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幸福學】幸福世代牛奶糖 創作者對談 目青x洪愛珠x楊佳嫻x魏德聖x郝妮爾

【幸福學】幸福世代牛奶糖 創作者對談 目青x洪愛珠x楊佳嫻x魏德聖x郝妮爾

by 編輯部

幸福世代牛奶糖以「幸福感為主軸,寫下這個世代的你,所認為的幸福模樣。」為題,邀請 20 世代攝影師目青、30 世代作家洪愛珠、40 世代作家楊佳嫻、50 世代導演魏德聖,進行外盒文字創作;內盒四個世代,每世代五個象徵物及文案則邀請作家郝妮爾創作。幸福對他們來說,是如何透過文字具象地表現?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幸福感與記憶?

目青

心中有一句名言:「Less is more」,也充分影響到他的創作、生活,畫面始終簡單淡雅,體會生活中最純然的味道。著有《青空:一片蔚藍、一點綠,還有關於那些喜歡,和夢想》。

洪愛珠

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與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寫作。散文主題圍繞家族飲食,市井小吃與人景。2021 年出版首部散文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曾獲台北文學獎、台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 好書獎、誠品閱讀職人大賞等大獎。

楊佳嫻

台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貓修羅》。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

魏德聖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執導電影獲獎無數,曾以《賽德克.巴萊》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九強。屢創國片佳績,《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分別以 5.3 億、4.7 億高居臺灣影史電影票房冠軍與亞軍。

郝妮爾

郝妮爾

宜蘭人,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向予書苑」負責人。出版散文集《我家,或隔壁》、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創作範疇橫跨散文、小說、劇本、童話;同時耕耘評論與採訪寫作。

Q:當初接到「幸福感」主題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洪愛珠:對於在中文使用「幸福」一詞頗感奇異,這於我是一個比較晚近的詞,小時候不太看見,幾乎感到一種外來語的質地。幸福已是抽象感受,加上個「感」字,更顯虛幻。坊間多用,有時甚至生出浮濫之氣,我儘量避免。

在此先假設它是「持續一段時間的心靈富足完整」狀態。此種狀態,困難起來需要許多心智的跋涉,達到一種內在平衡。若短暫產生,又可能僅僅是遇上好的文字,寒夜裡一碗熱湯,或一場深長無夢的睡眠。這追求不來,不易言說,最好由它隨機發生。遇上時候,盡情徜徉,平常時,亦毫不失落。

楊佳嫻:「幸福感」這個詞彙對我來說很日本,比如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裡油鍋滾浮著的炸玉米。當然,許多商品廣告也都在傳遞這個訊息,例如冬夜裡喊加班情人下樓來給對方關東煮或三合一咖啡(給三合一其實不可忍受),累了一天回到家鍋子裡還熱著雲吞,寒流中暖手暖胃,有個人這樣在意你,熨燙崎嶇的心與身。在我的經驗裡,「幸福感」通常和體貼有關,和遭逢傷痛後被豐厚日常撫慰有關,也和知道怎麼在生命積累的厚土上站穩有關。

郝妮爾:第一個是想到……拜託不要要我寫「小確幸」,快要被這三個字搞瘋。台灣媒體的流行用語,很擅長讓文字失效。只有同一個詞彙不用分說地不斷不斷操作,大家就會對這個詞無感了,所以有段時間很害怕聽到「小確幸」。害怕不是因為我想否認那不存在,而是那些的確卻存在,卻被強調到最後失去語言的本意。

撇除這點,我覺得人要感受到幸福是很容易的,特別是在大疫之年,脫下口罩呼吸就會充滿幸福感。其他像是大雨的時候有間房子可以擋雨、冬天的時候穿上毛茸茸的拖鞋走在室內磁磚地板,這些都會讓我覺得很幸福。困難的是要在感覺到幸福以後,不覺得愧對任何人。這是我覺得成年以後非常困難的事情——至少,應該沒有哪個小朋友,會因為擁有一台電子雞而覺得愧對那些「沒有電子雞」的人(吧)。

目青:想到和家人最平凡日常的生活,回到家有媽媽煮的一桌菜,一起坐在桌前聊聊他們以前的生活、分享自己的近況,脆弱無助的時候家人總能緊緊把我們接著,喜歡這樣能夠一起的每一天。

魏德聖:真正的幸福感是在你壓力最大的時候,能感受到逃脫的感覺,我那時候想到就是我拍片的狀況。

Q:請問本次創作緣由?背後有什麼故事或概念嗎?

