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駐站作家 【十月|駐站作家】每天來點古典樂,但有時候不是

【十月|駐站作家】每天來點古典樂,但有時候不是

by 編輯部
設計|YJ

自 10 歲錄製廣播節目,除了古典音樂外, 焦元溥似乎也和廣播結下不解之緣:「我一週有六天的廣播節目……」加上時不時的通告節目,大概是全年無休。儘管如此,只要談到古典音樂,他仍然眼中有光,滔滔不絕:「音樂是聽不完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各自聆聽古典音樂的方式。」因此接下來十月的每天,無論你在哪裡、身邊有誰,元溥都會在聯文與你空中相會,每日送你一首歌和3分鐘的廣播,和你談談閱讀、聊聊心事、有笑有鬧,不怕聽不到想聽的 ——

Day.1:演奏家的戰馬

演奏家:Dmitry Shishkin/作曲家: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Проко́фьев

★ 30 秒重點提示

  • 當很會彈鋼琴的作曲家 vs 很會彈鋼琴的鋼琴家____?
  • 如果你想到德米特里.希斯金(Dmitry Shishkin)你會想到__?

Day.2:Jessye Norman,紅寶石般的透明歌聲

★ 30 秒重點提示

  • 世界著名歌劇演唱家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於 9 月 30 日辭世,在白人主宰的古典樂界,潔西諾曼是年輕非裔女性中的先驅,她渾然天成的高亢嗓音與充滿活力的個性,馬上受到眾人喜愛。
  • 元溥老師這樣形容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的演唱:「如紅寶石般,透明清澈帶有高貴、神聖之氣。包括這次與大家分享的這首歌,更耐得起時間。」如果你還不認識這位歌唱家,希望你點入連結,細細聆聽這百年難得一見的聲音。

Day.3:自由的渴望,送給勇敢的香港

★ 30 秒重點提示

  • 貝多芬畢生唯一歌劇《費德里歐》》(Fidelio),原名《雷奧諾拉》,經過九年數度修改和更名後才呈現現在的風貌。歌劇的情節描述在專制的暴政下,一位婦女不惜冒險,女扮男裝的到獄中營救受奸人陷害的丈夫——這類的題材,在當時叫做「拯救(救援)歌劇」,是在當時很風靡的題材,呈現自由的勇敢,與人性的光輝。
  • 願以這首詠嘆調,送給這段時間不斷教會我們勇敢的香港人民,祝他們平安。

Day.4:聆聽創作,聽錯也沒關係

★ 30 秒重點提示

  • 臺中國家歌劇院在 2016 年開幕時,就規劃了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全本 4 年計畫,每年秋天演出一部,不但是歌劇院這幾年「遇見巨人」系列的重頭戲,也成為全臺灣的年度表演藝術盛事,吸引包括港、澳、新加坡、日、韓各地愛樂者前來欣賞。在《萊茵黃金》、《女武神》、《齊格飛》之後,最終回《諸神黃昏》將於 10 月 4、6、10 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三場。
  • 我聽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是在國一,長大後重新對著歌詞來聽,才發現當初的對故事都理解錯誤,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之後再重新認識就好,甚至錯誤也有另一種美。他其實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很精彩的神話故事:有愛情、有謀殺、有精采、有仇恨……帶給我的感動,從國中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

Day.5:墜入魔道的,反而是 ___

★ 30 秒重點提示

  • 法國作曲家馬斯奈(Massenet)是最受歡迎的法國歌劇作曲家之一,對法國歌劇有著深遠的影響。著名歌劇作品有《曼儂》(Manon)、《薩佛》(Sapho)、《泰伊絲》(Thaïs)等。《泰伊絲》是以法國文學家法朗士(Anatde 法國,1884-1924)的著作為基底,描述名妓泰伊絲過著奢華宴樂,敗壞風俗的生活,修士阿塔納爾決心拯救其靈魂,由此諷刺教會各種荒謬的制度。從中你可以看到,或許墜入魔道的,不是泰伊斯,而是……
     

