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聯文選書 【聯文選書】偶然性的實驗─鄒佑昇《集合的掩體》

【聯文選書】偶然性的實驗─鄒佑昇《集合的掩體》

by ㄩㄐ

若粗略劃分「是否詮釋友善」的光譜,鄒佑昇的詩集《集合的掩體》應該接近「難以詮釋」那端。詩集的構築核心,正是在探討意義的產生,是否能透過符號排列、音樂形式與譬喻結構實現。比如〈小雪〉的最末兩行:

一個喻體曾在街道上遊蕩
後來越來越重,直到什麼也不是

乘載譬喻的喻體,最終什麼也不是,隱約取消譬喻的可能。整本詩集裡,詩人反覆堆疊、擺放不同的物件,不追求意象間的和諧,不以動詞為推進——即使出現動詞,也往往是「名詞式的」堆疊,像是服膺於偶然的結果。

長詩行偶以標點切斷,形成碎片化的行內短語,卻又不動用楊牧式的迴行,堅持強硬的單行節奏感,則可視為對於音樂性的懷疑與破壞。〈潮汐〉一詩或可展示擺放與切斷的效果:

石頭、硬幣、祝賀用的碎紙、樂器的柄
回來,裂開。集會上
你受僱
將球一一拋入頭上的天空。
它們會落下,而你想接住它們

然而本作並未落入拒絕詮釋與自動書寫的範疇。後記裡,詩人反覆辯證詮釋與意義:「作品能夠經受詮釋的介入,無數次於它所在的位置被看作為顯現且彼此遮蔽的意義。」作品是自由的,詩人是自由的,讀者也是自由的。這些自由彼此靠近,終究消除了一切的必然性。詩人在一偶然時刻,觀察到世界如是顯現,因而寫下作品;讀者又在另一偶然時刻,閱讀這些字句,並在詮釋裡誕生新的意義。

因此,《集合的掩體》可視為詩人一次對於偶然性的實驗,在作者、作品與讀者交互凝視的處境裡,建構一個世界。何為「喻體」?喻體可以是世界,以詩去擷取、逼近。

作為一本獻給法國神秘學家與哲學家西蒙・韋伊的書,詩集裡處處可見宗教徵引,且範疇極廣,包含基督宗教概念、奧義書、密教與佛經。作者亦自述,書名《集合的掩體》出自梵文 ekayogakṣema。其原意指涉兩件事物的萌生、存有並互相止歇,卻又相互決定,缺少任一方都無法獨立顯現。我們或可這樣認識:文字與紙、詩人與讀者、作品與意義,彼此在彼此的集合,彼此是彼此的掩體。

《集合的掩體》 鄒佑昇/著・ 雙囍出版(2023.01)

《集合的掩體》題獻給法籍猶太裔思想家,神祕主義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收錄鄒佑昇自二〇一四年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佛學研究所博士後的創作,全書有四十一首詩,十則斷片,以及俳句一首。鄒佑昇的詩作,多由日常中出發,從世俗的節奏中以語言為工具試圖聯繫神祕的哲思。並且讓閱讀者重新領會語言的意義,詞與詞的連結是模糊了事物的輪廓,還是銳化了誤解?人類的語言能像一把樂器,輕鬆地調成和諧的樂音,讚頌美麗的世界?

文|ㄩㄐ
一九九三年生,本名黃昱嘉,迷因文學首腦。出版詩集《偽神的密林》。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等。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