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通信計畫:瓦力/2023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限定

通信計畫:瓦力/2023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限定

by 編輯部
2023 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聯合文學寫作學校搶先啟動「第一波作家通信計畫」-讓作家成為你的樹洞,楊双子、翁禎翊、瓦力分別擔任計畫通信作家。此次特別曝光可公開書信往返內容,希望在你讀書、追劇、聽團、戀愛、跑店之際,感受每天都有一點點靈感可以寫作。讓作家成為你的樹洞,現在就提筆吧!
 
2023 年聯合文學寫作學校首季課程將於近期上線,請隨時鎖定!

Hi hi瓦力先生好您好:

說來失禮…我是經過書展聯經展位,一個好奇停留下,認識到您的。

趕緊上了 FB 後,很喜歡您分享「竹輪」的故事。雖然引起我共鳴的不是愛情,是一份和小女孩一起擁有的回憶,她是我的乾女兒。

乾女兒從小就說我是她的好朋友。不論是現在六歲的她,會用言語和同學、老師介紹「這是我的好朋友」,或是會在我咳嗽時,倒水關心,或是會把最喜歡草莓跟我分享那樣。

雖然不是愛情,也是一個很可愛的「愛」,對吧:)

啊,一個情不自禁說太多了!其實我是不喜歡閱讀、害怕寫文章的人。(但我喜歡寫信、寫卡片)總是無法有系統地將想表達的想法用文字傳達出來。

雖然只是稍為掃描了您的幾篇文章,但已被那趣味的文字吸引,期待自己也開始著手寫些東西,讓自己的心情、生活留下紀錄。

很高興認識您,

祝福 兔兔年每天健康平安喜樂

Cassie Du

Dear Cassie Du,

我始終這麼覺得,愛有很多種形式,就像韋瓦第的《四季》一樣。有些溫柔如春日的第一道光,有些如西風一樣的蕭索;還有些熱情如火,可是夏天一過,那瞬間併發的激情,也隨時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消散在午後突如其來的一陣雷雨。

而有些愛超越這一些,它不冷不熱,與其說是情人間的愛情,不如說是一種風化後、像曬烏魚子那樣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讓這段感情昇華成細水長流的恩情。

恩情之外,有時更容易忽略的,是親情。張天捷有一首小詩叫《肉愛妳》,他這麼俏皮地說「夜深了一個人/不用覺得孤單不要忘記了小腹/人海茫茫/小腹的肉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小腹是真心的」。

讀到此詩,看看自己的小腹,突然覺得如果世上只剩小腹是真心的,那我可定感到孤單又寂寞。還好我知道,這世間再大,不管在愛裡跌得頭破血流,還是歷劫歸來,我知道始終有人會這樣無私地包容我的一切。那是我的母親,也是我這輩子的原初情人。

乾女兒和 Cassie 在平日累積了點點滴滴的回憶。如果那回憶有旋律,肯定是甜美動人,就像韋瓦第寫的那樣。

謝謝你無私且真誠的分享。

祝福一切有韻

瓦力敬上

給 親愛的瓦力老師:

ㄨㄚˊ,第一次寫信給喜歡的作家,有點緊張,完全不知道怎麼開頭XDDD

不知不覺也在臉書上追蹤瓦力唱片行好一段時日了,記得是某日心血來潮,想找間唱片行逛逛,結果真的唱片行沒找著,倒是發現了老師的文字,於是就一路沉迷至今日。

其實主要是想謝謝老師,是瓦力老師的那些音樂故事在去年拯救了我。也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麼大挫折,只是剛進入新學校,周遭的一切都陌生的刺人,再加上離開舊學校的同時也離開了單戀三年的心上人,難免有些孤單,但緣分讓我在那時發現《瓦力唱片行》這本書,一本書加上一支 ipad 一副耳機,幫我在令人喘不過氣的陌生與喧囂中抽哩,逃進只有我、音樂和故事的時空。也就是靠著這樣的暫時逃離我才撐過了那段孤獨,不知如何表達對瓦力老師的感謝之情。(但追蹤好久才發現有出書怪不好意思的哈哈哈)

然後在書裡特別鍾愛的一篇是〈寵愛〉,故事本身就是在整本書中最打動我的(當然其他篇也都很喜歡!),但怎麼也沒有想到內容會關聯到最喜歡的那首〈當愛已成往事〉,太美了太適合,忍不住又把那篇多看了好幾十次……

差不多這樣吧,總之就是真的很喜歡老師的文字!今後也會繼續追蹤下去的 uwu 不知是否有出更多書的打算,有的話一定手刀下訂♡ 也不求能被抽到回信,但求這封信老師能拆開來讀過一遍,讓我的感謝和喜愛能被傳遞到便足夠,祝瓦力老師一切順利!

