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幸福學】幸福學觀察/選擇顏色之後,便是幸福的開始─專訪色彩心理學研究者彭姝樺

【幸福學】幸福學觀察/選擇顏色之後,便是幸福的開始─專訪色彩心理學研究者彭姝樺

by 蘇曉凡

幸福世代牛奶糖企劃前期,進行各世代抽樣調查。針對最喜歡的顏色?說到幸福想到的顏色?意外地發現「藍色」是各世代普遍喜愛的顏色,而「粉紅色」則是各世代說到幸福想到的顏色。究竟為何有如此一致性的答案?色彩,或說是一種語言,對人們來說象徵著什麼意義?單元邀請色彩心理學研究者彭姝樺,分享選色的背後原因以及顏色所代表的幸福意義。

彭姝樺

學學、Career等企業顧問公司、台北多所教育機構等教學工作。《今周刊》、得利塗料、《漂亮家居》、《SH設計雜誌》、《美麗佳人》、《WITH雜誌》等專訪。企業教育訓練:學學基金會全國美感教育、America Tour設計徵圖競賽評審等。著有《色彩暗號:關於那些人的顏色學,心裡事》、《色彩會說話:從心出發》。

在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裡,女主角阿黛兒深陷染成藍色的愛意。那藍色,代表如水的溫柔包容,也是望見的憂鬱。而今年聯合文學雜誌與森永牛奶糖的聯名合作,以幸福作為基調,在「色彩幸福學」調查結果中,藍色,成為在各個世代備受喜愛的顏色。

這次調查,除了詢問受訪者最喜歡的顏色,也包括問題「說到幸福所想到的顏色?」

採訪一開始,先問了色彩心理學研究者彭姝樺,對於調查結果,有哪裡令她意外或驚喜的嗎?「其實沒有,我這一兩年上課就常跟大家說,喜歡藍色的人在急遽增加。」

「學過色彩的人,也許懂色彩心理學,但卻很少人知道是怎麼推論而來的。」彭姝樺教授色彩心理學多年,不間斷地投入色彩心理學脈絡的梳理工作,「很多色彩心理學的書都寫道,紅色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但那就只是一句話而已。」她舉出一個日本研究,人在紅色光源下曝曬一段時間,體溫平均上升 1 至 1.5 度,在藍色光源下,則反之。

彭姝樺閱覽無數資料,找尋並拼湊色彩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實際連結。所得來的心得是:「人就是另一種自然生態。」

看到紅色,我們聯想到火;藍色,是水、是海洋;綠色,是植物、是山……在人類肉眼所及的顏色範圍,是頻率約 790 至 400 兆赫的紫光到紅光,那是顏色頻譜上的一小段,圈成圓便是色相圈,「那一圈涵蓋人類(視線裡)的一生。」

人與色彩的關係,不僅止看見。彭姝樺以生物反饋系統接續說明,「人體很像是一個色彩儲存室,不同顏色有其屬性,存在於特定腔室(或身體部位),身體講求平衡性,若腔室能量不平衡,便會啟動機制,驅使我們從外在吸取(顏色)。那是一個自然機制在幫我們做平衡,選顏色就是在做平衡。所以喜歡的顏色,也可能是我們內在所缺乏的,才必須吸取。」

回到海的藍色,彭姝樺說,藍色連結的是,有點距離,較冷的氣息,冷靜理性,有邏輯,也有責任感。所對應的身體部位則是下顎、肩頰骨,「這裡也是人對寒冷最有感的部位。」

這幾年,台灣頻頻躍上國際,在疫情爆發後,台灣更交出卓越的防疫成績,成為國際榜樣。然而,台灣之光所帶來的矚目,也轉化成台灣人的自我約束,一句「不要丟台灣人的臉」,就是整體社會講求自律、自尊的結語。

「這一兩年我們社會最流行自律,自律就是藍色,非常的藍,大家負責任地搞定自己,溫和有禮貌,不喜歡把麻煩丟給別人,也不接受別人的麻煩。」

「藍色也代表創新力,他們不太喜歡分享情感,但做事上有很好的推演能力,講求精緻,只要給一個方向,他們都能解決問題,創造出成品。」這也正好對應到近年台灣產業發展。

色相圈上,位在藍色對面的互補色是橘色。橘色,指的是人與人凝聚的溫暖之色,對應的身體部位是腸道。「所以,整體社會看起來平和,但其實有些問題存在,像是許多人的身心可能沒被照顧好。」彭姝樺補充說道,腸神經與神經系統極為相關,也許這也是大腸癌長年位居台灣人癌症首位的因素之一。

正巧的是,調查結果顯示,橘色正是多數人認為幸福顏色的第二位。

相較於「喜歡的顏色」通常是投射個人內在的性格與狀態有關。「幸福的顏色」展現近於本能的感受,也因此在調查結果上,不分世代都極為相似,「人是溫體動物,你問幸福,通常就被選的就是暖色調。」位居幸福顏色第一位的是粉色,彭姝樺解釋,粉色代表母性、被愛,「那像是根植人的記憶裡,躺臥在母親懷中的溫暖輕柔的安全感,似乎能把一切危險困難都隔絕於粉色之外。」

當藍色被多數人喜歡著,作為互補色的橘色現身幸福彼端。所謂過多的喜歡,也許正是凸顯一種失衡,人們拘謹自律地過日子,卻不小心與幸福走遠。「互補色相當重要,象徵的是陰陽調和,所以沒被看見的對應色,才是我們需要挖掘理解的。」

色彩暗號/淡紫色的靈魂 在淡紫色的帷幕後窺看世界 色彩心理學研究者彭妹樺遇上普魯斯特

《聯合文學》雜誌 NO.444:馬塞爾.普魯斯特誕生150周年紀念

說起來,每一種顏色都有美好與缺點,那來自色彩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彭姝樺舉例她在課堂裡的一個環節,藉由問題請學員選出顏色,透過這些顏色,她進而去分析學生們的過往至今的經歷與狀態。她解釋,顏色作為一個普世性的媒介,藉由她的剖析讓一個人試著以旁觀姿態看到自己,「潛意識會用顏色留下標記。」

2021 年台灣疫情大爆發後的新一期課程,面對大環境的多變未知,有九成學員選擇了紫黃這對互補色的組合。紫色,代表著為未知,不確定,追求有形之外的,尋背後意義的。學員們隱藏著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但當彼此瞧見對方身上也有紫色,似乎了解到這是一種集體性影響,「人在客觀開放性視野下,會擁有比較多安全感。」當課程結束後,許多學員回饋透過理解現況,身心放鬆許多。

「看見本身就是一個讓自己幸福的方法。在顏色中認識自己後,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彭姝樺說。

幸福,自始至終都源自於內心踏實。「當我們開始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敬重萬物與生命。朝著自己選擇的人生樣貌前進,就走在獲取著幸福的道路上。」

採訪撰文|蘇曉凡
文字工作者。畢業於政大新聞所。喜歡故事、認識人和社會。曾任職於藝文雜誌、新聞媒體。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