Day.6:多年後,以信仰之名腐化的人們,依舊如此

★ 30 秒重點提示

  • 最近這幾週都沈浸在法國諾貝爾得主:安那托爾·佛朗士(Anatole France,1844 − 1924 年)的作品。本名安那托爾.法蘭索瓦.蒂博(François Anatole Thibault),因為熱愛法蘭西,便將自己的筆名取做「France」。不過他對祖國的熱愛表現到了創作上,便顯得批判與諷刺:社會亂象、宗教政治的腐敗與資本主義下的受壓迫者等,授與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也因此認為:「法朗士的作品特色有著高貴的風格、深刻的人類同情、優雅,以及真正法國人的格調。」
  • 他的作品沒有否定宗教的價值,但著重反諷以信仰、真理之名腐化的人們。這樣的現象,當年看如此,過了這麼多年,到現在的台灣,不也是這麼如此?

Day.7:小說角度 vs. 歌劇目光

★ 30 秒重點提示

  • 這次台中歌劇院合作企劃企劃《瘋歌劇快易通》系列節目,從經典故事到宮鬥情仇、情挑魅惑到自我解嘲,6 場精選沙龍將歌劇一網打盡。其中即是部分選段《泰伊絲》(Thaïs),並邀請女高音:林慈音、男低音:羅俊穎、鋼琴:許惠品、小提琴:杜明錫合作。
  • 小說與歌劇看待教士的角度有些許不同,佛朗士在小說中,比較強化基督教士墮入魔道的狀態,但歌劇版本的教士,反而像是被情愛、慾望所困,看不開的人們。馬斯泰給予教士的目光比較溫與煽情,大家可以聽聽看這版本的音樂,比較歌劇與小說的不同!

Day.8:我們能做的,是把正確的訊息傳遞出去

★ 30 秒重點提示

  • 無論是自己的廣播,或是這裡的分享,初衷上沒有特別希望每一天都在討論香港的事情。但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香港正在發生的事。真理不怕辯駁,為香港朋友點播的這首歌,祝福此刻的香港。

Day.9:用一隻眼睛,換取永恆的權力?

★ 30 秒重點提示

  • 瞬息萬變的世界,如果我們低頭了愚蠢與不合理的要求,那我們或許也只能一直低頭下去。
  • 今天要分享的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用一隻眼睛向世界白楊樹換取永恆的智慧」,北歐神話裡諸神的首領:沃旦(Wotan),在《女武神》歌劇裡,告別自己愛女的音樂,非常非常感人。也希望大家能認識更認識這個神話有趣的設定:即便擁有了權力,也不可能是全能全知。

Day.10:生日快樂,紀新(Yevgeny Kissin)!

★ 30 秒重點提示

  • 雖然今天是國慶,但我要選播的歌曲跟國慶與慶典都沒有關係……主要想跟大家分享我因訪談認識的一位朋友:俄國知名鋼琴家紀新(Yevgeny Kissin)的音樂,10 月 10 日是他的生日,在此祝福他生日快樂!
  • 熟識紀新(Yevgeny Kissin)的人都知道,他拒絕去任何共產國家演奏,就算給他再多錢,他不去就是不去。為什麼?花一分鐘,聽聽紀新(Yevgeny Kissin)堅持的原因吧!

Day.11:讓諾貝爾文學獎,開啟我們更寬廣多元的閱讀

★ 30 秒重點提示

  • 昨天是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我特別對 2018 年的得獎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感到有興趣,她之前有來過台灣,先前的作品,無論是《收集夢的剪貼簿》、《太古和其他的時間》與《航班》在台灣也有發行,雖然我得誠實地說,我並沒有閱讀過……但或許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對我另外的意義所在吧!雖然並不是非得用文學獎將作品歸類榮譽,但透過這樣國際性的獎項,可以讓一些對文學有興趣、但不是大量閱讀熟悉文學的「圈外人 / 非專業人士」有機會能認識不同類型的作家與作品,也是非常好的事情!p.s 回想當年,我也是因為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得獎才認識她的!
  • 因為有波蘭作家得獎,我發訊祝賀簡訊給波蘭鋼琴家齊瑪曼,大家來聽聽他正在日本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三號鋼琴四重奏,是我最愛的作品之一。

