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K
臺南作為臺灣第一個發展的城市,保存了這近四百年來,不論是來自漢人移民帶來的小吃或外國文化統治傳入的異國料理,成了飲食文化的大熔爐,一路發展下來,逐演變出多元化、具有在地特色的美食文化。透過作者筆下的美食描寫及其背後的故事,交織著臺南的生活點滴,每個作品下都有一個屬於臺南人的回憶與生活態度。
府城三味/簡帥文/第十屆華語現代詩
一、國姓魚
回望朱紅如血的朝代殞落
前方,是一去不回的黑水溝
江山破碎了你的身世
注定泛落鹿耳潮水翻湧
繁衍夢想於這座島的土地
也深深烙印你襟懷中的日月
原民唇音呼作麻薩末(註)
想來你也不會忘記
曾被賜予國姓這份尊榮
人們無法輕易解析你為何多刺
自己卻明白,多刺其實
是滿腔耿介不屈的鯁骨,隱覆著
期待與先賢相照的肝腸
魚腸煎得噴香,唯你深識其中灼痛
至今仍流傳府城人群眾口
吟詠史詩般的反覆咀嚼
回味你流芳的傳奇
註:麻薩末即指虱目魚,為西拉雅語言,《臺灣通史》中記載:「臺南沿海事以蓄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
二、牛肉湯
烈火燒烹的鍋爐
熬盡多少牛骨和屠劊的歲月肢
解過牛體的手,可也曾剝削過
昔日原民哀號的血肉
縷切作紛繁的傳說,越切越細
一刀刀劃進深處,深入不忍
回顧鮮血淋漓的歷史
多少土地隨臺灣牛的皮肉
被割作片片傷痕瑣碎的記憶
小小一碗牛肉湯
須以多少牛勤奮的生命換取
赤紅牛肉湯沸響,吼作血的吶喊
手捧那碗你習以為常的溫熱時
請以悟悔悲憫的姿態
低首,細細品嘗
三、安平蜜餞
與生俱來帶有鹽份的汗與淚
跟先祖一起被種入鹽田
種植鹽的生命為鹹味
耕耘出王城的舊日繁華
沿途撒落故事的種子隨風雨茁長
成淵長的老街,直至開花
開過久遠顛沛的歲月,結作
今人想望安平的果實
將無數汗水拚搏的鹹澀日子
同蜜餞一併醃漬悠長靜好的時光
每嘗一口都像在舌尖娓娓述說
誕生於這塊土地,一則則
鹹酸甜的悲歡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