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承「功」,而與眾不同 2021承功─新秀舞臺、2021駐團演訓育成聯合展演

承「功」,而與眾不同 2021承功─新秀舞臺、2021駐團演訓育成聯合展演

b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保存傳統戲曲發展,積極培育優秀人才,鼓勵有志從事戲曲表演的年輕人,在學習的道路上成就自我。十月下旬起,臺灣戲曲中心將推出「二○二一承功—新秀舞臺」和「二○二一駐團演訓育成聯合展演」,「新秀舞臺」匯集了國內十二個傳統戲曲表演團體,共計十六位戲曲表演新秀,以師承傳統為核心,打造屬於青年演員的表演專場;而「育成展演」,則匯集了十二團、五十七名的習藝生,透過團隊聘請的資深藝師教導團員,協助表演團隊培育優秀人才。藉由不同的培育目標與模式,期望戲曲新秀能不斷精進技藝,發揚傳統文化的價值。

在娛樂、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戲曲始終處在邊緣的位置。然而,眼下有這麼一群年輕人,毅然投身於傳統戲曲表演,走上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他們或許沒有時下年輕人的光鮮亮麗,卻能在舞台上綻放光芒。對這群人來說,練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過時間的淬鍊,「功」讓他們與眾不同。日常生活的單調、孤獨與不自由,卻是他們在舞台上邁向自由的唯一路徑。

從外台來的小孩─「春美歌劇團」孫凱琳

一九九六年出生的孫凱琳,來自南台灣歌仔戲三天團之一的「春美歌劇團」(另有「秀琴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母親郭春美更是歌仔戲界的天王級人物。從小在戲班長大,五歲便開始在外台演出,但沒有想到的是,進入國小之後的她,卻開始排斥演戲。「小時候常常演老娼、店婆一類的角色,台下觀眾的反應都很不好,甚至我出場被認為是上廁所的時間。」或許是來自母親光環的壓力和觀眾不友善的眼光,她曾一度逃避表演,「裝睡的人,怎麼叫都叫不醒」孫凱琳如此形容當時的自己。等到了國中,她逐漸意識到,出生在一個家族戲班,似乎沒有其他路可走,她決定全心全意投入戲班演出,認真面對歌仔戲這條路。

成長於外台戲班的歌仔戲演員,很難接觸如劇校科班的正規化、系統化訓練,一切學習的開始都來自摸索與模仿。孫凱琳表示,一開始和其他科班生合作時,常常會覺得不好意思,因為自己始終沒有經過「正統」的訓練。但隨著自信與經驗的增長,她認為,「外台學會的是臨場反應,場上有狀況發生時要馬上解決。」此外,外台歌仔戲的演員在台上也要懂得掌握觀眾的情緒,要如何利用人格魅力吸引觀眾,這也讓她在舞台上,逐漸找到發光的方式。

此次在「新秀舞臺」中,她將帶來《關公出世》,劇中除了要一趕三之外,其中一段是關羽要變成紅面關公,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換裝,這對表演和舞台技術都是一大挑戰。為了挑戰如此吃重的戲,孫凱琳向臺灣豫劇團的殷青群老師學習。殷老師以戲帶功,在角色詮釋和身段動作上特別嚴格要求。儘管個頭較小,扮演關羽特別吃力,但她的好表現,仍讓殷老師驕傲地說:「我有妳這個徒弟,我覺得非常的幸運、非常榮耀!」儘管彼此沒有真正的拜師儀式,兩人平時的好感情早已超越師徒,更如同父子。

孫凱琳今年以《雨中戲台》,第三度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項,「這次不是在自己家裡劇團入圍,所以特別開心。」如今的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每天都在演出中渡過,和一般年輕人相比,她的日常很不平常,她身上的「功」,是從難以計數的舞台實踐中累積而來。

明珠女子歌劇團林郁璋演出《薛丁山招親》(林榮錄/攝影)
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范心瑜演出《送京娘‧夜送》(林榮錄/攝影)

樂天的小花臉─「當代傳奇劇場」林益緣

一九九九年出生的林益緣,外號幾摳,主修丑行(又稱小花臉),從小被母親送入臺灣戲曲學院學戲,坐科八年。每個禮拜一到五,每天五點半起床先練毯子功,八點半到十二點開始練習身段動作,下午是學科課,到了晚上六點還要練習京劇姿勢,直到十點才能回宿舍休息。由於個頭是全班最小,林益緣經常被老師抓出來加強訓練。對於比別人付出更多,他一點也不在意,「現在回想那時的付出,才造就今天的我。」

「無丑不成戲」,是京劇界的一種說法,舉凡旗、鑼、傘、報,或是搭配主角的綠葉角色,都不能缺少丑角的存在。林益緣表示,臺灣京劇環境因為師資的關係,能養成的小花臉非常少,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可以跟很多老師學戲,表演也比較多元化。十二歲時,他加入「傳奇學堂」,受到吳興國的栽培,林益緣從吳興國身上學到許多,尤其是在做人處事上,更感受到一個好演員應該有的態度。此外,林益緣曾於二○一九年,拜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石曉亮為師,習得《時遷盜甲》的經典武丑劇目,亦十分難得。

林益緣將在《盜王墳》中飾演時遷,除了有京白、唱段的表現,劇中還要把褶子拿起來耍,「水袖耍起來要輕盈,衣服的穿脫也要流暢,但又不能丟失武丑輕、跳、快、脆、衝的表現特點。」對他來說,第一次參加「新秀舞臺」特別感到壓力,「這是一個很好展現自己的機會,如果沒有把握住的話就會很可惜!」面對自己的心理壓力,他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反覆練習,直到在舞台上游刃有餘的那一刻,「我希望在台上帶給觀眾歡樂,觀眾的笑聲才能紓解我的壓力。」

薪傳歌仔戲劇團鄭云茜(左)與江怡璇(右)演出《李三娘‧井邊會》(林榮錄/攝影)

資料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21承功─新秀舞臺
10/21-11/07 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110年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 育成聯合展演
11/05-11/28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小舞台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