Day.12:在沒有電影的時代,鋼琴結合朗誦即是…

★ 30 秒重點提示

  • 今天要去台中為「張艾嘉與嚴俊傑的音樂鬼故事 2019 NTT 遇見巨人——《曖魅》」擔任節目的引言人。這場音樂會是將朗誦、演奏結合的演出,不只能聽到魔性奇幻又刻骨銘心的經典名作,還能感受人聲表現的豐富多姿以及鋼琴炫技的繽紛燦爛。在沒有電影的時代,就是另類的話劇與廣播劇吧!
  •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這場音樂會將演出的曲目「孟德爾頌/拉赫曼尼諾夫:詼諧曲,改編自《仲夏夜之夢》」,演奏者是王羽佳,也是《遊藝黑白》的受訪者之一。她的訪談收錄在《遊藝黑白》第四冊第二章,有興趣的人們也可去閱讀看看。同時,也花個三分鐘,來聽聽王羽佳的精彩演奏吧!

Day.13:還原〈心動〉20 年

★ 30 秒重點提示

  • 10 月 12 日很開心與張姊(張艾嘉)和小玲姊(黃韻玲)舉辦了座談。聊了非常多事情(大概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特別想與大家分享小玲姊的代表作:〈心動〉這首歌。其實現在網路流傳的〈心動〉,並不是最初規劃的版本。為什麼呢?原來最早編製完成、存放於電腦裡的配樂,在人聲錄製當天,竟全不見了!1999 年,沒有雲端硬碟、自動記憶功能,耗時耗力寫完的配樂在電腦裡消失的無影無蹤,小玲姊簡直要氣瘋。但能怎辦?氣到不行、回家睡覺、隔天想著男神金城武,重新編寫囉。但或許也因為這樣,小玲姊說,重寫後的配樂多了「戲劇張力」,新的版本也在張姊建議(堅持)下,加入開頭的故事念白(張姊笑說:這首歌不能沒有我的聲音呀)……一轉眼,這些事也過去 20 年,大家再來回味〈心動〉的感覺吧!

Day.14:相愛相親,陌上花開

★ 30 秒重點提示

  • 這週一到週四都會與張艾嘉和嚴俊傑排練這週即將於雲門劇場演出的「音樂鬼故事——《曖魅》」。和張艾嘉的緣分始於 2012 年。當時受國家交響樂委託,需要一個對古典音樂不排斥、詩歌朗誦有興趣的演員一起合作音樂會。由於預算很少,我問林奕華導演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建議:「只要是演員、符合上述條件,稍微有一點點點知名度就好。」然後沒想到林導會推薦張姊、她竟然也答應了,接著就開始之後一系列合作(完全 overqualified……)
  • 一轉眼,認識張姊也 7 年了,她是我十分敬佩的藝術家。她願意持續探索一切未知挑戰,如與古典音樂合作;同時也身兼演員、製作人、導演、編劇。先前執導的《相愛相親》也入圍第 54 屆金馬獎 7 項提名。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即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Day.15:普希金 v.s 柴可夫斯基

★ 30 秒重點提示

  • 這週五要到香港大學演講【樂讀普希金】。這是結合現場演出的解說音樂會,三年前在台北演出過。這次準備起來,還是很開心。最開心的大概是能有機會將普希金的作品再閱讀一遍,從中挖掘小說與歌劇的連結與不同。這次帶出去的曲目柴可夫斯基麗莎的詠嘆調(運河場景),選自《黑桃皇后》,改編自普希金的同名小說。兩個版本各有千秋,小說裡的伯爵夫人蠻討人厭的,歌劇版本卻沒這麼負面,也有更戲劇性的呈現……
  • 歌劇其實更把故事時間更往前移(因為柴可夫斯基希望趕上凱薩琳女王的時代);在歌劇中,一邊是洛可可風的金光閃閃、一邊是黑暗啊、宿命啊、詛咒阿那些東西,十分有趣。很希望大家能都去閱讀與聆聽看看各自金光閃閃部分——

