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二〇二三臺灣文學巡禮在左營 走讀舊城的文學地景,咀嚼葉老的文學滋味

二〇二三臺灣文學巡禮在左營 走讀舊城的文學地景,咀嚼葉老的文學滋味

by 江舟航

人文底蘊豐厚之古城

左營舊城,發展自明鄭時期,因地理環境與地勢優越之故,成為商業及行政重地外,亦是百姓屯墾農耕的聚居地,蘊藏著幾百年來常民生活的痕跡與記憶。擁有全臺保存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及面積最廣之石城、百年古厝聚落、宮廟,到蓮池潭、龍虎塔等知名觀光景點。

舊城區內廟宇密集,不論是神明生日、千秋,總少不了熱鬧辦桌,早期聚集了三十位以上的總舖師,然而千禧年後,宴席主流轉往飯店,傳統紅白場不復過往興盛,辦桌產業也日漸式微。在地總舖師便突發奇想,於農曆年前夕搭棚煮食,各式酒家菜、手路菜百花齊放般盛開在左營下路,與沿街高掛的燈籠、各家張貼的門聯,描繪出舊城地區獨特的飲食樣貌,也調味出這二十多年間,老左營人過年團圓時刻的溫暖滋味。

龍虎塔
城門照
蓮池潭畔的慈濟宮

多元的地方小吃與飲食文化

日治時期因應「南進政策」大興土木築港,設置煉油廠,在左營地區打造出全臺最大的海軍基地及軍舍群,再到國民政府遷臺,來自大江南北的軍眷移居,並與當地居民及風土薈萃出多元的眷村及飲食文化,隨著時光推移的足跡,不論先來或後到的人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發展出精彩且動人的故事。民以食為天,舊城知名美食小吃不計其數,如:汾陽餛飩、牛肉麵、酸菜白肉鍋、燒餅豆漿、米粉羹等,總吸引著眾多饕客造訪品嚐,而這些美食的食材來源便是菜市場。

傳統市場,不僅是滿足居民的吃食所需,更是人與人之間、場域與風土間重要的情感堆積之處。不論是來自梓官的生猛海鮮、六龜的黑鑽石蓮霧、大樹的玉荷包荔枝、美濃的147號米,各種高雄土地的季節獻禮外,居家料理的調味料、雜糧、罐頭,甚至遠從世界各地運送而來的進口食品,猶如全民的食農教育場域,從小孩到大人,總可以在市場中看見超市買不到的特殊食材。而攤商與客人的互動,討價還價的對話、月結記帳的信任感、日常的噓寒問暖,甚至是分享獨門料理撇步,更是超市無法得到的溫暖對話。

在蓮池潭畔的「哈囉市場」,早期由於美軍駐紮關係,攤商不懂英文,便以「Hello, Hello」招呼美軍,蔚為成該市場之稱呼。哈囉市場早期主要供應軍隊的伙食,食材新鮮、俗擱大碗,還有周邊眷村的消費人口,造就出舊城地區最大的傳統市場規模。鄰近市場周邊的「仙樹三山宮市場」接應不同客群,主以販售熟食,以及祭祀神明用的各式供品,再沿著「文學步道」前行,則是北高雄最大的蔬果集散地,來自各產地的新鮮水果一字排開,不僅賞心悅目更是挑動消費者的味蕾及購買慾。哈囉市場不僅是家庭主婦和廚師必去之處,市場裡流動的風景,亦是喜愛人文及攝影的朋友,值得一探究竟的好所在。

葉石濤的文學足跡

臺灣文學大老-葉石濤,一九六五年從臺南搬遷至左營定居,直至二〇〇八年逝世,生平多數作品都是在蓮池潭畔的故居完成。〈從舊城到府城〉一文中描寫葉老搭乘於「左營-臺南」的列車上,行經楠梓、橋頭、岡山、保安,在每個車站短暫停留的片刻,也憶起自己曾在小鎮裡落下的前塵往事。〈舊城一老人〉,還原葉老的舊城日常。清晨四點半起床後,走往住家附近的北門(拱辰門),與對路的漢堡店老闆娘打過招呼,步行於蓮潭路(文學步道),一路瀏覽廟宇與湖畔風光,也觀察行人百態。在走往哈囉市場前,會先向孔廟旁的攤販購買木瓜,以及一顆五塊錢的菜包一飽口慾,而哈囉市場亦是葉老夫人日常買菜之處。葉老的庶民作風也顯現於飲食偏好上,書中經常出現傳統小吃,如:米糕、土魠魚羹、香腸、魚丸湯、擔仔麵、紅茶等描述。

此次「二〇二三 臺灣文學巡禮在左營」邀請左營駐地飲食作家江舟航,以葉老作品中提及的美食為發想,融入在地市場食材設計風味點心,並與左營辦桌團隊合作,打造「葉石濤的文學餐桌」。由舊城文化協會導覽帶隊,走訪葉老舊居、文學步道及傳統市場,重現書中提及的故事場景。午後前往建業新村,聆聽葉老的文學講座,請到出身左營的陳芳明教授,以及同樣生於左營的作家崔舜華,細述葉老的經典作品,帶領讀者走入葉老筆下的世界。活動訂於三月二十五日(六)舉辦,邀請您一同踏查葉老走過的文學足跡,品讀葉老作品中的地方滋味。

葉老餐桌意象

撰文、圖片提供|江舟航
穿梭於產地、廚房、校園、書店及眷村的跨域料理人,以文學及地景為靈感,研發甜品及料理,蒐集南方各地食材與故事,撰文並編寫食譜,透過食農課程及菜市場走讀推廣在地飲食文化。現駐於左營建業新村,從事在地飲食文化的回溯與創新。個人著有:「土文青、洋菓子」一書;主編:「旬覓:左楠飲食人文小誌」及「六亀里農食誌」。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