每天都為自己創造一件小小幸福的事

魏德聖:幸福感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反而是去想小小的幸福應該會是什麼?我之前在拍戲時,每天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一天結束之後會覺得很累,不知道明天的事情該怎麼解決?或者今天發生些不好的事情,睡覺前我就會買一瓶啤酒犒賞自己,那一刻就是我什麼都不用去想,單純享受那瓶啤酒的時間,那種幸福感雖然很短暫,但有一種逃離工作、逃離壓力的感覺。

我扎實如麵包 不害怕刀 也不害怕奶油

楊佳嫻:我負責寫 40+ 這個年齡區段,也就是我此時此刻的生命階段,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解釋都是中年人了。創作時難免從自己出發,但是不能囿限於一己的期望;然而,我也是這台灣芸芸中年的一份子吧,屬於我的「幸福感」,或許也能說出 40+ 群體的心情。以麵包為意象,主要是看重「扎實」這個特性,有份量,有滋味,是下了功夫揉製塑造的質地。「刀」和「奶油」,一冷一熱,一硬一軟,鋒利與柔腴,都是麵包的好朋友(?)。這是中年人最理想的鍛鍊,承受得起,也消化得了。

成長、獨立與勇毅 自己完成自己

洪愛珠:最初設定,是為三十歲世代的女子寫些什麼。我如今是活到三十世代的最底了,將往四十世代去。回顧自己的三十多歲這十年,承擔較多責任,心靈肌肉也較為強健。對內有經驗與見識的拓展,自我價值逐漸建立。在社會面上,也面臨家人的病痛遠行,個人婚嫁和生產等選擇。生命幾經拉扯,個人的成長幅度確實劇烈。面對變故,「獨立而勇毅」是一種素質。「自己完成自己」,不假外求,則是一個較佳的結果。願以此句,對人對己起一些鼓勵作用。

生活充滿細節 每天都是節日

目青:每天都是節日也是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天,不在特定節日才相擁彼此,珍惜在我們身邊的人,放大生活裡我們太容易忽視的理所當然,一草一木或是愛一個人好好理解情感裡的細節,擁有感受才是真的。

Q:幸福世代牛奶盒的內盒文案,精準地呈現了各世代的經典記憶,跨足電影、音樂、社交媒介甚至是幽默用語。是如何生動地捕捉世代風貌?又會如何為各世代下註解呢?

郝妮爾:我實在一點也不敢說自己「精準呈現」,要準確抓出每個世代的記憶是很困難的事情……,但畢竟我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思考世代記憶點的時候,會發現世代之間雖然改變很多,不過其實都只是同一個事物的變形,而不是哪件事物被取代了,例如從「迪斯可」變成「跳舞機」這件事情。隨著科技進展,以及整體社會的氛圍,很多事物都會改變,不過人的嚮往都很類似,都會想念一個人、在快樂的時候忍不住擺動身體。只要順著情感的軌跡走,大概就不會離題的太遠。

Q:回溯生命經驗,自己所屬的幸福世代記憶是?

目青:夏天裡有的玻璃彈珠汽水它是透明的、夜市裡裹著糖衣的糖葫蘆也是透明的、記憶裡的幸福都是簡單透明的、幾個你愛的人陪在身邊、和一些記憶裡的小嘴零食,簡單擁有就是幸福。

洪愛珠:兒時渴望長大,渴望身心自由獨立,因此理論上,越長大應越幸福。不過真的到了這個階段,若要說「幸福世代記憶」,倒不僅是自己的事,最好有他人相伴。

我的母親在我三十出頭時離開人世。我珍惜成年後,有過幾年與中年媽媽重疊的時光,非是女兒與母親,那樣依賴與照顧的關係,比較是女人與女人的相處。母女彼此認識三十年,長過多數友誼,較能平視彼此,不時有較深長的交談。一起看電影,下廚與吃飯,不攜家帶眷的旅行,那份相處很飽滿,是我珍貴的記憶。

郝妮爾:國中有段時間我會到便利商店買一張電話卡,假日時打電話給朋友。雖然當時母親已經送了一隻 Motorola,不過學生時期撥出去的電話會被家長查號,關心他女兒到底是跟誰聊那麼久,所以我還是保有買電話卡的習慣。電話卡上有一條紋路,提醒你還有多少額度可以打。想起來,那很像火車的軌跡,走到盡頭所有人都要下站,電話卡也就失去它聯繫的功能,成為一張普通的卡片了。

我通常是用電話卡哭哭啼啼的打給某個朋友,傾訴那時候單戀的痛苦。那時候的我絕不會把這件事情歸類為幸福,但其實——每次總是用不同的公共電話打出去,然朋友一接起來時總是知道那就是我,絕對是我,「說吧,又怎麼了」此般省過開場的介紹,此刻想來,是一段非常美好的記憶。

楊佳嫻:對我來說,童年和青春,當然留下許多值得書寫的回憶,但是那或許不能視為最幸福的時刻。那時候不必擔心太多,自己可以決定的,同樣不是太多。我更珍視的是現在,獨立生活,有足夠氣力做喜歡的事,有足夠信賴的朋友聊心底話。工作告一段落的夜晚,閒散地一起喝酒,看一千零一次《神鬼傳奇》一起讚嘆瑞秋懷茲為何如此美,「幸福感」水位就已經上升到雲端了。

魏德聖:在我當兵出社會之前,大概是我 16 歲到 20 歲的那段時間,我可以不用為工作理想和生活而辛苦,是我覺得最無憂無慮、最幸福的時間。要玩就玩、想睡就睡,打球、看電影、跑步都可以,念書也沒有壓力,但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一個時間。

文字整理|陳渝柔
台南佳里人,國立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現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及攝影師,以忠實記錄為志向,期望透過文字與影像交織的力量,如實留住每個當下的感動。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