Day.16:It’s All Coming Back To Me Now

★ 30 秒重點提示

  • 這幾天都與張艾嘉一起排練這週將於雲門劇場演出的【曖魅 Before the Sunrise】。雖然這個演出,從一月就開始事前錄製音樂,但昨日參加彩排發現很多細節又跟最初規劃的不一樣。這大概是表演藝術的迷人之處吧!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它們總是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豐富開放,如醇酒、如香水,總能以不同角度呈現與詮釋細膩。
  • 節目的壓軸樂曲,是李斯特使用德國詩人柏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將民間鬼故事寫成的敘事詩《蕾諾兒》為文本,所創作的同名樂曲《蕾諾兒》。故事背景是蕾諾兒的愛人威廉參與征戰,部隊歡樂回鄉,她卻始終等不到她的情郎。在絕望中倒地哭叫,怨咒上帝不公時,騎著黑馬的威廉居然現身窗前,要帶她回到「新家」……非常非常多作品以此改寫創作,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即是「流行歌曲的變形版本」,我大一那年(天啊!)席琳狄翁的「 It’s All Coming Back To Me Now」。若大家這週五有空,不妨去雲門舞集親自聆聽看看「張艾嘉與嚴俊傑的音樂鬼故事」,李斯特如何改編這樣的故事!

Day.17:如瘋子般製作的【職人訪談錄

30 秒重點提示

  • 這陣子除了忙碌排練外,也持續做一些「不務正業的事」,如自己的廣播節目、在這邊的分享,前幾天又接了一個非常疲倦的工作:王耀慶自費製作,將於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播出的【職人訪談錄】短片配樂。
  • 2016 年起,王耀慶開始和團隊一起將首部文字作品《耀慶職人訪談錄》的訪問拍攝成短片【職人訪談錄】。問他為什麼?「許多演員在公眾號往往分享吃什麼、買什麼,一點營養都沒有。如果自己有能力,希望給粉絲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乾火)。」不計成本、真的很瘋,但也做得很好。王耀慶陸續訪問林奕華、林懷民、李士龍、陳建騏、鍾澤明、田島征三、北川富朗、楨文彥等人,並在前陣子收到 2019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邀請,希望王耀慶以藝術家身份參展,在藝術祭開幕播出三集短片(也是讓我累翻的原因……)
  •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音樂,是也收錄於這次配樂的吉松隆(Takashi Yoshimatsu),雖然很可惜在 Youtube 上找不到那首歌,但有同張專輯的其它音樂,期待大家能聽聽,也去看看王耀慶製作的【職人訪談錄】——

30 秒重點提示

  • 錄製完這段文字後,就要出發去香港,準備【音樂與文學對話系列 V:樂讀普希金】,這場講座音樂會分成三部分,依次介紹以普希金詩作譜寫的藝術歌曲,由普希金劇作所改成的歌劇,以及根據普希金作品改編成的音樂作品。內容涵括政治史詩大戲、男女情愛糾葛與奇幻寓言故事。如果明天晚上你也在香港,歡迎來看我們的演出;如果你不在,可以貼選收在這次節目中的演出

Day.19:謙虛是美德,但誠實也是

30 秒重點提示

  • 昨日在香港大學演出的【音樂與文學對話系列 V:樂讀普希金】大成功!四位音樂家:女高音-林慈音老師、男低音-羅俊穎老師,小提琴-李宜錦老師、鋼琴-許惠品老師對這套曲目的技藝表現都不斷精進,每次排練與演出都有新東西與新火花,在台上多次都有落淚的衝動。
  • 我們幾個都有共識,有可能將這套節目錄製成 CD,讓更多人有機會能聽到這些曲目。再次謝謝昨晚來聽的觀眾,非常專注認真而且熱情,真心謝謝你們,也謝謝光華新聞中心與香港大學 MUSE,期待下次再見:)

Day.20:得到王文興老師的認可,實在很感謝!

30 秒重點提示

  • 這幾天香港、台北來回跑,雖然疲憊,但也非常好玩,也終於看了張艾嘉與嚴俊傑的【曖魅 Before the Sunrise】。不免要說,張姐排練和正式演出有太大的不同了!我覺得這也是聲樂家和器樂家不同之處,聲樂家在正式演出時,更會加入一些戲劇性的元素,更具表演性。
  • P.S 演出完後還遇到王文興老師,他特別與師母一起跑來淡水支持這個演出,真的很感動!

