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獎作品文學打卡地圖—2019打狗鳳邑文學獎特別企劃
previous post
本屆文學獎創新賽制,各項文類設置高雄獎,選拔具有高雄特色與濃厚地方味的傑作,創作者們使用各種的文類,展露對高雄的情愫,詩、小說、散文與臺語詩呈現截然不同的風味。本屆高雄獎得獎作品各具特色,小說組:蔡昇融〈回到泵島〉、臺語詩組:陳正雄〈曹公圳記事〉、新詩組:何敏誠〈旗津六號公園〉、散文組:沈信宏〈大探險家〉。特別圈選出作品裡的高雄座標,看作者用文學作品打卡,羅列激發靈感的地點,讀者們可以跟著足印,造訪作者們的心靈地圖。
本文以高雄獎得獎作品為藍本,看〈回到泵島〉用小說人物的互動過程,勾勒遊子歸返時的複雜心境;而臺語詩〈曹公圳記事〉掌握臺語詩的音韻,以感性筆觸娓娓道出深刻的歷史故事;〈旗津六號公園〉以特殊語感節奏與鮮活意象,寫出公園之上人的互動細節;〈大探險家〉以作者多年的高雄經驗,重新建構市民與城市的情感關係。
沿著哈瑪星街區緩緩走進西子灣隧道,久未返此,不確定是人變了或景變了。樣貌看似大學生的年輕人自反方向與他擦肩,隧道中間一扇乳黃色舊鐵門,總有人佇足對它拍照。壁面矮處,一幅卡通臉孔噴漆塗鴉,在昏暗空間內,表情看起來格外戲謔。
— 〈回到泵島〉蔡昇融
北漂後南回的高雄人,這趟折返的旅程,想必有不少苦澀心事,再次回到熟悉又微微陌生的城市,你會造訪哪裡呢?美麗的西子灣,非常適合與故人碰面敘舊吧。
車到左營,在圓環外圍停下,父親走往豆漿老店提著一袋早餐回來,袋內裝有甜燒餅與鹹蔥餅。父親抽出一塊鹹餅,把剩餘塞給他,父親不吃甜食。
車沿圓環接往大路,繞進舊城北門街區,用很慢的速度滑過從前透天厝。「你看,牆壁外面多了兩臺壓縮機,不曉得現在住誰……」父親咬下鹹餅,食指不斷比劃;甜餅沒讓他的記憶變甜。
— 〈回到泵島〉蔡昇融
回到家鄉,作者與父親同遊左營,重新尋找舊景點、舊味道,但時間已讓記憶的風味略顯苦澀,作者漸漸年長,父親年事已高,某些風景已經轉變,使得久久回鄉的遊子陷入時差一般,這是一趟返鄉之旅,也是自我探查的歷程。
毋是佇冊裡讀過
嘛毋是佇地圖看著
我來到曹公圳的埠岸頂
一路行過去1838年的鳳山城
— 〈曹公圳記事〉陳正雄
毋是歷史的故事
嘛毋是地理的名詞
我徛佇曹公圳的身軀邊
翻頭倒轉來2019年的高雄市
— 〈曹公圳記事〉陳正雄
曹公圳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庫,供應居民生活所需的水源,但你知道曹公圳開鑿的歷史嗎?詩人藉由文字帶你穿梭時空,對照1838年與2019年的高雄鳳山區風光。曹謹知縣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亦可了解高雄的時代故事。
妳說:我在這裡,長大,
在這裡學會舌吻
的技巧。妳說:這裡極其荒涼,
倒是入夜後,星星大亮,
像火。公園的草地上,
四處是隕石,燙手的
紅色的,像心臟,
要一直到
清晨,才會漸漸變涼。
才會永遠地變涼。
— 〈旗津六號公園〉何敏誠
別出心裁的斷句搭配淡淡筆觸,寫出旗津六號公園的日常風景,像是動態素描一般,刻劃公園裡的老者、青少年與戀人,令人讀完留下無限餘韻。
終於來到八德路,將罰款繳給柵欄小窗前的圓形錢盤,車子被貼滿黃封條,地上也盡是撕下的黏屑,躲不掉,大多都沾在鞋底。把車領走,卻突然悲傷地覺得,不管我加速開離多遠,一不留神橫越標線、錯失燈號、怠速超時,又將被鐵勾耙起,揪住頭,雙腳無力地在後甩擺,一路拖行,再也無法掙脫,我的車子僅有唯一的歸向,永遠必須停回這固有美德的框格裡。
婚後住在前鎮區,一心二聖路附近,離市中心不遠,兩條路像傾斜的滑道,沒有醒目建築或重要景點,存在似乎只為輔助人車匯入主要幹道,如中山、林森、三多路,很適合當作住家的位置。這裡像另一個鳳山,一樣居中,有如橋梁,一心二聖路末端恰巧接回鳳山南端,回老家陪獨居的媽媽、岳父岳母都很方便。從此二人一心,無私地為家奉獻。
以前覺得十全路很遠,在極北端,被拋在不停以列車向左右探伸手臂的火車站背面,公車晃蕩到此處,像是來到地圖的盡頭,只能撞到一圈與道路垂直而不再有名字的牆。但聽說十全路之外的左營區正逐步發展,從一片片荒地裡長出新潮的大樓和商場,降落所有來自異國的料理,公園壯闊,人口陸續北移,逐全美生活的新面貌而居。
— 〈大探險家〉沈信宏
作品當中,巧妙地將高雄路名與成長背景連結,求學、就業與結婚都在熟悉的路名中度過,冒險之旅並不非要往極地或是異國,多認識自己的原鄉,多認識臺灣這塊土地,文學是永恆地圖,執筆書寫的當下,便是在心靈深處打卡、戳記,那些難忘片刻是寶藏,將會持續閃閃發亮,人人都可以是生命的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