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透過合作尋找藝術新位置:訪問「二○二○第三屆戲曲夢工場」策展人張啟豐、飛人集社劇團導演石佩玉

透過合作尋找藝術新位置:訪問「二○二○第三屆戲曲夢工場」策展人張啟豐、飛人集社劇團導演石佩玉

by 果明珠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二○二○第三屆戲曲夢工場」即將於十一月盛大展開。六個劇團連續六週帶來傳統戲曲與現代小劇場的全新合作。這次採訪邀請到第三屆戲曲夢工場策展人張啟豐與演出團隊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暨導演石佩玉。兩人一來一往幽默風趣的對話三句不離實驗、挑戰,不只描繪出戲曲夢工場的演出圖像,更為其後續創造的可能位置增添傳奇風味。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二○二○第三屆戲曲夢工場」即將於十一月盛大展開。六個劇團連續六週帶來傳統戲曲與現代小劇場的全新合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自二○一三年起,舉辦三屆「小劇場.大夢想」;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則自二○一七年起,除了舉辦「小劇場.大夢想」外,連續兩屆舉辦「創意競演」。二○一八年起,融合前述兩者,舉辦「戲曲夢工場」,今年是第三屆。公部門投入人力物力,將其擴充成更完整的平台,並加入策展人角色,結合行政、媒體、專業、創造,使其成為新一代創作者趨之若鶩的表演舞台。這次採訪邀請到第三屆戲曲夢工場策展人張啟豐與演出團隊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暨導演石佩玉。兩人一來一往幽默風趣的對話三句不離實驗、挑戰,不只描繪出戲曲夢工場的演出圖像,更為其後續創造的可能位置增添傳奇風味。

為平行線拉出交集

此屆的戲曲夢工場不只邀請現代小劇場傑出製作團隊們,更透過公開徵件,吸引廣邀京劇、歌仔戲、布袋戲、客家戲不同劇種的優秀演員、創作者共同參與。張啟豐說:「這般廣邀不同創作者的撞擊與實驗在民間也有,但常因為資源、經費或檔期,使作品發展有限。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戲曲夢工場」平台提供穩定檔期、空間與經費,甚至包辦行政、宣傳,使跨界創作無後顧之憂。」過去,或許偶有現代劇場舞台、燈光、服裝設計進入傳統戲曲,但以演出結果來看,對於形式的影響幅度不大。也或有西方劇場導演將傳統戲曲元素融入西方戲劇,卻也僅將戲曲視為元素應用。而張啟豐認為:「從宏觀的戲曲發展脈絡來看,每個階段都有創新,也皆有流失。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是,是讓場域有更多可能性,在戲曲與當代劇場之間,創造不同的、多元的交流。」不只應用劇種間不一樣的元素,更著墨跨至另一種劇種,將交流實驗定調創造傳統戲曲與當代戲劇中一個全新的中介位置。

為了這樣前景,張啟豐將自己多年來在傳統戲曲研究與現代劇場觀察做結合,以人作為定錨,策略性構思彼此合作可能產生的火花後,邀請各領域傑出的創作者投身。導演石佩玉便說一接到張啟豐電話就答應。張啟豐笑著補充:「每一次邀演都不一樣,但我都以人為主,人對了接下來的合作就容易了。」人作為一種元素,是劇場中最有機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張啟豐運用自己的專業觀察將這項充滿變數卻又有無限可能的元素充分運用,把以往無法交集的平行線拉出交集。舉例來說,石佩玉「以前就非常想跟施如芳老師合作,但是苦無機會。」此次因為張啟豐的牽線,她不只擁有了施如芳老師少見為小劇場創作的文本、嘗試以往不熟悉的歌仔戲,更從欣賞名角呂瓊珷老師美妙的台語音韻到理解,進而以小劇場概念設想如何應用道具、音樂甚至整個空間支持呂老師演出。她也補充道:「我覺得這個計畫可貴之處是參與團隊們都有不論身處傳統戲曲與現代小劇場,皆對彼此有著尊敬的情誼。過往曾想一起合作但沒有機會、不熟悉或合作條件不足,因此透過戲曲夢工場的平台做媒合與合作相當重要。」

