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重點書評 【重點書評】大港的女兒、島嶼的守護者

【重點書評】大港的女兒、島嶼的守護者

by 林芳玫

曾有作家說,「好看是小說的基本倫理」。我完全同意這點。《大港的女兒》厚厚一大本,我一打開閱讀,就停不下來,一頁頁翻過去,期待前幾頁埋下的伏筆可以看到答案揭曉。我就這麼坐了一下,不停的看下去。好看的小說,就是讓你對它上癮、停不下來。

新世紀以來的台灣文壇,政府文化機構及民間基金會舉辦各種名義的小說獎,長篇小說是最受歡迎的投稿類目。投稿者不約而同地有這樣的認知:長篇小說就是歷史小說。我們看到過去十年來台灣文壇書寫歷史的潮流:有的採取高度的語言實驗技巧、有的層層堆積厚厚的史料而缺乏敘事手法、有的意欲表達國族認同、有的質疑任何形式的國族認同。這些歷史小說,讀來都有沉重之感,與「好看」完全背道而馳。

柔縉是知名的大眾史學者與數本暢銷書作者。當一般歷史學者致力於朝代帝王將相的政治規劃與軍事征服,柔縉從大眾的日常生活著手,介紹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讓我們彷彿自身進入了她筆下的歷史世界,而她最擅長的,就是日治史。此書的定位是「時代小說」而非「歷史小說」,前者係以過去某時代為背景,重視人物與情節的鋪陳;而後者以歷史事件為主題,作者若無足夠歷練,很容易展現如下缺點:純粹堆積史料而缺乏小說應有的想像力、人物扁平化、情節枯燥乏味。柔覲的時代小說寫得活潑生動,雖不標榜歷史,但由工筆描繪的時代背景,讀者還是能感受到日治、二戰、戰後、二二八等重大歷史事件。

柔縉這本書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敘述海外台獨教父英吉與妻子愛雪的奮鬥故事--兩人的名稱皆為虛構。作者打破寫傳記的格式,以小說筆法來敘事,多了想像力的馳騁,因此此書不只是在介紹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如何默默支持丈夫的台獨事業,更在於創造獨特的「時代感」及其「氛圍」,引領讀者到不同的時間與空間探索。

小說從女主角愛雪的童年開始寫起,許多細節栩栩如生,例如學校裡的唱遊課、體育課,顯示出愛雪從小的個性就是活潑外向、勇於接受挑戰。小說前半花費很長篇幅敘述高雄地區首富王家的爭產糾紛,愛雪的爸爸被叫去當分家展的見證人,反而惹的二房兒子更反感。這個主題的書寫耗費不少篇幅,讀者一開始以為是一個豪門富戶勾心鬥角的故事。愛雪的父親到底拿了什麼東西,即使事後歸還,仍讓王家二房懷恨在心?這個謎題在書中出現的很早,卻在全書快結束時才揭曉。作者擅長布置懸疑,這也是讀者拿到書就停不下來的原因之一。

作者在描述日治時期與戰後至今兩個時代,顯然對日治時期鑽研甚久因而寫起來猶如再現一個栩栩如生的立體世界,對這個世界的評價也是正面多於負面。愛雪的成長過程一路順利,縱使在學校碰到差別待遇,在父親的開導之下,殖民者的歧視隨之消解,未曾影響愛雪的心靈。例如班上第一名可以當級長,而愛雪得第一名只能當股長,第二名的日本同學當級長。愛雪問爸爸為何如此?爸爸說,不論是級長還是股長,最重要的是替同學服務。愛雪接受這樣的解釋,似乎意味著她自己就有不與人計較的開闊心胸,也因此而失去省思殖民結構的能力。

撇開這些日台差異不談,愛雪對日治時期下的童年,整體感覺是「幸福」。作者流暢的文筆,加上善於安排有趣的細節,的確是女主角的童年散發某種光暈,一種非常日式情調的小確幸。進入戰爭期,愛雪充當護士時,看到傷兵身上血淋淋的傷口長蛆,她固然感到震驚,卻未因此而對戰爭之殘酷有所反思,似乎被日治時期的殖民與愛國教育徹底洗惱了。

