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藝文行事 2025臺灣文學獎創作獎公布得主  投稿數量創新高 展現多元精采的母語書寫動能

2025臺灣文學獎創作獎公布得主  投稿數量創新高 展現多元精采的母語書寫動能

by 國立臺灣文學館

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持續深耕臺灣文學創作、引領母語書寫風潮的指標性獎項——臺灣文學獎創作獎,今(16)日公布得獎名單,並預計8月2日(六)14:00於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舉辦盛大的贈獎典禮!創作獎包括四大獎項:劇本創作獎、台語文學創作獎、客語文學創作獎及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本屆徵件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共有180件作品參賽,展現臺灣文學創作動能蓬勃。經過20位委員、4場嚴謹審慎的評審會議,最後選出9位具深厚文學實力的得主。

本屆劇本創作獎共有36件作品參賽,為歷年最高。評審團指出,愈來愈多創作者選擇劇本為表述形式,以更具批判性的對話來回應臺灣的歷史創傷、文化肌理與當代社會議題,尤以轉型正義、社會新聞事件改編,扎根於土地的民俗記憶等主題明顯增加。歷經激烈競逐,首獎最終由陳巧蓉的《千年之癢》奪得。其以寄生於人類肌膚隱密處的「疥蟲家族」為主敘者,透過故事接力,揭開關於臺灣島嶼的土地記憶;作品敘事跨越時間長河,語言也跨及古文、粵、英、韓、印尼語與馬來文,以多聲道與多頻道呈現,在層層反轉的黑色幽默中不斷迸發驚喜,編織出一部具寓言感的末世敘事,獲得評審的一致青睞。

台語文學創作獎的投件數量多達79篇,是四大獎項中競爭最激烈的一項。評審表示,台語書寫主題漸趨多元,許多過去的禁忌,已成為今日的核心議題。小說獎由陳龍廷的〈Ké-kui〉拔得頭籌,作者以物件哽在喉嚨,近乎斷氣為題來比喻臺灣的處境。評審指出,這篇政治寓言小說不僅運用多變的文體與簡潔的手法,細數過往被政治壓迫的島嶼歷史,全篇也展現出作者厚實的台語文基礎,有相當多令人激賞的佳句。散文首獎〈啞口新娘家己嫁〉,作者是目前旅居德國的吳品瑜,她細膩地寫出一位受傳統父權觀念傷害過的女性,從自卑、怨嘆、後悔,到最後憑藉母語書寫,走出自我的歷程,情感真摯動人。而從44首台語新詩中脫穎而出的〈「有伊的」歌──紀念瑪麗斯.孔黛(Maryse Condé),兼寫予臺灣〉,作者李長青透過非洲裔法語作家瑪麗斯.孔黛的作品,對應臺灣本身的命運,以優美的詩句讓遙居兩地的我們也感受到同款溫度。

客語文學創作獎共41件作品參賽。散文首獎由〈籠仔肚个光〉勝出,作者是連續三年拔得頭籌的何志明,在這篇作品中,他將病房比喻為牢籠,中風的父親形同囚犯,而身為照顧者的他則成了獄卒。評審認為本篇文學手法高明,客語運用成熟,情節及角色互動鋪陳動人。客語新詩首獎出自18歲的文學新星蕭宥,詩作〈夜光島——刻入潮聲肚个天光日〉刻劃暗夜到天亮的一段時光,詩句簡短有力,讓海島、碉堡、海浪都具有人物性格,形神兼備,表現技巧細密。遺憾的是,今年進入複決審的客語小說因題材過於單一,文學書寫力道不足,評審團最終做出首獎「從缺」的決議。

本次參與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的作品共24件,小說首獎由Lulyang Nomin 魯亮.諾命的〈蚤〉獲得,小說一開始便道出部落土地的開發問題,除了帶有《變形記》的荒謬與視野,也陳述寄生、脫離,殖民、後殖民的掙扎無奈與希望,評審委員一致認為是最能代表今年的小說。散文首獎麗度兒.瓦歷斯同樣也是去年的散文得獎者,作品〈母親結〉以一張母親節的促銷廣告單,觸動離異的母親首次缺席母親節的童年記憶,語言細膩,情感內斂,描寫人物靈活立體,也展現了對部落族人的理解,以及對土地與生活的體察。獲得新詩類首獎的是Uhay Mali Pacidal 徐邱宜婕的〈Mali〉,「Mali」是詩名,也是詩裡唯一的族語,它既是一個名字,也像是一個呼喚或指引,能創造想像的空間,引發讀者獨特的共鳴。

8月2日(六)下午,誠摯邀請所有文學愛好者前來臺灣文學館演講廳參與贈獎典禮,一起為得獎者的文學豐收喝采。

為鼓勵更多創作者投入母語文學與劇本創作,臺文館今年特別規劃「母語.返家:說媽媽的話,寫島嶼的事──2025臺灣文學獎創作本事系列講座暨母語主題日推廣活動」,邀請得獎者與聽眾分享創作歷程與心法。此外,也將舉辦一系列母語文學書寫培力活動,包括「部落文學力」(8/14–8/17,報名至7/21止),以及客語與臺灣台語寫作工作坊,邀請名師指點,協助創作者精進母語書寫。更多資訊將陸續公布於臺灣文學獎官網與粉絲專頁,敬請關注。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