淋雨 敬上

Dear 淋雨,

我一直好喜歡獲獎無數、深受廣大樂迷和影迷喜愛的電影《樂來樂愛你》。不過和大家不太一樣的是,最吸引我的片段,從來不是艾瑪史東和雷恩葛斯林在長凳上跳的那段迷人踢踏舞,也不是後來接近電影尾聲,兩人攜手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重訪了歌舞片年代的目眩神迷。真正吸引我的,是一段非常細微的旋律。雖然幽微,卻非常誠實,近得只有鋼琴家自己才聽到的心跳,近得只有懂得寂寞的人,才會聽見的一曲訴衷情。

我想你應該猜到了。這段幾乎餐廳裡沒有人在乎、老闆聽了很生氣的 free Jazz 鋼琴獨白,吸引了落魄的艾瑪史東,也吸引了我,彷彿在那一刻聽懂音樂的當下,人生至此的所有淒苦和感懷,也被音樂所深深聽懂。

音樂這東西有點抽象、很難用言語轉譯,可是真正熨貼著內心的時候,往往又覺得無需言說。說到底,音樂其實很難真正帶來什麼救贖,畢竟它連肚子都填不飽;但我始終這樣覺得,其實你從來不需要救贖。你只需要被一次深刻地理解,一種「不論你是怎樣的你都會被全部地接受」的肯認──而音樂,往往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卻又極其溫柔地,擁抱了我們此刻的所有存在。

謝謝你無私且真誠的分享。

祝福一切有韻

瓦力敬上 

親愛的作家先生:

你好,我是一個喜歡閱讀,寫些打油詩、歌詞的國中生。雖然我不知懂各式寫作風格(例如什麼主義、什麼主義的),但我自己很享受寫字,把想法變成文句的感覺。不過有時也會對自己所寫的作品改到懷疑,常常寫完一篇文章後,擔心著他人對此的看法,不太敢去發表或是去分享。想問問作家先生,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另外,當自己在寫作時,總覺得很輕鬆,不會有時間上的壓力,更不用擔心內容。反之,當老師發下稿紙,給了作文或週記的作業,動起筆來,心裡原來對於寫作的放鬆和舒適通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數的壓力。想到同樣身為作家的您,應該也會有類似時間壓力下的工作環境,想問作家怎麼化這種壓力為創作的動力的。

最後,身為考生的我,想問:您覺得考試中該不該考作文,以及如果想成為職業作家需做好的功課。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快樂

喜歡讀書的人 敬上

Dear 喜歡讀書的人,

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所有的日記都是半公開的心事,等待被人翻閱,產生意義的瞬間。」

就我而言,一開始在網路上寫音樂故事,也是以半分享的方式。因為不認為這些字能有什麼價值,也不認為這些故事有什麼感動人心的力量,就是丟在茫茫的網海上,不期不待不奢求有人留言,很不好意思地說,完全是一種「打了就跑」的游擊式寫作。

只是日子久了,丟到大海的瓶中信越來越多,飄洋過海,竟然也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刻、以最不可思議的方式,給了什麼人什麼樣的生命線索。某次深夜,一位讀者告訴我,就在讀到我剛發表的那篇故事前一刻,他原本要選擇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沒想到讀了故事,打消了這個念頭。

你一定以為我看到讀者的訊息,眼淚都要掉了下來吧。其實當下反而是心驚遠多於感動。我心裡這麼想,如果一篇故事,能夠讓人重啟求生的意志,那麼原本那些我從來不在意的「寫作者責任」,瞬間變得極其真實,彷彿是當 Bob Dylan 唱著說,「改變的時刻到了」(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而我萬萬不可輕忽。

寫到這裡也就必須承認,那種肩負責任的寫作,困擾了我好一陣子。結果怎麼樣呢?那段時期我寫的文字顯老,又顯得左顧右盼,讀起來很不輕鬆,光看文字就覺得這個人怎麼囉嗦,非要強迫推銷一堆心靈雞湯才過癮。

你在信中問我,有沒有類似因為在意他人看法而迷惘的寫作經驗呢?我想這就是了。你問我是怎麼克服的呢?其實也沒有什麼克服的問題,甚至不是一種發現自己讀者都跑光,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的醒悟(而且那時粉專追蹤人數也不過一千,好像沒什麼資格說掉粉)。真正重回本行,無所顧忌的寫下去的原因,反而是太不輕鬆了,哇,這樣下去自己都不像自己的的孟克式《吶喊》。

說到底,寫作這件事和穿襪子很像。就像你每天不會問自己從哪隻腳開始穿襪子的,有些事總要自己穿得舒服,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旋律,才能走得久遠,走得安穩。

希望有天也能在寫作的路上,發現不寂寞的你。

謝謝你無私且真誠的分享。

祝福一切有韻

瓦力敬上 

瓦力嗨嗨,我是眾多隱藏小粉絲之一的 Ricky

謝謝你一直用溫暖的筆觸分享很多音樂故事,因此我想透過這個活動也和你分享,因為你而發生的、我的音樂小故事。

我對古典樂的接觸大概在自國民教育畢業後就跟著結束了,所留存的知識記憶也因為台灣的教育偏科而很有限。去年底在粉專上 follow 到一系列你對皮耶絲來台的分享,本來我只覺得這是件難得的盛事,未曾想過參與,直到看見你在發文時引用了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一句對白:

