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溫花蓮11/19-11/21一起「問」到底
previous post
由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屆「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邀請曾策劃台北白晝之夜與台灣文博會的藝術家林昆穎擔任藝術總監,主題為「溫花蓮」,以「溫」描述花蓮的節奏感,並透過「問」為行動,創造各種問答活絡的現場,與民眾一同探究花蓮的城市樣態與生活形式。本屆將於11月19至21日舉辦,場域以日出大道上16組藝術家限地協作的「8道城市提問」為中軸,兩端銜接起花蓮文創園區的歷史古蹟,以及太平洋公園的自然環境,並延伸串連周邊的溝仔尾店家和壽豐的豐田村。
今年活動內容分為五大類「日出未來河」、「花創火溫酒」、「南濱奔日流」、「溝仔尾問答」和「豐田村秘境」。開、閉幕儀式更史無前例選在11/20、21兩天清晨5點的南濱海邊舉行,邀請大家在天光潮汐中棲石而坐,聆聽音樂與大地的無限迴響。
「日出未來河」是以舊稱為「溝仔尾」的街廓為核心範圍,在日出香榭大道(自由街)從南京街至重慶路的各個路段,用8道城市提問來號召藝術跨域作品。包括林清盛與陶維均的《花式提問》,以現場廣播方式邀請各路豪傑來問答,用問題扣連問題的方式體現多元匯集的觀點與聲音;走路草農藝團的《白浪海嘯吃菜吧》呼籲人們「還是要吃野菜吧」,將與在地單位合作花蓮特選野菜紙箱,也透過動力裝置與作物種子的結合,創造出在海聽濤的聲響,呼應著過去曾經可以看到溪流的日出大道;賈茜茹與團隊創作的《家族》,使用二手傢俱拼製一座可多面向觀看的架高客廳與如橋樑般的長桌,回應溝仔尾過去建築在河床上房舍和福住橋的形象,透過表演者的引導,讓觀眾成為這個混聚客廳裡的短暫家人;《校準:路徑》由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創,以螢光膠帶勾勒大道地面維度,製作地景圖樣,在夜晚透出自體發光的視覺幻境與思辨。
曾令理的《這原是一條河》則是透過霧氣裝置,讓來往的人在奇幻的水氣瀰漫間想起下方伴隨著花蓮的河;《非常動態運動-失序邊境 選段演出》則是由失序場和在地滑板手共同呈現,打造如蹺蹺板的大型金屬裝置及帶有電磁鐵的身上配件,創造一個反重力的「不穩定場域」,表演者在看似失序中尋找秩序,象徵花蓮環境的動態平衡;豪華朗機工的《鏡岕》利用回收鏡子反射大道上的一切,象徵世界自然的循環,在鏡像裡集聚與擴散,一如這個城市承載著人們的相聚與離合;《大道流動問答》則是由9組表演者遊走各區,分別用「走問」、「說書」和「音樂」等方式與觀眾互動,其中的「大人問到底」團隊會以詩詞散文為文本,與民眾互動解籤詩、說唱走問,帶出花蓮城市中富含的文學性。
「花創舞台」是在花創園區舉辦三個夜晚的「火溫酒論壇」,由12位「有故事的人」分享他/她們跟花蓮的生命交集,其中包含兩場文學場次,邀請曾獲多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的程廷和花蓮作家林育德參與,民眾可以悠然坐在舊酒廠的日式屋舍前,溫一壺茶酒相伴,傾聽故事緩緩道來。
南濱公園的「日出舞台」在11/20、21清晨5點各有一場日出儀式的重頭戲,在天將破曉、漁人返岸歇息之際,伴著部落劇會所、冉而山劇場、原舞者、阿努、DJ汝妮的靈性演出,一起迎接日出的魔幻時刻。
溝仔尾巷弄間的店家和產業,是城市演進的見證者,超過30個店家參與,將提供店家問答、城空限定的手作、影像放映、講座和主題書展等響應活動。
由豐田移創指導所規劃的《模擬富民》活動,則是以返鄉青年的真實故事出發,藉由真人農村RPG(角色扮演遊戲)形式,讓報名參與者實地體驗返鄉所遇到的困境與挑戰及竹炮DIY,而更認識農村的人、事、物產與歷史。
活動時間:2021/11/19(五)-11/21(日)
活動場域:花蓮日出大道|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太平洋公園(南濱段)|豐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