作的作風已經越來越少,回歸作品本身,再到人氣知名作家的影視改編逐漸成為主流。比方說歷久不衰的社會派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無數的日劇與單集特別篇都改編自其作品,尤其每次翻拍都會掀起一波討論熱潮的鉅作《砂之器》。時代再怎麼流動,社會風氣再怎麼不同,松本清張故事裡的角色永不過時。

的確沒錯,後來拿下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賞的東野先生,在一九九九年的《秘密》後,以極高的產量以及影視改編帶來的知名度,迅速成為日本影視圈炙手可熱的改編「原作」作家。接連《白夜行》、《流星之絆》 、《嫌疑犯X的獻身》 、《解憂雜貨店》幾部作品,無論是小說原作,還是影視改編,兩種承載東野圭吾構思的故事媒介,得到的關注相互影響,也是相得益彰。

繼東野先生之後,吉田修一於二〇〇二年以《公園生活》拿到純文學最高榮譽芥川賞。自千禧年以降,兩人先後成為日本改編影視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捨棄界線的小說家

東野圭吾與吉田修一,兩位都獲獎無數,但一位是從新本格推理起家的推理小說家,另一位則是從純文學領域起步的文藝小說家,一位商業一位藝術,兩位作家的作品風格看似毫無關聯,卻不約而同地在自己的寫作生涯裡不受單一「類型」的束縛。

他們的寫作題材多變,都寫過青春、諜報、犯罪、群像劇類型的小說,超脫於單一類型以外,若要歸類他們的作品類型,如今都要歸納為「大眾文學」。

吉田修一曾在訪談裡透露,他一開始只想寫純文學,但純文學領域較狹窄,若能讓更多讀者來讀自己的作品,他不介意採用娛樂性較高的寫作手法來創作他想表達的故事,他只是想讓自己的故事可以吸引更多讀者來讀。這個「娛樂性較高的寫作手法」,是吉田修一面向「大眾」的方式,也是讓他的小說受影視圈青睞的原因之一。

吉田修一的影視改編,最早始於二〇〇四年富士電視台製作、仲間由紀恵主演的《東京灣景》。當時《東京灣景》放在富士戲劇的招牌時段「月九」播出,自然是看中吉田修一的大眾魅力。但富士電視台卻大幅改動《東京灣景》的故事,意圖在這個愛情故事融入當時正流行的「韓流」,直接將女主角改為在日韓國人,製作與劇情也刻意往《冬季戀歌》般的韓劇靠攏,主題曲與插曲甚至直接採用韓文歌曲。

在外界批評《東京灣景》不像日劇也不像韓劇的情況之下,以平均收視率13.83%創下當時收視最差的月九紀錄。引以為鑒,當時完全沒有參與《東京灣景》幕後製作的吉田修一,在二〇〇六年WOWOW電視台改編《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為電視劇時,他親自參與幕後討論,並調整劇本。最終《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由名導市川準執導,獲得不錯成績,入圍了那年的銀河賞。

如同國中時曾夢想當電影導演的東野圭吾,吉田修一也熱愛電影。對於自己的影視改編作,吉田修一說自己往往不以原作者的角度自居,而是純粹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來觀看。吉田修一甚至在二〇〇七年親自改編、執導早期的短篇作品《Water》,但也因為有幕後製作的經驗,讓他深刻體悟到自己不可能成為專業導演。

吉田修一最後一次與自己的影視改編作的親密接觸,也是讓他名聲鵲起的作品:《惡人》。結合犯罪、推理、純愛元素的《惡人》,是吉田修一認定的出道十年代表作,二〇〇六年在《朝日新聞》連載時就引發討論熱度,除了再度拿到文學獎(每日出版文化獎、大佛次郎獎),銷量更是突破兩百萬本以上。叫好叫座的《惡人》,讓吉田修一打開了知名度,直到今日,許多不讀小說的讀者對吉田修一的印象,可能就是以一樁命案探討寂寞與孤寂的《惡人》。

