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桃城文學什光紀 什光紀行】嘉義滋味的5個懷舊小點:麻花捲、菜燕冰、豆漿豆花、烤玉米和方塊酥

【桃城文學什光紀 什光紀行】嘉義滋味的5個懷舊小點:麻花捲、菜燕冰、豆漿豆花、烤玉米和方塊酥

by 下港女子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成一格的懷舊風情,可能是路邊街角不起眼的小攤、放在口中會發出喀滋喀滋聲的零食、捨不得吞下而在舌頭上沾黏色彩的糖果,也可能是只有淡淡素雅清香的餅皮,那些隨著長大而深埋的飲食記憶成為心中珍貴的結晶,唯有在不經意的時刻激起回憶突觸,勾起人生中閃閃發亮的一部分。

5種嘉義滋味的懷舊小點,僅是個人喜好,提供眾人一個追尋動機,重拾最純粹的樸實時光。

隱藏版的巷弄伴手禮——麻花捲

麻花捲是來自小琉球的熱門伴手禮,沒想到相同公式也能套用嘉義。知名的巷弄伴手禮朱家麻花捲,藏身在友忠路小巷裡一排歲月悠久的木造矮房,從1980年代開始便以一雙雙手滾出「索仔條」經濟。

高筋麵粉加天然酵母揉成麵團後壓形成等距寬度,接著仰賴人工一條條滾動,編織成麻花辮,再進行機器畫的油炸控管,放冷後才能分裝。最初只有原味和糖霜口味,晚輩接手後陸續開發黑糖、椒鹽、海苔、梅子和芝麻等口味。

季節限定的復古甜品——菜燕冰

菜燕是傳統市場常見的古早味小點,以洋菜粉製成半透明塊狀,時常跟繽紛色彩的涼圓共同販售;至於把菜燕結合飲品,應是臺灣少見的組合,嘉義朴子的阿胖冷飲因為一碗清涼可口的菜燕冰,一賣就是熱銷70年。

菜燕冰來自阿公那代對做事人的疼惜,為了讓做工的人們可以喝涼和飽足一兼二顧,便把自家枝仔冰的口味轉變成飲品,結合手工刀切的菜燕方體,簡單樸實的原料成為家傳三代的經典菜燕冰。

來客從可可亞、花生、香檳、桔汁和杏仁5種口味中挑選喜歡基底,香檳菜燕冰是昔日牛奶冰棒的滋味,花生菜燕冰則是北港花生磨成醬熬煮,至今遵循第一代柴火熬煮的古法,傳承最道地的時代懷念。因是消暑涼品,嚴冬時候店家會先暫時歇業去放寒假,每年復出時間就得等待店家公告囉。

嘉義的招牌口味——豆漿豆花

豆花在嘉義市區屬於激烈戰區,隨手拈來也有十幾家清單。為了區別顧客市場,每間有獨樹一格的主打口味,但幾乎都有碗豆漿豆花作為嘉義的地域共鳴;若是傳統老店,許多更是以豆漿基底為主角,得特別說才會改舀糖水。

誰最先販售豆漿豆漿已不可考,據說是為了掩飾古早味豆花的賣相不佳,醇濃又不透色的豆漿恰巧成為最佳障眼法,沒想到與白嫩綿密的豆花一拍即合,提升整碗的豆香層次,每個人再依據個人喜好添加薏仁、花生、綠豆或芋圓等配料,一碗令人愛不釋手的嘉義甜點,飽足感十足。

總是得排隊等候的金黃時刻——烤玉米

烤玉米在各個縣市都有,但進到嘉義卻彷彿城市迷因。每到連假,網路開始瘋傳阿婆烤玉米的等待時間,旅人們也紛紛搶拿號碼牌。但即便是隱身在巷弄限定營業的阿伯烤玉米,抑或鎮天宮前的古早味烤玉米,地方人氣也不在話下,不是先打電話預留,就是得到現場碰碰運氣。

攤商老闆們反覆翻動鐵網上的金黃玉米,熱氣逼放出澱粉甜味,接著刷子上場清出縫隙的細鬚,確保每顆玉米都能完美浸漬配方醬料,一支支充滿炭香的烤玉米,全都可遇不可求,是地方不可小覷的懷舊小點。

從眷村誕生的時代點心——方塊酥

提到嘉義,莫能忽略酥脆皮香的方塊酥。嘉義市的民國路早期是空軍眷村,麵食文化發達,其中有位賣燒餅油條的退伍軍人黨長發,生意經營有聲有色,不少外縣市的人聞香前來。燒餅放冷後,水分蒸發會逐漸乾硬,無法保存太久;期望克服存放時間,黨長發嘗試將中國北方烙餅與南方酥餅結合實驗,多層次的餅皮促成方塊酥應運而生。

但方塊酥與嘉義畫上等號,同樣創業於民國路的老楊方塊酥是關鍵推手。創辦人戴大可向楊師傅學習麵餅與方塊酥技術後,為了擴展知名度,他開著貨車穿梭大街小巷拜訪小型店家,只要對方願意在店內挪個區塊專賣方塊酥,以及在新的招牌放上老楊方塊酥的商號字樣,戴大可就願意承擔全新招牌的費用。大面積的陸戰奏效,老楊方塊酥掛上嘉義縣市百家店舖,成功置入旅客進到嘉義的城市印象。

如今,方塊酥品牌雲集,各有各的經典。產業動能驅使下,大部分採用機械化製作以應對全臺訂單,唯有黨長發傳承到第三代的恩典方塊酥與時代背對前進,每日純手工限量供應,為老顧客們留住最初的手工溫度。

關於every little d.

生活風格透過日常細節選物,細節是生活風格厚度的關鍵元素,一點一滴累積呈現出個人風格,透過「充滿細節」的平台,敘述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

從不同領域、興趣與喜好結合生活中的藝術、知識、食衣住行、娛樂,讀者可以在 every little d. 享受生活點滴、展現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風格、找到一份療癒感。

|撰文|下港女子

|照片|下港女子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