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無為》仍維持前兩本詩集以來的寫作觀,然而,不同的是,追奇提到:「這是一本很自私的書,大部分的內容,中心全是我自己。」(博客來「青春一起讀」訪談)更多的自己,以及確實去過「地獄」,深刻體 …
喜歡讀書
-
-
主題上,《南迴》確實少見如過往的鄉土詩中那般大量對中下階層生活的特意描寫,或著墨於他者生命的悲情、苦難的遭遇,乃至是強調城鄉差距、資源分配、土地汙染等的相關的社會批判。 蟋蟀之醒,醒在一場更 …
-
《國寶》總處在一種「將要消逝」的時間狀態之中,用張愛玲的話,就是「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而在這即將到來的敗亡前,用自身的肉體昇華為藝術並抵住毀滅,便成為這本小說角 …
-
《歡迎來我家》是沈信宏二度嘗試以家為主題的創作,儘管我始終認為他寫的不是「我『家』」,而是「『我』家」。當然,他的創作不必離開「家」,但如何踏出「我」的視域,賦予家庭更複雜多層次的褶皺,也許 …
-
對我來說,王天寬文字的魅力是一種冷靜的敘述聲腔,正如他在文章多次提到「無所動心」這一詞,他的文字像是冷列的手術刀,處理著自己的情緒與生活。 「我的散文,總跟死亡有關」--王天寬。王天寬的新書 …
-
如此意境與節制,何愁不能寫出名頭來,《當時小明月》裡那威武站在藥櫃前,神農嘗百草,百病皆有方的外婆,與楊富閔多年前的大內一姐,亦有的一拚。女性寫鄉土,稀少如早先劉靜娟、白慈飄、季季、丘秀芷或 …
-
《仙女日常奇緣》一書,以民俗觀點切入的溫宗翰評:「讀這本書就像在溪邊看仙女洗澡,『共伊全部看了了』,所以閱讀時,免不了興奮與獵奇之情。」藝術觀點的蔡明君則寫道:「藝術家是那樣的奇特,奇特到去 …
-
延續一貫對「時尚」、「時間」、「性別」的議題關注,張小虹新作《張愛玲的假髮》不僅再次深化、補遺過往研究的未盡之處,還試圖建構「張(小虹)看‧看張(愛玲)」論述。 關鎖之一在於這個暗藏玄機的書 …
-
《再放浪一點》是懸疑與各種反轉佔有一定重要性的小說,但要不爆雷,實會難以評論,還沒讀過小說的讀者,就請斟酌。 導演與製片人「不快樂的婚姻」,是個亙古的題材。更遠一點,關於畫家與畫商,作家與出 …
-
不同於上個時代左翼革命的激昂語調,當代的工人書寫選擇了另一種聲口,抒情且節制。陳昌遠《工作記事》即是。寫的是工人生活,事實上也是工廠之外各行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流動運作,就像松浦彌太郎朗聲說 …
-
基本上,可將此短篇小說集《女神自助餐》,視為現代女性處境的複數疊影。小說透過兩種鮮明的敘述架構,統攝主軸,其一,在場者的瀝血奮戰,其二,不在場者的賡續燹火。 即使是最激進的女權歷史學家,即使 …