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由「躍演」製作的原創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在二〇二三年造成現象級轟動。康和祥身兼該劇的音樂總監與作曲,靈活運用不同樂風將哭靈、牽亡歌陣等民俗元素,轉譯為極具渲染力且通俗好懂的音樂;擔綱主演的宮能安則將宋家三姊弟中,立志要到泰國變性的小弟(或該稱為小妹)詮釋地活靈活現。即將迎來新一輪巡迴演出的《勸世三姊妹》不僅為觀眾帶來無數歡笑與淚水,對參與其中的康和祥和宮能安而言,那更是實現夢想的里程碑。
現任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音樂總監、躍演核心藝術家。近期作品(作曲、編曲、音樂總監):金鐘五八特邀表演節目《向導演致敬》作曲編曲、躍演《勸世三姊妹》、三點水製藝文化《台北大空襲》、花聲藝文X幹麻醬紙《鬼歸代言人》影集式音樂劇、刺點創作工坊《誰偷走了我的字?》、廣藝《北斗星下的大煙囪》等。
Sonicues 躍演團員,《地球人遇見小王子》全台巡迴單人演說,該內容已出版書作《致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於各大通路販售中。近年參與《勸世三姊妹》《沒有臉的娃娃》《今晚,我想來點》《台北大空襲》《梁祝的繼承者們》等劇場作品,《金盆洗手》《你,敢不敢?—平交道》《火星上的維納斯》《正義的算法》《歲歲年年》《早點回家》等影劇作品。
Q 最想和哪一位劇作家合作?
宮能安:簡莉穎。
康和祥:會想繼續和詹傑合作。
Q 在劇場工作最快樂的瞬間是?
康和祥:猜到演員能力的極限。
宮能安:看到完售那一刻。
Q 《勸世三姊妹》裡你最愛哪一首歌?
宮能安:〈嘿!嘸人愛的西寮東興里387號老公主宋國珍〉。
康和祥:〈條條大路攏袂當去〉。
Q 若能交換彼此靈魂的一部分,最想擁有對方哪一項能力或特質?
宮能安:幽默感。他在社群的留言都很有趣,音樂也常會天外飛來一筆。
康和祥:我的話,應該是魅力吧。
宮能安與康和祥,一人在台前、一人在幕後,如今皆是台灣音樂劇圈內的要角,談起和歌舞的緣分,他們卻都說是誤打誤撞。
「當時辭掉國中老師的工作只是想要演戲,來台北遇到的第一場徵選就是『躍演』的群演。」躍演是宮能安踏進「演員」職業的第一步,也是康和祥製作音樂劇的起點。康和祥回憶,「我大學念的其實是鋼琴伴奏,剛好台藝大跟劇團有產學合作,希望讓學生參與執行,就找到我。」而後,他陸續接下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交辦的任務,逐步踏進劇場。
半路出家闖入音樂劇的場景裡,康和祥說,最要適應的是面對自己的玻璃心。「時常收到導演的回饋,我都會在心裡反駁:『憑什麼你說的就是對的?』但另一方面,又會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身為作曲人,總會想透過音樂幫助故事推進,但往往做得太多,適得其反。對音樂專業的自信與經驗不足造成的不確定在內心不停交戰。
和導演來回拉扯的過程,宮能安也經歷過。「以前導演常跟我說:『你在表演感受。』一開始不太懂,這個角色現在就是很悲傷啊?」後來他才慢慢理解,在戲劇的邏輯裡,角色首先要解決的應該是他面對的衝突和困難,情緒是隨著這些阻礙而來的效果,並非前提。相同的概念也能放進演唱當中,宮能安解釋:「我們不只是唱出一種感受,而是要傳遞一個訊息,角色曲線還在前進,一切還是要回到劇情的脈絡當中,這首歌才有意義。」隨著演出經驗增加,面對音樂劇中引入歌曲的橋段,他反而更謹慎釐清歌唱的理由。
關於音樂劇裡戲劇和歌曲的關係,康和祥以作曲視角表達他的理解,「很多人會覺得,是我們寫出強而有力的hook讓觀眾能記得音樂,但我認為剛好相反,是因為故事線寫得夠好、夠深刻,大家才能很自然地把歌帶走。」他開玩笑地用「地震警報」比喻,「聽到地震警報聲會發抖,跟那個音效設計得好不好沒關係,是地震本身讓我害怕。」