正也因為《惡人》如此重要,當 《惡人》確定要改編為電影時,吉田修一決定要與導演李相日一起編劇,並以「殉情」來形容 《惡人》的改編計劃。

在技巧上,因為小說前段有大量的回憶片段,所以在改編劇本時,吉田修一與李相日決定盡可能不要使用回想戲,「盡量不回憶過去,盡可能讓主角的時間在當下流逝」;而他認為小說與電影的差異,在於小說裡兩位孤獨又平凡的男女主角——雖然他們在現實世界裡不可能「取勝」、不可能在這社會成為主角,但在電影裡,他們可以成為二小時又二十分鐘的「主角」,而且比任何人還要閃耀。

二〇一〇年,電影《惡人》與小說《惡人》一樣大獲成功,《惡人》的六位主要演員妻夫木聰、深津繪理、滿島光、岡田將生、柄本明、樹木希林,幾乎囊括了當年的演技獎項。隨著電影的大賣,吉田修一也一躍成為當紅作家。

《惡人》之後的吉田修一影視改編作,每次推出都有熱烈討論。「吉田修一原作」變成金字招牌,包括沖田修一執導的《橫道世之介》、大森立嗣的《再見溪谷》、與李相日二度合作的《怒》、諜報作品《太陽不會動》,以及今年日本最受矚目的真人電影、創下驚人百億票房紀錄的《國寶》。

以「歌舞伎」為題的《國寶》,從連載階段就註定是鉅作:這是一部規模龐大的時代劇與群像劇,它不只探討傳統藝術的「繼承」狀況,它更要帶領讀者進入角色「表演」時的痴迷,以及追求技藝時的孤高與寂寞——「寂寞」幾乎是吉田修一所有作品的母題。

今年十月,台灣院線將會同時上映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娛樂大作《迷宮裡的魔術師》,以及《國寶》。如同《國寶》故事裡互相成長也互相競爭的兩位主角,在這漸漸入秋的台灣戲院裡,東野圭吾與吉田修一將透過如舞台般的大銀幕,再度展現他們直擊人心的敘事力量。


㊀ 森村誠一著。一九七六在日出版,一九七七年首次改編為電影。繁體版分別於一九八七年(志文)與二〇〇六(商周)出版,後者翻譯為《人性的證明》。
㊁ 赤川次郎著。一九七八在日出版,一九八一年首次改編為電影。繁體無出版。
㊂ 筒井康隆著。一九六五在日出版,一九七二年首次改編為電視劇,一九八三年首次改編為電影。繁體版於二〇〇九年由獨步文化出版。
㊃ 《白夜行》於一九九九年在日出版,二〇〇六與〇九年分別改編為電視劇與電影。繁體版於二〇〇七年由獨步文化出版。
㊄ 《流星之絆》於二〇〇八年在日出版,同年改編為電視劇。繁體版於二〇〇九年由獨步文化出版。
㊅ 《嫌疑犯X的獻身》於二〇〇五年在日出版,二〇〇八年改編為電影。繁體版於二〇〇六年由獨步文化出版。
㊆ 《解憂雜貨店》於二〇一二年在日出版,二〇一七年日本與中國各自推出改編電影。繁體版於二〇一三年由皇冠文化出版。

吉田修一小說改編影視作品列表

依小說出版升序排序

📺 電視劇  🎞️電影

小說作品V.S改編作品

《同棲生活》(2002)🎞️《東京同棲生活》(2010)

《東京灣景》(2003)📺《東京灣景》(2004)

《7月24日大道》(2004)🎞️《盛夏的聖誕節》(2006)

《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2004)📺《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2006)

《和他的二次相遇》(2006)📺《新熟女時代》(2010)

《惡人》(2007)🎞️《惡人》(2010)

《再見溪谷》(2008)🎞️《再見溪谷》(2013)

《橫道世之介》(2009)🎞️《橫道世之介》(2013)

《平成猿蟹合戰圖》(2011)📺《平成猿蟹合戰圖》(2014)

《怒》(2014)🎞️《怒》(2016)

《國寶》(2018)🎞️《國寶》(2025)

撰文|重點就在括號裡

時常不務正業,喜歡細節,廢話很多,經常對影劇碎碎唸的人。現經營FB粉絲專頁【重點就在括號裡】。

喜歡我們的 內容 嗎?

快收藏 本期雜誌!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