飛人集社劇團《虗轉》

從撞擊到交織

媒合成立後,則又是兩個不同領域工作者所需要面對的極大挑戰。石佩玉說:「一開始的工作坊我是真的有點驚訝,戲曲演員的工作方式與我們截然不同。我們在工作坊的工作型態通常是嘗試,試試看有哪些發展。但戲曲演員會問,老師你要不要直接告訴我你要什麼?我有這些招,你要哪一種?」以丑行見長的歌仔戲演員郭員瑜便曾問過他,老師你們偶戲有什麼招呢?「我就問我的偶戲演員,我們有招嗎?好像沒有耶。」打從思考邏輯上便存在差異,彼此擅長又各有天空,因此過去兩者過去即使交集,卻又如彈簧易於彈開。故為使合作更為順利進展,戲曲夢工場平台在邀請與遴選演出團隊之初便設定數項演出條件,讓每部作品都在具有座標的情況下發展。

今年戲曲夢工場六檔演出皆要求主要創作者含有至少一位戲曲專業人員,並要求每個團隊必須有戲劇顧問。石佩玉說:「各團隊安排可能不同,就我們來說經過數次會議訂定方向後,便會與戲劇顧問進行討論。雖然作為導演我很清楚劇本要說的事情。但是不是有辦法以足夠清楚的手法表達,可能有落差。因此便需要戲劇顧問來做檢查的工作,我們是邀請在現代戲劇與傳統戲曲都有著墨的傅裕惠老師擔當。」張啟豐也補充道:「顧問的積極定義是第三隻眼睛,可以以他的學養、經驗、專業,提供創作過程客觀意見,或提供較完整的觀點給劇團作來參考。」儘管不能保證每次戲劇顧問與劇團都能有融洽溝通,但數屆合作結果都確實得到不少正面反饋。

好劇團《杜子春》

放鬆地創造、輕鬆地享受

而在創作過程裡,石佩玉覺得:「彼此先互相聆聽是最重要的。要找到方法了解現代小劇場工作者與傳統戲曲演員如何可以一起工作。」而在擁有穩定創作環境與第三隻眼的觀照下,很快地她便找到了,「一是請演員放鬆,因為傳統戲曲演員善於很快地填滿導演需求,而我更希望大家一起做做看、互相學習。再來,我也調整操偶演員的工作方式。同時儘可能地改變自己對於指令與目標的傳達方式,讓彼此在場上工作可以有較實際的執行推展。」

彼此學習改變後,作品才能繼續推展並一層層深刻著墨欲討論的核心價值。如同《虗轉》所關心的「歷史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灰,灰才是最能夠展現生命力的位置。」戲曲夢工場所創造的機會與帶來的戲劇史走向變化,都是生命力膨發的表現。換言之,「對於這系列演出,便是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包袱的觀賞。不用特定把自己設定成哪一種觀戲族群, 反正就是來看一齣戲,去感覺它的現在以及未來。或許在未來的未來這樣子的灰色地帶,可能可以成為一種劇種主流形式也說不定。總之,此時此刻我們就去感覺它、享受它吧。」

2020戲曲夢工場

演出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11/21-22 飛人集社劇團《虗轉》
11/28-29 河床劇團《分身:身體實驗#1》
12/05-06 好劇團《杜子春》
12/12-13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妙玉》
12/19-20 山宛然劇團《偶人記》
12/26-27 正明龍歌劇團《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六檔節目資訊請上「臺灣戲曲中心官網」或「兩廳院售票系統」查詢

採訪撰文|果明珠
文字工作者、末路小花劇團成員。

圖片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