30 秒重點提示

  • 今天前往台中進行「歌劇院沙龍 《瘋歌劇快易通》」最終場。這次要帶來的作品,很多算是「自我解嘲」,很多我都非常喜歡。如楊那捷克(Leoš Janáček)〈我真的那麼美麗嗎?〉,選自《狡猾的小母狐》。
  • 《狡猾的小母狐》是楊那捷克(Leoš Janáček)的第十部歌劇,也是東歐相當重要的代表性歌劇。此劇取自捷克民間傳說,劇中的動物與人類有了交流,從一隻小狐狸眼中可以看到人類的感情世界,不僅寫自然也寫人世,更寫作者對情人的迷戀。我為大家所選的歌曲是故事中,小母狐愛上年輕公狐狸,美麗又可愛的音樂會形式二重奏,相信大家都會喜歡——

Day.22: Curiosity keeps you alive

30 秒重點提示

  • 今晚要聽的「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金牌:霍洛登科2019鋼琴獨奏會」。2013 年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烏克蘭鋼琴家瓦迪姆·霍洛登科(Vadym Kholodenko)不僅榮獲金牌,更拿到最佳室內樂演奏獎及最佳新作品演奏獎,大賽專評人更評輪霍洛登科是比賽現場唯一一位讓在場所有觀眾都屏住呼吸而聆聽的表演者。
  • 我非常期待今晚的演出,從很多影片與錄音檔,可以看出這位鋼琴家有相當特別的鋼琴功夫,能賦予聲音不一樣的立體感……透過親現場體驗,感受一定更加不同。很多演出是一期一會,很希望大家對這些表演與好作品,多一些好奇,儘管可能會花時間、金錢,但與你能得到的回饋相比,相信一切都會是非常值得的——

Day.23:音樂與文學系列 – 吸血鬼與人造人

30 秒重點提示

  • 忙碌了一大陣子,很快要進行下個節目:「音樂與文學系列:吸血鬼與人造人」。這場演出曲目從馬施納:〈哈!我還有一整天〉《到亞當斯:〈擊打我心〉,選自歌劇《原子博士》,希望帶領讀者透過殭屍、自動人形、宛如活物的機器娃娃,到小木偶與原子小金剛,開始思考:「永生不死,究竟要付出什麼代價?」「嘗試造人,後果是否能夠承擔?」「愛上自己的創造物,是否也就等於愛上理想的化身?」11 月 16 日,喜愛文學的你,能藉由作曲家的眼睛,一起在音樂裡找答案 ——

Day.24: 爵士的搖擺+古典的浪漫

30 秒重點提示

  • 今早去新光人壽最新規劃的出租式樂齡宅「新板傑仕堡」內建的「新光音樂廳」開幕剪綵。該音樂廳是在今年 5 月時才決定建置的,不只引進全東南亞首台價值 1,100 萬元的史坦威最新款鋼琴,同時邀請到陳毓襄老師擔任藝術總監,他是國際非常知名的傑出鋼琴演奏家,很期待新光音樂廳在陳老師的帶領之下,能成為板橋居民陶冶身心的場所、做更多不同演出。
  • 但今天也是一個很生氣的一天,看到柯文哲對西藏自焚的言論,真的非常非常生氣……詳細相關內容網路上已經討論很多了,今天就帶給大家一首輕鬆的音樂,法國作曲大師 Claude Bolling 的〈Baroque and Blue〉。Claude Bolling 是從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畢業,有非常好的古典音樂底子,很希望大家聽聽看,他如何在古典音樂的功底上,詮釋爵士與流行——

Day.25:觀賞音樂,聆聽舞蹈

30 秒重點提示

  • 昨天去國家交響音樂廳看「名家系列-鋒芒新銳」,其中有演出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三交響曲》。
  • 《D大調第三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同類作品,是唯一使用大調,並包含五個樂章的作品,也因為在其中有使用波蘭舞曲,此作被暱稱《波蘭》。儘管很多人並不欣賞這個作品,但我很喜歡。《D大調第三交響曲》的二至五樂章,被編舞大師巴蘭欽改編成舞作《珠寶》的壓軸段落:「鑽石」。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由巴黎歌劇院舞團表演的版本,我覺得有得到巴蘭欽的精隨。大家務必點開連結,用雙眼和耳朵看看,巴蘭欽如何成功把結構綜錯複雜的樂曲跟舞蹈編排同時呈現於觀眾眼前——