話雖如此,但單獨聆聽《勸世三姊妹》的原聲帶,仍能在音樂中感受到強大的情感張力。「編劇詹傑的文字,是我寫過的作品裡面給我感受最強烈的。」那是康和祥對劇本、歌詞留下的第一印象。《勸世三姊妹》人物架構源自俄國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經典作品《三姊妹》,卻大量融入台灣鄉村風情與牽亡相關的科儀文化,精準的文本、到味的台語「氣口」,讓台詞和歌詞本身就生猛非常。
《勸世三姊妹》自二〇一九年開始籌備,其中經歷兩輪「讀劇音樂會」形式的演出。宮能安還記得當初以觀眾身分坐在台下看讀劇的情景,上半場一結束,他就忍不住起身尖叫,「媽的!超屌!真的沒看過劇場有人這樣搞,竟然可以做到這麼厲害、這麼魔幻。」話語裡的驚訝和興奮,好像差點就要噴出開場曲目名——〈我幹恁祖嬤老雞掰〉。
疫情期間,《勸世三姊妹》曾在線上播映「疫情特別版」,卻因歌詞裡的髒話及地址隱私問題引發爭議。宮能安笑說:「後來我發現觀眾與這個作品的關係,和劇情本身的走向其實很相似,都是一趟彼此理解的旅程,感覺這就是這齣戲的命。」正式首演過後,《勸世三姊妹》的好評不斷,當人們坐進劇場,花費三個小時走入三姊弟的人生,才發現那張刀子口只是為了掩護柔軟的豆腐心,就與戲裡大姊與父親的關係如出一徹。
「我覺得這是一個抓得越緊越放不下的故事。」康和祥對劇本的理解,直接反映在他的音樂創作上。劇情前段的〈嘿!嘸人愛的西寮東興里387號老公主宋國珍〉一曲中,他運用掛留音、和聲與調性的不和諧來表達角色的迷惘,並加入隱藏的「主導動機」,用同一段旋律暗示主角心底其實一直存在與父親的連結。隨著劇情推進,在後續的曲目裡,彈奏這一段旋律的樂器,從低沉的貝斯轉換為明亮的吉他,「當它從聽不清楚的聲音變成最清楚的旋律,就代表角色已經知道如何傳達情感了。」康和祥說。
宮能安在劇中飾演的小弟宋國豪,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人物,不論是扮相還是表演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宮能安分享,這是他第一個有清楚模板的角色,「我去看了一些鍾明軒的影片,模仿他的咬字,發現語氣跟宋國豪滿合的。」這個有些瘋癲、白目的角色,給了宮能安許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例如台北場演出前夕,他連夜做了水晶指甲,試著用造型將人物塑造得更自然、立體。
結合劇場表演、音樂與舞蹈的音樂劇是相當複雜且專業的表現形式,而《勸世三姊妹》成功開啟了一條充滿在地氣息的道路,讓繽紛的歌舞在台灣落地生根、長出獨一無二的樣貌。過去一年來,這齣戲帶來的感動不僅在劇場裡發酵,還發散到音樂祭和Live House的舞台上,用音樂征服不同領域的聽眾。
問起在不同場域演出的感受,康和祥激動地說:「我以前就很想組團,但都失敗了,那天在『火球祭』的舞台上,真的差點哭出來,覺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宮能安也忘不了在台上享受音樂的爽快,「小時候我也想過當歌手,沒想到音樂劇演著演著,會去到那樣的舞台上。」聽他們說著,突然間明白,《勸世三姊妹》要「教化」的不僅是角色或者看戲的你我,也在冥冥之中,引領參與其中的成員立下達成夢想的里程碑。
採訪撰文|温伯學
一九九八年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曾任《VERSE》編輯,每日聽歌、寫字,治腸躁。
攝影|Ogawa 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