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髮女子》表露的憂傷,是個人如黑字,被層層夾疊於名為「歷史」的厚重書頁中,被遺忘或記憶之前的不確定性──基於未來的不可知,與小說中不停回溯古老文本據以暗示「歷史衝突的重複結構」這個對立結構(閱讀更多)
Author
蕭 鈞毅
-
-
持續朝向一種追索的路途。吳明益的書寫在自然與人世兩者共享的苦難之間,嘗試追索出一套無法排遣的憂鬱:包含憂鬱的形貌、源頭、未來,以及它存在的意義。 在當代的台灣,書寫自然要寫得好的第一道門檻,(閱讀更多)
-
對於心懷秘密的人而言,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凌遲。 時時刻刻都被身體提醒,遲早會迎來一切都將忘卻的命運,秘密也終將失去它的效力,就像是取消了它自身的存在——不是意義消失了,而是堅守秘密的人連自己堅(閱讀更多)
-
約十歲的時候,她喜歡的小男孩過世了。 她能想起的,只有小男孩的歌聲。像是晨曦打亮垂掛纍纍果實的枝枒,傳來果香、甜美、非常明亮。這是她顛簸彎曲的生命裡,少數值得記下來的事。即便她大部分的人生都(閱讀更多)
-
我認為詞頻分析對於辨析文學風格問題,有非常正面的效果。以兩點討論: 第一,把小說家還原成選擇字詞的人,呈現出小說家的「選擇」。 比方說,我們能做出以下幾種遊戲:把分析成果匿名,交由經驗讀者指(閱讀更多)
-
從《西夏旅館》之後,駱以軍的感傷從他人的身世經驗,拉到了感傷「文明」的層次;猶記得《西夏》裡金戈鐵馬、劍珮錚錚的聲音,經過《女兒》到《匡超人》,流離或荒漠的駝隊蹤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裡(閱讀更多)
-
這次進行小說家甘耀明的作品分析,主要的手段是透過開源工具Jieba分詞工具來進行。雖然 Viterbi 演算法尚不能成功識別出某些精妙奇詭的用詞,但透過機率路徑完成的分詞手段有別於 n-gr(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