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駐站作家 【八月駐站作家】在閱讀裡,我學會把自己蹲低一點 ──與宋怡慧談《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

【八月駐站作家】在閱讀裡,我學會把自己蹲低一點 ──與宋怡慧談《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

by 徐禎苓

「做一件事,必須先思考為什麼要做。」

眼前被封為「閱讀傳道士」的宋怡慧鏗鏘吐出這句話。

十年前,宋怡慧接下設備組組長,著手策畫閱讀推廣,也蓋了校園圖書館。她不僅出書暢談閱讀術,也曾上TED分享閱讀教育的力量。此刻,我們就在她蓋的圖書館,一隅有書有沙發有垂燈的reading corner,聽她聊書與閱讀。

宋怡慧推動晨讀,那個「為什麼要做」的原初動機是:「希望學生能再次接軌小學的晨讀時光。」續探「希望」的根苗,竟回光映照出她的寂寞青春。學生時期,宋怡慧不擅言詞,人際關係受挫,卻因打掃圖書館而開啟閱讀之路。

「當時書給我很大的支持」,她說,「小時候我常想為什麼自己會長成這樣,為什麼思考的總跟別人不一樣」。有次她翻到一本星座書,書的扉頁有段紙背透光的開場白:金牛座的守護神是維納斯,不管在物質或精神上,都享有豐厚的幸福。頃刻間她變得喜歡自己。後來,她發現以星座為話題,易與人打成一片;應用於教學,則可透過星座的性格解釋,排解學生之間人際糾紛。「星座是認識自己的大數據,讓很多東西解套。」

《星讀物語》到新作《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下文簡稱《國》),宋怡慧皆以星座為經緯。譬如後者,書中舉例先師孔子「因材施教」與素養教學,正是重知識、學習的水瓶座所敬佩,西方的星座與東方的古人忽焉交集而變得有趣。

「我讓古人從國學系譜中走出來,讀者從古人身上找到自己」。

推廣閱讀行之有年,宋怡慧發現考試並未影響學生閱讀,相反的,他們正通過閱讀思索:我要成為怎樣的大人?於是她拋棄「經典文學」的包袱,重思如何編製一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符合13到18歲孩子的閱讀書單。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權力位置,大人容易成為被討厭的對象,「我認為唯有在閱讀裡,大人跟孩子是平等的,每個人的論點只要有憑據,都可以被接受」

「我學會把自己蹲低一點,讓自己用青少年的視角看世界,而非大人」,她說,「他們開始覺得閱讀有趣、有用、有梗,能照見內心,讓人有創意,那麼閱讀就會產生質變,再也不是功課、不是大人的期待。」

一○八課綱在今年正式上路了,這個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早在上路前就已實踐於宋怡慧的課堂,但素養為依歸的學習究竟將教育帶往何方?依然是某些家長費解的地方。

宋怡慧說了一個小故事。猶太人的母親每天都期待小孩打破杯子,她便可順勢告訴小孩何為萬有引力。「這就是素養,知識變成技能去解決問題、活用於未來,再也不像過去強調知識複製。」

素養放在閱讀教育裡,就成為《國》的起頭。

說起國學,對絕大多數的學生而言是場夢魘。宋怡慧不談大而無當的道理,而探究起「為什麼學」。「孔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教育大師,世界上能圈三千弟子的人不多,連日本天皇都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地位崇高,他究竟厲害在哪?「孔子匯聚老師們的樣子」,面對宰我瞌睡,孔子嚴厲責備;但子路剁成肉醬,他悲痛不已,「他對每個學生是不一樣的,但這些都是愛。我們不該死背孔子教育的意義」。

宋怡慧特意讓學生從孔門七十二弟子中尋找出與自己相像的人,搜尋那位弟子何去何從。她笑說學生還進一步去查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斗米」,換算成今天的薪俸是多少。這種跨學科學習,「各領域提供優勢,彼此合作,創造趨勢,是AI時代團隊合作的樣態。」

《國》盤點了升學考試最常出現的人物,始於先秦終於清。下筆時,宋怡慧將把學生、朋友的形象放進來,試圖更立體看待古人的可愛與潮。被選入的十二位潮人物們,宋怡慧特別關照同為女性的李清照。

談起李清照,宋怡慧眉飛色舞起來。她細述李清照的才情才氣,能擺脫閨閣女子格局,關心國家大事;還能別開婉約詞派,走自己的路。她隨口念了膾炙人口的〈如夢令〉,忙不迭讚嘆:「這就是處女座,一出手即絕響」,但她很快轉換語氣,「她前半生雖然幸福,但命運給你一顆糖,卻甩你一巴掌。」李清照的後半生不盡如意,先生續妾、自己再嫁,充滿著苦澀糾結。論及此,宋怡慧始終揪緊眉頭,直到李清照的話題結束。

其實宋怡慧曾掙扎要不要寫詞人再婚的經歷,但想起戰爭裡,一個小女子為了捍衛丈夫趙明誠生前收藏的古物,委身再嫁,宋怡慧認為那是成全愛情。「你可以看見李清照的強悍,她要為人生價值而活」。最後再嫁一事還是寫了,「但這不是愛情黑史,而是抬高李清照的位置。」

不只李清照,還有許多有情人──莊子、屈原、李白、納蘭性德等,都是宋怡慧喜愛的古代潮人,他們指引著生而為人的成就,將在《國》的基礎上,成為下本書的素材。

「重讀」是近年的熱門課題,鄉民、歷史、厭世、走讀……等各家心法解析古文,如另類的百家爭鳴。宋怡慧謙稱《國》非一家之言,是中學教師為了學生撰作的文普書。「這群孩子未來未必選擇文學,我的書只是通往上述書籍的『橋樑』,所以不求考據與學術用語。」

我想起訪談之初,宋怡慧說閱讀讓她學會蹲低。原來那蹲低不為了自己跳高,而是把機會讓予學生,在高飛前,記住閱讀裡的亮光與溫柔。

採訪撰文|徐禎苓
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散文集《時間不感症者》、《腹帖》。

攝影|YJ

場地協力|丹鳳高中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