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匯聚.城市共賞─台中綠美圖12月13日盛大開幕
previous post
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有一座由知識與藝術交織而成的文化森林,名喚作「台中綠美圖」。這座結合臺中市立美術館與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即將於114年12月13日盛大開幕。屆時造訪的旅人與市民,將能在綠意中閱讀、在陽光下漫步、在微風輕拂間感受知識與美學相伴的生活節奏。
綠美圖不僅是一棟棟的建築,更像是一顆顆蘊含城市美學的種子,汲取台中豐厚的文化底蘊後萌芽、茁壯,最終長成一片散發書香與藝術氣息的文化森林。
綠美圖坐落於中央公園北側,西鄰國際會展中心、東接新興開發區域、北臨水湳轉運站,是水湳經貿園區中最重要的文化核心。建築以「文化森林」為概念,由8座量體組成,雖彼此獨立,但透過連通橋、光影與流動的動線緊密串連,形塑出開放、流動且多層次的文化場域。
建築地上層總面積約28,000平方公尺,設計理念以「回應環境」為核心,將碩大的建物拆分成數棟契合環境尺度的量體。每棟量體皆承載不同機能,包括展覽、閱覽與行政空間;而部分量體抬升後而形成的遮蔭廣場與中庭,除了遮蔽豔陽外,也帶動風場增添涼爽氛圍,為民眾創造出可悠然漫步的文化聚所。
地下層總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規劃停車空間、典藏庫房、密集書庫與典藏教育空間,使綠美圖得以容納更豐富的典藏與提供更完整的入館服務。
位於1樓的綠美圖大廳,由鋁製擴張網輕盈包覆,使風、光、綠意能自然穿流。中央以不鏽鋼打造的大型鏡面水池映照光影,讓人一踏入即感受靜謐的氛圍。5樓的「文化之森」則是一座半戶外屋頂花園,透過鋁製擴張網,使建築與自然的界線變得柔軟、透明;在人行的步伐之間,知識與藝術也能自在切換,形成獨特的文化行走體驗。
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共同創立的SANAA事務所,攜手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SANAA以極簡、通透與流動的空間語彙聞名,曾打造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以開放性的建築姿態深受當地居民喜愛。
此次在綠美圖,SANAA延續「自然融入建築」的理念,透過擴張網、曲面牆與開放式動線,創造出能呼吸的建築節奏;劉培森建築師則將在地經驗融入其中,使國際美學與台中文化脈絡自然契合,讓綠美圖成為專屬台中的文化地景。
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是全國首創「分齡分棟」的公共圖書館,設置兒童、青少年、期刊報紙及開架閱覽區,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閱讀需求。館藏囊括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擁有超過百萬冊圖書與電子資源。此外,館內設有digital hub數位光境與世界講堂,讓閱讀不只停留於書頁,更從數位連結、講座與交流中延伸,使知識如光一般在館內自由流動。
位於3樓的圖書館大廳挑高7公尺,以流線型與反光鋁板家具組成空間語言,使光影在室內緩緩流動。服務櫃台、自助借書機、館藏查詢與圖書消毒設備規劃完善,使大廳兼具美觀與實用性。
總館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並且推出開館限定展「世界的索引」,匯以18世紀引領啟蒙運動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結合當代知識議題,呼應圖書館作為城市百科全書的意義;此外,也邀請到長谷川祐次、幅允孝與金草葉三位國際講者接力開講,開啟閱讀的無限可能。
臺中市立美術館以「跨界共融」為定位,致力打造市民親近藝術的開放平台。大廳挑高27公尺,是全台美術館中最高的單一展示空間。螺旋坡道緩緩上升,觀眾得以360度欣賞懸掛於大廳中央的藝術作品,使展品在空間中獲得完全不同的生命與視角。
全館共設有5座展覽室,由迴旋坡道串起,動線靈活且自由,可因應不同展覽型態重新組合。
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更集結來自20國、逾70位藝術家之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裝置、行為藝術與珍貴檔案文獻,以多元的形式探討人與環境、城市與生活的關係。
綠美圖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片以藝術、知識與自然為養分的文化森林。它讓圖書館與美術館不再只是閱讀與觀展的場域,而是人們學習、互動與感受的生活空間。當12月13日正式開幕的那一刻,這座國際級文化新地標將翻開新的篇章,歡迎每一位市民與旅人走入,見證知識與藝術在城市最詩意的角落相遇。(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圖文提供|臺中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