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重點書評 【重點書評】當下現實的缺席與人類中心的復位: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

【重點書評】當下現實的缺席與人類中心的復位: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

by 陳國偉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劉慈欣,香港中和出版

以「三體」系列在西方科幻界引發中國浪潮的劉慈欣,最近由香港出版了他第一本在繁體中文世界的中短篇小說集《流浪地球》,裡面收錄了他一九九九年剛出道時期至二○一八年的六篇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選集中收錄的同名之作,正是今年二月甫上映、他第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由於《流浪地球》的叫好叫座,因此讓人格外好奇這樣一部在「中國崛起」精神旗幟下催生的「國族大片」,究竟與原作有著怎樣的落差?還是它終將標示著即便是劉慈欣筆下那種超越當前世界維度、去人類性科學中心主義的硬科幻(Hard SF)路線,終將不能免俗的成為「中國拯救地球」的太空版《戰狼》?

劉慈欣的小說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其總是能營造浩瀚的宇宙觀,並且提出像是「宇宙社會學」與「黑暗森林法則」的獨創理論。不過這樣的書寫類型,其實沿襲的是西方四○至五○年代科幻「黃金時期」(Golden Age)開啟的太空歌劇(Space Opera)次類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艾西莫夫的經典「基地系列」與「銀河帝國系列」、亞瑟‧克拉克的《拉瑪任務》系列等。而美國影視界與好萊塢分別在六○與七○年代催生的《星艦迷航記》系列與《星際大戰》系列,不但是箇中翹楚,更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透過各種「重開機」的方式,再現於年輕世代粉絲的面前。

當然在亞洲,太空歌劇類型也有許多重要的代表作。無論是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橫跨小說、漫畫、動畫、遊戲、舞台劇等多種媒介生產的《銀河英雄傳說》,或是台灣八○年代張系國在鎔鑄中國文化的「全史學」概念,以回應艾西莫夫的「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所書寫的「城」三部曲。又或是目前台灣科幻中最龐大的宇宙史詩:洪凌九○年代開始發展橫跨了地球曆、銀河曆以及超星曆的「宇宙奧狄賽」系列,而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太空歌劇如何展示出完全去人類中心的多元生命與生態。

雖然太空歌劇類型旨在創造出各種奇瑰炫目、浩瀚壯闊的未來想像,但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它的興盛與美蘇冷戰並開始進行太空競賽的時代背景脫離不了關係。其二是作為科幻小說,它還是有著類型的核心關懷,也就是透過文本中那個遙望未來或擬構架空的「替代現實」,來指涉作家想要思考甚至批判的「當下現實」。正如學者蘇恩文(Darko Suvin)所指出的,科幻中的「新奇」不僅是創造「替代現實」的重要基礎更是為了讓讀者能夠以全新的視角來重省「當下現實」於是乎我們不禁要問對於劉慈欣而言他是否真的有意要創造出一種「替代現實若真的有他真正想要替代的是怎樣的「中國現實

然而這個提問也許並不容易得到解答,囿於政治情勢,中國科幻小說面對自身的「當下現實」,總是在反思與烏托邦衝動之間游移,而往往傾向後者為多,甚至連劉慈欣也不例外。雖然他的「三體」系列,被認為是極端科學理性主義,因而將人編派到最邊緣的位置,完全缺乏對人類文明的關懷。但在《流浪地球》這個選集中,卻明顯可以看到他其實逐漸從「去人類中心」的位置,向「人類中心主義」移動。

像是〈鄉村教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鄉村教師臨終仍在努力傳授科學知識給一群即將被生活給遺棄的孩子,然而卻遇上了當比地球文明更高的智慧存在,在篩檢能夠留存的星球,要透過大數據的問答來決定是否淘汰地球時,地球最終竟然是靠著這個鄉村教師臨終前硬要孩子們背誦的牛頓三大定律,而爭取到了最後的生機,而那個關鍵性的「文明測試」,顯然是有對地球「偏愛」的嫌疑而在既定的規則裡,找到了「通融」的可能性然而為何地球上的人類可以獨享這種特殊待遇其他被快篩而摧毀的星球是否有可能跟地球一樣只是取樣過程中的機率所導致的結果?也因此這個故事最終仍是回到溫情的「人類中心主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鄉村孩子的貧困與教育問題,並沒有因為背熟了牛頓三大定律而獲得改善,更隨著地球的被拯救,繼續地被世間遺忘下去。

而同樣的,〈流浪地球〉講述著科學家探測到太陽的異常,必須在毀滅前趕緊驅動的地球遠離,但最後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巨大的騙局;〈黃金原野〉中富豪之女看似勇敢的宇宙航行,卻是全人類跟著做了一場大夢,是資本主義長達十九年的騙局。而〈朝聞道〉中人類製造了可能造成宇宙毀滅的巨大粒子加速器,被來自外星的高等智慧生命阻止,由於外星智慧掌握了人類許多無法解開的知識謎團,但知曉解答的代價就是立刻死亡,而大批的人類菁英卻仍毅然決然地踏上不歸路。在這三篇小說中,批判的聲音不約而同地都缺席了,明明資本主義與知識菁英對地球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欺騙,不是因為科學家的自大差點造成宇宙的傾頹,就是地球被迫在宇宙中漂流,但那些批判都直接被轉向成對未來的希望,一種「人定勝天」的人類中心主義思維。即便是〈朝聞道〉中的外星智慧,不僅對人類的告誡只是輕輕帶過,最後反而勸勉人類努力超克知識上的懸殊落差,期盼終有進化的一天。

雖然劉慈欣的作品也常與後人類連結在一起,然而後人類對於身體政治性別政治以及各種生命政治的關懷在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中似乎還是被讓位給更「大寫」的道德權力位階而這與他再三強調世人應該向宇宙更大的維度去冒險與探索更遙遠的未來不謀而合。然而這樣的思維不禁讓我們好奇,它與舊冷戰階段美蘇的太空競賽,有多少的重疊?又與中國近年的大國崛起,不斷試圖重寫地緣政治拓展權力與國家資本的「一帶一路」政策,又有多遠(近?)的距離?而這,也許是整體中國科幻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劉慈欣,香港中和出版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劉慈欣,香港中和出版

★ 30億票房電影《流浪地球》改編原著!
★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靈感來源原著《鄉村教師》!

克拉克獎、雨果獎、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中國科幻文學最具影響力作家劉慈欣,最新小說結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將何去何從?曾經是人類文明的支柱,太陽如今成為了死亡與恐怖的象徵。於是人類決定捨棄趨向滅亡的太陽,與地球一起逃出太陽系。歷時逾千年的逃脫計劃啟動,將地球停轉,把這個星球改造成為諾亞方舟。為了生命的存續,人類同時捨棄了季節的流轉,藝術的傳承,倫理、道德、常識等逐漸消失,疑惑與猜忌引發叛亂之火,但方舟終於啟航。「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為了生存而誕生的歌謠,踏上漫長流浪之旅的人類,能否繼續存活下去?

文|陳國偉
現為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台灣現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近作有《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等書。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