Day.26:從前從前,當普通觀眾遇到鋼琴大師

30 秒重點提示

  • 這幾天其實不在台灣,因為《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一~四》簡體字出版,跑到了上海和杭州宣傳。順道聆聽鋼琴大師薇莎拉茲(Elisso Virsaladze) 的獨奏會。
  • 這位鋼琴家擁有最自然通透的演奏方式,20 歲即贏得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第 3 名,24 歲獲得舒曼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更曾被鋼琴家李希特盛讚為「當今最傑出的舒曼詮釋者」。很神奇的是,年紀越大,手還動得飛快!之前我問她怎麼維持?她說:「沒什麼呀。年紀越大,越知道如何演奏。」
  • 會特別提到她,也是想分享,很多人詢問我,如何訪問到 108 位鋼琴家?時間倒回 2002 年,那時我只是一個自己前往莫斯科看比賽的普通觀眾。演出後想訪問薇莎拉茲,她也很爽朗地答應。但訪問當天,我竟然走錯地方(我完全不知道我走錯),我在咖啡廳等了 20 分鐘後她出現了。她告訴我:其實我走錯地方了。但她想我應該不太可能遲到、不會俄文、人生地不熟,因此便出來找我。當天的訪談她也十分誠懇與直接地與我交流——對當時的我時在格外備受鼓勵……

Day.27:春節自救指南

30 秒重點提示

  • 今天在上海做《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一~四》新書見面會,邀請我的好朋友金承志擔任主持人。金承志是誰呢?他是中國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指揮。你可能聽過他創作的《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裏了》、或今天我要分享的《春節自救指南》這些有趣的神曲,但他們同樣是嚴謹紮實的合唱團,新作品《落霞集》深得我心。他們的作品很幽默風趣,如果你還不認識他,務必點入看看。

Day.28:破碎如夢的《二黃》

30 秒重點提示

  • 今天從上海回台灣,見到許多好朋友非常高興(下午四點的飛機,但在四點前竟然有三個約……)
  • 回台灣後就是馬不停蹄的工作,下週三(11/6)要主持「作曲家:陳其鋼老師的見面會」壓力真的非常非常大……曾與呂紹嘉/NSO 合作錄製《二黃》、《逝去的時光》、和《失樂園》(Naxos 發行) 的陳其鋼老師,於本樂季將首次擔任NSO 駐團音樂家。《二黃》這首歌採用京劇曲調加以變化,經過旋律的切割、發展,隨著樂曲發展,拼出優美、輝煌卻又破碎的夢境…….

Day.29:熱愛辣子雞丁的大提琴家

30 秒重點提示

  • 今天晚上要帶首次造訪臺南,於這次臺南藝術節演出的英國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去吃飯。他非常喜歡辣子雞丁,所以我一定得帶他去有辣子雞丁的餐廳吃飯…
  • 伊瑟利斯是全球非常知名的大提琴家,演出非常精湛。他同樣也是傑出的作家,曾撰寫兩本關於古典音樂的書籍(也有於台灣出版),他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是舒曼,因此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是由他演奏的舒曼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有三個樂章,雖然不好演奏,但也沒有特別炫技的地方,因此很多人不一定會對這個作品一見鍾情,可是經過這麼多年後,我真的是越來越喜歡、也越能理解這個作品的價值:舒曼音樂設計的巧思、細膩的結構……

Day.30:木偶送葬進行曲,萬聖節快樂 🎃

30 秒重點提示

  • 明天是萬聖節!雖然我對這個節日一點感覺都沒有……原先的宗教意義,目前好像商業化的消費娛樂居多……
  • 總之,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呼應這個節日、因為西區考克電影而為人熟知的《木偶送葬進行曲》,大家萬聖節快樂 🎃

Day.31:珍重再見,祝愛你的人惦身邊照顧你

30 秒重點提示

  • 10 月終於來到最後一天!我終於可以卸下十月駐站作家的工作了!雖然今天是萬聖節,但我要分享不是萬聖節的音樂(我昨天已經分享過,大家希望應景的話可點擊昨日版本),我希望原唱是江蕙,但金承志重新編曲後,彩虹室內合唱團演唱的《祝福,送給正在聆聽的你、此刻的香港、與很多遙遠的地方——即便力量微薄,但願我們始終保有這份真心,且不吝於伸出援手。再次謝謝大家,我們江湖見:)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