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閱讀鹽分地帶的最好方式|《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閱讀鹽分地帶的最好方式|《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

by 許 俐葳

謝仕淵、張銘洋、傅世元、陳妤蓁、曾詠榆、姜宏尚、許哲兢、陳浥潔、王璽、陳致豪、林柏旭、許維芯、吳芮甄、洪綉雅、陳泰豪、陳冠樺/著 

裏路文化/出版

在日劇《半徑5公尺》裡,資深記者告訴剛進來的菜鳥:「找題目,要從身邊半徑5公尺的地方出發。」找出自己身邊那些微小但重要的事,就是有價值的事。翻開《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時,立刻就令人聯想起這部日劇。裏路文化出版的這一系列《誌村鑑》,開本小巧但不減質感,以口袋書的概念為號召,將人和地的故事濃縮其中,更是少見的從臺灣村庄里為單位來介紹地方。

《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介紹了臺南北門的三寮灣與蘆竹溝,在編排也別有用心,全書為雙封面,分為直排右翻和橫排左翻,無論從哪邊翻閱都能進入。甫開場,便以簡易地圖明確標示方位,逐漸將區域縮小,並以強烈的視覺引領人一步步入內,如三寮灣的兩棵大樹路牌,蔥田、魚塭與光電板交織而成的地景,蘆竹溝獨特的蚵架與海,呈現了一種當地的節奏感,從大小單元裡,也能看出它雖做地方,但並非文史或觀光導向,而明確以「人與生活」為焦點,將目光停留在鹽分地帶這塊地方,尤其是「用身體認識」和「物件微觀地方」的兩個單元,前者無論是巡蚵田或村民購物路線,都實際貼近了在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充滿了人的個性,版面上更做出許多活潑的變化;後者則透過如電土燈、蚵仔車、藥籤等各色小物件,每一則說明,都是人的故事,像趣味的小辭典,發掘出日常中的不凡意義。

據說採編團隊在取材前,會到當地的廟裡向神明報告,「我們要來做一本關於這裡的書,希望祢能保佑一切平安、順利。」這個十足可愛的動作,或許正是這本小書之所以這麼好看的緣故,從歷史、文化到常民生活,所有的細節都充滿意義,在最後匯聚成閃閃發亮的寶石,串聯出事物真正的價值,自成一個宇宙。

提到臺南,或許都多集中於府城周邊,或以飲食主題為書寫大宗。不妨手握這本輕巧的《誌村鑑2 三寮灣、蘆竹溝》,體會其中的編輯創意,實際走訪三寮灣和蘆竹溝一帶,村莊特有的寧靜,走訪編輯團隊們也曾經路過的無名攤販,享受遠方的一縷光,或許正是閱讀鹽分地帶的最好方式。

撰文|許俐葳

著有長篇小說《少女核》、電影小說《消失打看》;散文集《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電影劇本《相愛的七種設計》、《自畫像》等。最新作品為長篇小說《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小問題》,獲臺北書展大獎入圍。

攝影林睿洋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