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大地之心─記一位行走在斷層上的法國人

大地之心─記一位行走在斷層上的法國人

by 齊怡

2014年底,第一次看到安教授的野帳本,知道安朔葉這個人時,安教授已經離開了。

我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內心底層湧動。雖然來不及認識安教授,作為一名導演、一名在地的臺灣導演,我覺得有責任用影像記下安教授和這塊土地的故事。

六年來,從一張張照片、一本本手稿、一處處地景、一個個訪談,我試著重新拼貼他在臺灣30年的足跡,也逐步認識這位法國地質學家,感受到他的人味、他的生息、他的氣場,慢慢地他好似立體鮮活起來,好奇且頑皮地看著我在講他的故事。

1981年,年僅30出頭、任教於法國居禮大學的Jacques Angelier第一次來到臺灣,從事大地構造及演化研究,從此對這個年輕而活力旺盛的島嶼,一往情深。

第一趟來,臺灣地質界就發現這個法國人不太一樣。他的背包裡總放著羅盤、傾斜儀、地質槌、標本袋,還有格紋野帳本、鉛筆盒和一袋色筆。他翻山越嶺,在每一處地質露頭做測量,為臺灣每一座山做地質速寫。他手眼合一,黑色簽字筆在格紋紙上快速移動,眼前的地景、山石、岩層、褶皺,迅速而精準的勾勒成形,有時再敷上色彩,在場學生,無不折服,見識到什麼叫做大師級的地質學家。

他總是說,「一枝筆、一張紙就能做研究。」

透過地質學家的眼睛,他總能聽懂大地透漏給他的訊息,告訴他關於構造、關於時間、關於變形、關於演化,並從中重新建構起一個個過去的世界。他的一手野外繪圖功夫 最是為人津津樂道,搭配地質剖面圖、岩石方塊圖或球形投影圖,既科學,又藝術,每張手稿背後,都預示著一個科學上的發現,一畫出來,大家就懂了。

「你們的文字好美麗,幫我取一個中文名字吧!」

「Angelier,那就叫安朔葉吧,就像春天來了,抽出美麗的葉子。」

他歡喜收下這個名字,還一筆一劃學寫自己的中文名字。

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臺灣還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島嶼。正因為年輕,我們小小的島,是座渾然天成的地質教室,也是地殼運動展示的活動舞台,孕育著、也展演著板塊碰撞、地質演化各個時期的歷程。每一座山、每一塊巨石,都為島嶼的誕生與演化提供了線索,也啟發他無限寬廣的想像,以及追根究底的本能。

「你們山的根在哪裡?」安教授總是懷抱好奇之心。

我一直覺得安教授是一位地質上的時間旅人,彷彿他能跟石頭對話,回到遙遠的時空,目睹地函湧動、板塊碰撞、山脈隆起,而後帶著更深刻的靈魂歸來,告訴我們有關島嶼的前世今生。

安朔葉
安朔葉家人

1986年,臺法科學會議上,安教授發表一張手繪的臺灣3D地體架構圖,就此為島嶼誕生的模型定調,也掀起全球研究臺灣地質的熱潮。小小的台灣島,倏然拔起4000公尺的高大身材,地底下的板塊結構,藏著臺灣的身世之謎,一張圖就能讓人一目了然,全憑這位地質藝術家的巧手與巧思。

也因著他的大力奔走,1989年設立了臺法獎學金,全力推動臺法學術交流。他說他不要聰明的學生,他喜歡認真的孩子,於是收了一個又一個臺灣學生。他有教無類也因材施教,30年為臺灣培育出10位地質博士,他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回到臺灣去。

「因為科學不在成就個人,而要回饋社會。」

「因為,臺灣就是你們的啊。」

他也說,「請你們坐在我的肩膀上,繼續往上爬。」

一代代下來,他也創新運用各種測量技術,長期監測臺灣斷層的潛移變化。1998年他在池上斷層上,放置了五座潛變儀。

「我摸到臺灣的心臟了,它在動、在跳。」安教授當下驚呼起來。

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最好動、也跑得最快的活斷層,自此打響了池上斷層的名氣,也讓池上也成為世界矚目的地質研究亮點。臺灣人都知道池上米,知道池上有一條伯朗大道,但鮮少有人知道池上米好吃的祕密,多少也受惠於池上斷層經常幫忙「翻土」,以及所帶來的礦物質和營養素。

九二一的一場百年大震,安教授人在巴黎,卻心繫臺灣。那一年,他就來了三趟,沿著車籠埔斷層,逐地逐點仔細測量記錄地表破裂和斷層錯位的變化。之後他更把研究的重心轉換到地震災害防治和大規模崩塌上,這裡面有著一份對台灣深深的關愛。

「臺灣,是我第二個家」,他總是微笑著說。

他喜歡臺灣,喜歡臺灣人,喜歡臺灣食物,甚且還跟著入境隨俗,吃飯時總不忘配一瓶保力達B,因為這樣才夠力,也才夠台。

安朔葉夫人及地質調查手札
安朔葉學生在池上

2010年初,安教授過世後,學生們回到池上持續每年兩次的野外測量,幾家常去的餐廳老闆都不禁問起:「那個白頭髮的法國人怎麼還沒來?今天有他最喜歡的山蘇喔! 」聽在耳裡,學生們各個泫然欲泣。

關於我們安生立命的這個小小島嶼,我們總是索求太多,所知太少。臺灣何其有幸,在這塊土地上,有一位法國人每年像候鳥一般飛來,島嶼的肌理,在他紙上重建;島嶼的蘊生,在他筆下成形;島嶼演化的密碼,都寫在他的手稿裡。

30年,30本地質野帳本。每一本,他都在封面工工整整地寫下「臺灣」二字,那兩個字寫得比許多臺灣人都還漂亮。如今,30本野帳本,也成為他留給臺灣的禮物,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島嶼的長相以及我們所站立的土地。

拍這部片,像是一趟地質旅行。沿著安教授的步履,循著30本手繪圖稿亦步亦趨、踏踏實實走過,這才真正明白為什麼他說:「地質不在教科書上,用腳走過才歷歷在目。」一個對土地有大愛、有熱情的人,總能召喚出更多共鳴,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眼界和心量,他的故事讓我們有所依歸,讓我們更堅強自信,也讓我們心靈豐實飽滿。

因著拍安教授,這些年池上去了不下十餘趟。今年春耕,再次來到池上,看著小小秧苗,映著天光雲影在風中挺立,於是我懂得,有些人走了,但又一直活著。

2021年初,公視紀實開啟了一系列的紀錄片,呈現台灣在各種層面上的真實,以及各類觀點上的透視。即便歷經了疫情的衝擊,但創作的腳步沒有停歇,迎向歲末之際,公視紀實再度出發,透過8部紀實新作與6部精選短片,涵蓋人文刻劃、生命哲思、角色認同、原民文化、科學時事等多元議題,勇於突破既有框架,引領更寬廣的思考。《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將於12月3日週五晚間22:00播出,敬邀大家一起來點亮公視紀實無需包裝的獨特動能,品味新作帶來的啟發和感動。

公視紀實首映:2021年12月3日~2022年1月28日,每週五22:00公視頻道
公視+、PTS WORLD TAIWAN 同步上架

文|齊怡
公視紀實《大地之心-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導演

照片提供|公視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