「如果這世界上有魔法,一定是用在盡力理解某個人,或分享上。」

因此,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認真聽音樂會。事前我先把兩場的演奏曲目都聽了一遍,才決定購票的觀賞場次,而非過往一貫的交給老天。

對古典樂盲的我而言,縱使這四位音樂家已經算相對熟悉,但皮耶絲的選曲還是很陌生,唯一「感覺比較熟」的只有舒曼《兒時情景》組曲裡的〈 夢幻曲〉。因而最後我便聽從了自己的感覺,放棄了「生命中總會有些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XD

節目開演後,作為揭開序幕的第一首貝多芬第 31 號奏鳴曲響起片刻,內心真的一時恍惚,腦子裡飛逝過很多念頭,最張揚的應該就是那幾句老話: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不過,很快掌聲便把我拉回現實。皮耶絲起身鞠躬致意,離場,再次回到舞台,群眾更為熱情鼓掌。第二首曲子響起,是相對熟悉的舒曼。這套組曲裡的每一首歌都不長,很快就彈奏到〈夢幻曲 〉,頓時我想起了為什麼會覺得這首歌「熟悉」--高中的音樂老師喜歡透過電影向我們介紹古典樂,舒曼的〈夢幻曲 〉便係當年老師放映的電影《我的小小鋼琴家》裡的關鍵串聯。

又忽然,我記起那一雙琥珀色的眼睛。教會了我眺望與等待。再後,是上一秒還正經八百教我判別方位、談論正事,下秒就變隔壁大嬸家長里短聊起八卦的中音。想起的還有很多很多,已經遠去的、仍留下的,人事、人物與事物;以及,這幾年來的昂揚與低谷。

或許是因為記憶被攪動,所以在下一首舒曼的《阿拉貝斯克》時才會莫名很想流淚。承認自己的過錯與錯過,直面所有情緒,而後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幸福。

是的,平靜與幸福。

現在的我是無數過去的選擇累積而成,好壞憂喜都是一部分。就像王鷗行寫的

鷗行,別害怕。     

路的盡頭是如此遙遠

它已在我們身後。  

所以就這樣吧。

振奮精神,要向老貝(你禮貌嗎)一樣,永不向命運低頭!

要更加把握時間,投身於熱愛的一切事與物。至死,方休。

 ※

謝謝你的「絃歌不輟」,讓我能重新接觸古典音樂的美好,並且重溫感受音樂帶給人的感動。

謝謝你一直和我們分享音樂,讓我們明白「魔法」是真實存在的(笑)

想你一切都好。

隱藏小粉絲Ricky  敬上

Dear Ricky,

我有沒有跟你分享過 Leonard Cohen 的《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如果你上 Youtube 去聽這首這首老派的歌,看著 Cohen 在 MV 摟著情人的腰,但跳著那樣其實非常孤單的舞,也許會和我一樣感到相當心碎也說不一定。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這首歌的下面,有一個人說,他的父親為阿茲海默症所苦已經多年,不,正確來說,應該是家人為父親的阿茲海默症所苦已經多年。不論他們怎樣試著喚起父親逐漸逝去的記憶,所有努力都徒勞。就像電影演的那樣,前一秒他還認得你,後一秒他在地上嚎啕大哭,表現得像是一個 9 歲剛放學的小孩,回到一個「眼前全是陌生人的家裡」。

可是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就算天塌下來,就算在心靈的苦海不斷溺水,每次只要轉動唱盤,把燈調暗一度或兩度,放上早已斑駁錯落的老唱片,當針尖碰上《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的音軌那一瞬間,一切彷彿都變得可以原諒了。

老爸回到了那個比較好的狀態,忘記了疾病,忘記了身體,也忘記了時間,跟著節拍,在旋律的擺盪之下,緩緩跳完整首歌。

我一直覺得人類的情感中樞,肯定埋藏著許多個人的參考座標,那感覺很像是《全面啟動》裡那停不下來的陀螺,帶我們進入一個以為「老早就忘掉可是通通記得」的回憶蟲洞裡。這些座標可能是一張放在架上突然地震掉下來的老相片,可能是走在街上沒來由的一陣香水味,更可能是普魯斯特嘗起來很綿密的瑪德琳小蛋糕。但對我來說,能夠一秒帶我 Danc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的,始終是音樂。

這種感覺,很靠近你在皮耶絲彈奏的《夢幻曲》瞬間,有如魔法生發一般,穿越時空,重訪了記憶裡那些密林與低谷吧。

謝謝你無私且真誠的分享。

祝福一切有韻

瓦力敬上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