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讀到 T.S.艾略特的詩,是一九八九年,十七歲那年。為什麼我會記得這麼確實呢?那是因為現在我的面前放著一本《英美現代詩選》(余光中譯,大林出版社,1984),書裡收錄了四首艾略特的詩 …
王聰威

王聰威
小說家,一九七二年生,臺大哲學系、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畢業。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臺灣文學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臺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 雜誌人,現任聯經出版創意總監暨《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聯合文學》雜誌在其主導的改版後,於二○一六年首次榮獲金鼎獎年度雜誌大獎與最佳人文藝術類雜誌獎,二○一七年榮獲金鼎獎「雜誌類個人獎:設計獎」(視覺設計指導陳怡絜)。 著有長篇小說《生之靜物》(日文版《ここにいる》)、《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中短篇小說集《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散文故事集《編輯樣》、《作家日常》、《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詩集《微小記號》等。
-
-
葬禮結束後,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要不要找個地方喝一杯?」一群人在焦熱的馬路邊討論半天沒有結論,才近中午而已,附近沒有這麼早營業的酒吧,大伙逐漸散去,最後留下來的也就我們幾個。「你想一下啦, …
-
不知道現在一般情況是怎麼樣,我念國小的時候是男女合班,有時和女生坐,有時和男生一起坐,有時老師會將四組桌椅併在一個大區塊,八個人圍繞著坐,有種野餐的歡樂感覺。個別桌子中間,就像一般人一樣,會 …
-
我不太有很小的時候讀繪本的記憶,實在想不起父母曾經一邊翻著書,一邊指著書裡的圖畫為我說故事。我們是個很少讀課外書的家庭,以我個人來說,只要讀好學校功課就足夠當個好孩子了,所以我對讀繪本這件事 …
-
月初在《VERSE》雜誌舉辦的One Page Festival上,和另外兩位編輯大叔,《Shopping Design》、《小日子 》的創刊總編輯黃威融,《The Big Issue Ta …
-
我一直比較喜歡亞森羅蘋。 首先是因為我最早接觸到跟推理有關的故事書,就是國小時爸爸買給我的,刪減版的亞森羅蘋全集,除了硬殼書盒之外,每本故事書都有濃烈細膩,充滿戲劇感的彩色封面,並且包了透明 …
-
去年疫情日趨嚴重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文學能做些什麼。雜誌本身做了相關專輯,網站則跟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合作「WFH平安通訊」徵文活動,但我跟同事花了最長時間的,是製作一副叫做「心事欲言心語對白卡 …
-
濱口竜介的《在車上》於台灣正式上映前,舉辦了一場試映會,電影公司邀請各大媒體和許多作家,朋友 k 也去了。他大我幾歲,出版過兩本自費詩集,在這個圈子裡算不上有名氣。 散場後,他打電話約我出來 …
-
「因為有點喜歡文學,所以生活變得有點不一樣。」這句口號,一直是過去近十年來《聯合文學》雜誌的品牌精神,為了讓文學以一種更符合當下設計美學與閱讀傾向的方式與讀者接觸,於是將「生活風格」的概念與 …
-
到目前為止,習慣您所見到的二○二二年全新改版的《聯合文學》嗎?我指的不是以林依晨為封面人物,而是拿在手中,發現有點微妙的重量不同,尺寸也略略地改變了,像是往什麼地方傾斜似地,重心悄悄移動了, …
-
雖然還遠遠不到可以倚老賣老的年紀,但我居然是經歷昭和、平成、令和三世代的人了,聽起來真是久遠得不得了,大概是在昭和晚期到平成中期,(大概吧)這世界還習慣以十年一階段的方式,觀察各種社經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