小說來到在戰後,交代過二二八及政治整肅的年代,愛雪的丈夫英吉為了躲避政治迫害而移居日本,愛雪隨後也帶小孩來,全家在日本團聚。從這裡開始,故事進如愛雪如何成為商場的女強人。她曾賣過衣服、開過餐館、最後開洗衣店,並擁有數十家連鎖店。柔縉在這方面發揮了她擅長的物質文化之描寫。光以洗衣機而言,機器的樣式、門開在哪裡、滾筒如何運作、燙衣服的熨斗之進化,種種細節描述,更證明作者大眾史學的功力,可以從人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及使用器物,反應出物質文明的進化與社會的變遷。

愛雪的丈夫投身台獨的革命事業,把太太辛苦賺來的錢投入革命活動,而愛雪永遠默默支持,連記帳都沒有,全然信賴丈夫及其革命友人。這麼能幹的女人卻秉持丈夫為天的觀念,讓丈夫出面當主人,而太太則是隱身在後。作者利用女兒長大成人後,有了自己的事業,展開一段母女對話:女兒認為女性可以獨當一面,爸爸在外把媽媽的洗衣店說成是「自己的」事業,女兒表示不滿。愛雪面對這樣的質疑,仍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那就是在丈夫背後默默支持。

雖然這是以真人真事為骨幹,作者卻又強調這是小說的寫法,加入作者的虛構與想像。既然如此,作者何妨更大膽些,剖析女強人深層的心理狀態。以我這個讀者看來,這麼能幹的女性,在日本社會難免受到壓抑與異樣的眼光,若是搬出丈夫當擋箭牌,可能可以爭取到更多行動自由及正當性。

關於愛雪的丈夫英吉從事海外台獨革命事業,作者鋪陳並不多。加上愛雪全力支持而不過問,所謂台獨革命事業顯得空泛些。

作者在小說開頭埋了一個懸疑的問題:「王家老爺給愛雪父親一個鐵盒子、愛雪父親歸還。那盒子裝了什麼?」這個謎題到小說快結束才解決,且攸關當時戒嚴時期的告密文化。此處作者極富巧思,把豪門遺產恩怨連接到戰後的告密文化,愛雪的父親因而不牽連。愛雪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日本度過,卻關心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不只是支持丈夫的理念,更可說是島嶼的守護者。

作者寫好看故事的能力遠超過當代許多小說家,也許人物塑造有點扁平化,整體而言,仍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書。

《大港的女兒》
陳柔縉,麥田出版

孫愛雪,從不畏懼。出身苓雅寮的她,從小就展露出開朗無畏的特質,腦袋裡總有許多創舉。

上小學校時,班上的台灣孩子不多,而日本籍同學不時挑起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例如為何愛雪的姓只有一個字,只念一個音,跟其他同學不同。在大人眼裡,這類問題或許是刁難,她卻不以為意,甚至自設了小小圖書館,大方借故事書給他們。愛雪念高雄高女的四年,都在戰爭的霾霧裡。畢業後,她順利應徵進三井物產高雄支店,派在營業課。當時,布貨變得更加稀貴,分配有限,經常引起店家之間的火爆紛爭。不想應付這種場面的主管,竟將任務交給年僅十六歲的愛雪。然而,她的頭腦有個習慣,與其苦惱黑暗一整天,不如花一分鐘想出明亮的解方。第二天,不到半天的時間,布料很快分配完畢,所有店主毫無異議。

一九四五年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一個時代終了。原以為的光復,卻是讓愛雪迎來兩次椎心的離別,父親被迫逃至香港,自此音訊全無;丈夫也因遭舉發為異議分子,只能遠走日本。她原可以赴日念大學,原可以是醫生太太,這些都被政權捉弄變形,似乎就要從幸福墜落。然而,她毫不回首顧影自憐。幾年後,愛雪亦來到日本。在三井高雄支店的經歷,讓她知道了何謂商販,並咀嚼到買賣的趣味。她先後在田園調布做衣服貿易、在渋谷開食堂、開連鎖洗衣店,乃至於接手製藥會社,只為扶贊丈夫全心投入海外台灣人團結運動。

女性也可以勇往直前,成就很多事。愛雪濃烈的生命力,她的勇敢、她的內斂、她的果決,無疑側記了一個時代的人物影像。

文|林芳玫
曾任教於政治大學新聞系,出版《女性與媒體再現》一書。現任教於師大台文系,教學與研究領域為歷史小說、性別與國族。散文集《跨界之旅》曾獲金鼎獎。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