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讀艾略特:我已被埋葬的人生/鄭焙隆

【當月精選】讀艾略特:我已被埋葬的人生/鄭焙隆

by 鄭焙隆

現在紫丁香盛開,因此
她的房裡有一盆紫丁香
她邊說著話, 邊捻著一朵。
「我的朋友啊, 你可不知道
人生是什麼,手中緊握著它的你呀可不知道;
(慢慢捻著紫丁香的花枝)
「它從你手中溜去,消逝了,
靑春是殘酷的,不知後悔
卻對著它看不見的情境微笑。」
當然,我微笑了,
且繼續飲茶。
「然而這些四月的傍晚,多少使我想起
已被埋葬的人生,以及春天的巴黎,
因此我心中感到無限寧靜, 我發現,畢竟
這世界充滿美好和靑春。」

──〈一位婦人的肖像〉(節錄)

Now that lilacs are in bloom
She has a bowl of lilacs in her room
And twists one in her fingers while she talks.
“Ah, my friend, you do not know, you do not know
What life is, you who hold it in your hands”;
(Slowly twisting the lilac stalks)
“You let it flow from you, you let it flow,
And youth is cruel, and has no remorse
And smiles at situations which it cannot see.”
I smile, of course,
And go on drinking tea.
“Yet with these April sunsets, that somehow recall
My buried life, and Paris in the Spring,
I feel immeasurably at peace, and find the world
To be wonderful and youthful, after all.”

剛好前陣子聽演講才知道,艾略特原來也讀哲學。據說他雖然迷人,卻也偶爾拘謹、獨斷,彷彿超然而獨立。他自稱是個文學上的古典主義者,但其實讀艾略特不難發現,他除了學養深厚,還不停多方探索,且能兼容並蓄。比方說,他的早期作品一方面從同時代法國作家學來了不羈的姿態和筆法,另一方面卻也旁徵博引,讓大量意象和典故以明喻或隱喻的方式穿插在詩作中。正因為他能在追求突破的同時,為乍似天馬行空的詞句賦予巧妙的秩序,艾略特成就了有自由面貌的現代詩。

我曾經無比嚮往這樣的境界,什麼都可以說,沒有內容與形式的限制,只因為作品展現了美。因此,雖然我也喜歡歌頌愛情、友情與青春且能讓人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卻深深懷疑自己的音樂創作是否有任何價值。仰望巨人,我一直覺得自己平凡、渺小,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相信,我太過微不足道,根本沒有必要讓我的自負與恐懼這樣評斷自己。

年輕記憶裡的咖啡館曾經煙霧瀰漫,播放節奏分明但不咄咄逼人的音樂,與桌椅、燈具、牆上的海報和照片一起營造出稍微曖昧的品味。我覺得那個年輕的我最初是個十分熱情誠摯的人,然後我慢慢塑造了自己的樣貌。有一次,一個朋友在那裡對我提起某句我曾經下過的浮誇評論,我卻笑笑回答說:說過的話,我一說完自己也就忘了。後來,另一個人對我說了同樣的話,角色互換,我才知道,當年有點個性的我,對待友誼的態度太漫不經心了。當我想要珍惜,能保留的東西卻愈來愈少,我就知道自己正在死去。

文|鄭焙隆
獨立音樂人、學術工作者。

■ 2022 十月號|456 期  ■

1922年,詩人艾略特(T. S. Eliot)出版長詩《荒原》(The Waste Land),用繁複的典故和意象,回應時代的巨大轟鳴,也挑戰人們對詩歌的理解,開啟現代文學的巨輪。2022年,《荒原》出版一百週年之際,我們將在十月的每一天,閱讀一段艾略特的詩句,且聽當代詩人如何詮釋,漫遊詩人踏過的倫敦街道,溯源一本詩集的誕生,透過對荒原的想像與吟唱,讓詩的韻律與節奏充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