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地方,你會稱為鬼地方? ── 「書寫原鄉,叛逆跨越」講座側記
previous post
在強鋒面雨勢洗刷的午後,一場關於記憶與文字的旅行在礁溪緩緩展開。為慶祝開業二十週年,礁溪老爺酒店於今年推出「閱讀與旅行」系列活動,五月七日的第二場講座,迎來旅居德國二十年的小說家陳思宏,首次於宜蘭公開演講。這一場題為「書寫原鄉,叛逆跨越」的分享,不僅帶領聽眾走入他筆下的「彰化三部曲」(《鬼地方》、《樓上的好人》、《社頭三姐妹》),更有小說家獨有的幽默語感,在異國與故鄉之間來回穿梭,細細描繪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風景。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鬼地方》一出版,隨即遭遇新冠肺炎的疫情,許多講座活動中斷。陳思宏說,本以為這本書會就此石沉大海,沒想到它頑強地長成了自己的樣子──疫情期間幾度再刷;隔年夏天,《鬼地方》就得到了臺灣文學金典獎的年度大獎。
「區間車是一切的起點……」陳思宏分享,區間車裡他看著到站面板上的「員林—永靖—社頭」。恍惚之間,他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Günter Grass,為他的故鄉「但澤(Danzig)」書寫的小說三部曲。那一刻,陳思宏心中浮現自己的老家,年年被評選為全台最無聊縣市的彰化,突然萌生想為故鄉寫生的衝動——
「每一站都停的,如此緩慢的區間車,能夠帶你去你這輩子絕不會去的地方。」
什麼樣的地方,你會稱為「鬼地方」?陳思宏引導聽眾說出對這個詞的種種想像,「鬧鬼」、「荒涼之地」、「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的地方」……使用鬼地方作為書名,並授出了十幾國的版權,陳思宏卻說,「鬼地方」這個詞完全無法翻譯成外語;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詞,與鬼相關,又並不指向一個實際的鬼(ghost),反而深入且豐富地呈現了臺灣人思考空間的方式。
入飯店客房前,總要先敲敲門,向「祂」打聲招呼;礁溪老爺酒店沒有「四」樓,很多醫院也沒有。這樣的文化難以翻譯,「比如你在英國的飯店,拿到了四四四號房的鑰匙,你要怎麼解釋,讓櫃臺幫你換一間?」陳思宏舉例,《鬼地方》所要挖掘的風土,其核心是臺灣的人情。擁有那樣的眼睛,陳思宏也分享了他在歐洲見到的「鬼地方」們──充滿荒廢渡假村的希臘小島Aegina Island;再花一歐元就可搭船抵達的,充滿孔雀鬼叫聲的Moni Island;前身是廢工廠的德國電音夜店Berghain……
總是閃爍於這些異鄉的荒涼之間,陳思宏提起故鄉:象徵著童年記憶的「永興游泳池」(返臺時看見永興現在荒廢的樣子,他說他在池邊大哭);殺豬聲、誦經聲此起彼落的「城腳媽廟」(大家會分辨陽廟陰廟嗎?陳思宏問);七個姐姐的家庭,因為重男輕女,只有自己擁有一張足歲時的孩子照片──他是備受期待的兒子,卻為不受期待的姐姐們寫了《社頭三姐妹》。
演講中,我們聽到這些屬於故鄉的複雜氣味與情緒,甚至在陳思宏的異國經驗之中變得更加清晰可識。隨著《鬼地方》德語版的發行,他更成為第一個上德語節目,使用德語介紹彰化的臺灣人,他也分享節目的片段,讓大家一同感受這份分享故鄉的喜悅。「《鬼地方》寫的是彰化縣永靖鄉──我知道絕對很多人沒聽過這個地方,但它是不是永靖其實不重要──只要你讀完《鬼地方》,永靖就是你的故鄉。」陳思宏深情款款地說。
礁溪老爺酒店二十周年「閱讀與旅行:12位旅人‧12場文學行動」系列活動陸續開放報名中,歡迎持續鎖定關注!
撰文|王柄富
攝影|汪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