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長篇始動:國藝會與新十年小說】 「協作時代—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側記

「協作時代—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側記

by 徐禎苓
國藝會與臺文館共同主辦「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吸引近百名人士與會,共同關注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伊始於 2003 年,國家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推動「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去年著手建置「長篇小說專題資料庫」,推廣長篇小說不遺餘力。補助案迄今十餘年,為了深化台灣長篇小說的發展脈絡與議題探討,國藝會相偕台灣文學館(簡稱台文館)主辦「協作時代──台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2019 年11 月 2 日於台灣大學博理館舉行。

開幕式上,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概述藝文補助與成果檔案庫建立,不僅在作家創作史上佔有重要意義,補助成果的整理與回顧,也推動知識流通、跨域合作,故希望藉論壇研討文學如何透過協作,發揮跨界整合的效益。台文館館長蘇碩斌分享 2007 年館方主辦的「台灣文學金典獎」,乃至文學館作為文學前鋒,以說故事的方式布置展覽,延伸思考台灣文學的創作、譯介和跨界展演,激盪出文學的可能與機會。

.國藝會與臺文館共同主辦「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右)與臺文館蘇碩斌館長於論壇現場合影。(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右)與臺文館蘇碩斌館長於論壇現場合影。(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論壇率以應鳳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的專題講座「新世紀以後的台灣長篇小說──以國藝會專題成果分類概述」揭開序幕,針對 1997 年以降,常態補助和長篇小說專案共 95 部長篇小說,按作品主題、形式、語言、族群等,擘分九大類:原住民、新∕歷史小說、新鄉土∕後鄉土、新寫實小說與地誌風土、後遺民小說與族群認同、女性小說與性別議題、科幻、台語、少年小說與兒童文學,反映二十年來當代小說的輪廓,也歸結出補助專案對台灣文學發展的意義:首先,補助讓作家完成生平第一部長篇小說,特別是原住民作家,形成原住民文學史首波長篇小說風潮。其次,激發各類邊緣小說──台語、酷兒等創作。第三,作品質量提升,主題多元,能與社會脈動結合,為台灣文學注入新活力,在發展上也具助力。此外,在小說分類的基礎上,論壇延伸拓展「出版與傳播」、「國際推廣」、「教育應用」三大軸向來討論小說推廣與應用。

國藝會與臺文館共同主辦「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吸引近百名人士與會,共同關注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吸引近百名人士與會共同關注臺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第一場論壇由黃美娥教授(台灣大學台文所所長)主持,她以自身研究結合自身觀察,談日治時代台灣長篇小說發端,至今日感官世界改變,傳統的文學概念如何被重新看待。該場次四篇論文分別從出版、改編、轉譯和展示出發。馬翊航(《幼獅文藝》主編)「當代小說的造境與越境──談台灣小說的出版與傳播」從出版環境入手,專訪出版社編輯與曾經獲得補助的小說家,關於創作補助和商業出版的想法;同時提出小說創作者如何別於以往有更高層次的精進與突破。黃儀冠(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暨台文所副教授)在「國藝會補助成果的跨媒介轉化想像?文學IP如何開發──以小說的影像改編與文學傳播為主」中,指出當讀者邁向視覺化閱讀,文學如何發展另一種可能性。她發現國藝會補助的小說藝術性雖高,轉化成影像敘事時卻遭遇無法完整鋪敘的困境,如何對話、協商與互文,成為課題。覃子君(台文館助理研究員)以「拾藏:台灣文學物語」為例,談「台灣文學館藏品轉譯生成與行銷」。趙慶華(台文館助理研究員)在「展示作為方法──文學傳播的各種樣貌」討論博物館如何透過「展示」為民眾提供社會功能。

第二場論壇探討台灣文學在亞洲、西方出版市場與大學教研的現場,黃耀進(內容力有限公司創辦人)、鄧靜葳(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編譯暨版權經理)「台灣文學國際現況(亞洲篇)」分析日本、韓國、泰國、中國對台灣文學的譯介狀況,略述推廣的前置與考量。陳慕真(台文館助理研究員)「文學如何外譯──台灣文學館推動文學外譯的觀察和布局」概覽台文館在外譯工作上的進程、困境,及近期施行的譯者駐村、外譯書系等計畫。石牧民(台文館外譯計畫專員)注意到北美大學在台灣文學教研上的偏食,進而提出台灣如何主動遞出具主題性、議題性、理論性的教科書策略。主持人邱貴芬(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也倡議國家能否有更周全的規畫來支持台灣文學在世界流通的可能。

第三場論壇專論國藝會與中學合作,深耕長篇小說閱讀的成果,由陳昌明(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主持。張俐璇(台灣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與黃琇苓(苗栗高中國文老師)在「文學的共生,教學的實驗──台灣長篇小說與高中國文課的觀察」,分別介紹「小說青年培養皿」的計畫成效,在有料、有趣、有深廣、有溫度的課程設計下,由細讀、精讀到桌遊創發。蔣錦繡(中和高中國文老師)和陳一綾(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國文老師)談及閱讀活化與自主學習,強化文學與個人經驗書寫的連結,紀錄「新課綱下的純文學閱讀實驗風景」。江昺崙(台文館計畫專員)、羅聿倫(台文館研究助理)「文學策展──台灣文學的逆旅之行」以近期台文館展覽「1949戰後移民文學展」為例,簡述史觀及策展敘事。

「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期待促動相關議題的深入討論,圖為現場觀眾提問。(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期待促動相關議題的深入討論,圖為現場觀眾提問。(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論壇小書展,展出國藝會質量豐厚的長篇小說補助成果及臺文館推動文學外譯出版之圖書。(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論壇小書展,展出國藝會質量豐厚的長篇小說補助成果及臺文館推動文學外譯出版之圖書。(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最末綜合座談由蘇碩斌主持,小說家羅傳樵、楊双子、楊富閔以各自跨域書寫經驗──實境遊戲、漫畫、影劇改編,重估文學的當代與未來。羅傳樵與楊双子不約而同認為文學無論類型、雅俗,核心關鍵在於能否觸動人心;楊富閔以《現代文學》「發刊詞」提及的「重建與破壞」談跨界書寫,憶起參與過的書店踏查,及「文學概論是什麼」的叩問,回應「文學可以是什麼」。而文學在作家們的分享裡,慢慢長出新的模樣。

論壇壓軸的綜合座談,臺文館館長蘇碩斌(右起)偕同新世代小說家羅傳樵、楊双子、楊富閔,共談「文學可以是 ?」的大哉問。(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論壇壓軸的綜合座談,臺文館館長蘇碩斌(右起)偕同新世代小說家羅傳樵、楊双子、楊富閔,共談「文學可以是 ?」的大哉問。(國藝會提供,黃湧恩攝影)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